当前版:04版
“鸡司令”成了脱贫致富“领头雁”
    沈道军正在修葺自家鸡舍。

    沈道军正在给鸡喂食。
  通讯员 唐波 朱烁旭 文/图
  一个初夏的清晨,天刚刚亮,沈道军习惯性地早起,推开养鸡厂房的大门,给鸡喂食、打扫鸡舍,开启了一天繁忙而充实的养鸡工作。
  39岁的沈道军是紫阳县界岭镇斑桃村村民,8年前,抱着“外出打工不如回家创业”的信念搭棚散养土鸡,2013年注册了界岭镇军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鸡规模从200只发展到10万只。现在,他是村里名副其实的“鸡司令”。
  “鸡司令”的养鸡路不是一帆风顺。2016年6月的一天,斑桃村遭遇几十年难遇的罕见大风雨天气,沈道军的养鸡场房被大风连盖揭起,场房内的鸡全部成了“落汤鸡”,鸡饲料也被冲得七零八散。
  虽然尽了最大努力挽救,但在那场灾害中,沈道军还是遭遇了8万元的经济损失,死了1000多只鸡,冲走了3吨鸡饲料。
  “当时心想投入了那么多心血的养鸡事业就快完了,很不甘心。”灾害过后,沈道军呆坐在狼藉的鸡舍前,许久不肯离去。
  就在沈道军想放弃的时候,当地政府送来了温暖,及时给予民政救助,亲朋好友也来帮忙。很快,沈道军从失败的阴影中振作了起来。
  “传统式养鸡确实存在风险,要想挣钱还必须得科学养鸡。”经历了那次挫折后,沈道军突然在养鸡方面“开窍”了。他努力地学习各种养殖书籍、参加养鸡技术培训,床头上、餐桌边、座椅旁摆满了养鸡专业书籍。
  “那段时间他学养鸡技术着了迷,有一次为了参加在河南的养殖培训,甚至选择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时常钻研养殖技术忘了吃饭睡觉。”妻子谈起沈道军的奋斗历程,依然记忆犹新。
  通过书本学习、参加培训,对温差、品种、药物的量性分析,沈道军悉心钻研出了“品种+技术+预防”的雏苗养殖技术,合作社的雏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
  “合作社现有白凤鸡、黑凤鸡、芦花鸡、黑土鸡、九斤黄等8个鸡品种,采用生态放养、饲料自主加工,养出来的鸡不愁卖。”沈道军介绍,合作社每年可出栏优良肉鸡14万只以上,年产值110万余元。他通过自身努力不但把损失的8万元挣回来了,还赚了不少。
  一人富了不算富,沈道军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乡亲。他将鸡苗按成本价出售给当地贫困户,并提供技术支持指导,还提供统一价格回收渠道,保证了贫困户会养鸡、养好鸡、不愁销。
  “感谢沈老板去年给我家免费提供了20只鸡苗,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经常打电话询问养殖情况。一年下来,我赚了上千元呢!”提及沈道军,斑桃村五组贫困户沈明晏连声感谢。
  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沈道军和他的军旺养殖合作社累计带动了342户贫困户养鸡,仅此一项,户均增收近900元。大山深处的“鸡司令”成了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