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大山为你喝彩
——记宁陕县新场村“第一书记”陈苗
    陈苗(中)到村民陈拾顺家中走访,叮嘱其在雨季要注意防汛防滑。

  本报记者 王缠卫 文/图
  7月5日,秦岭腹地,大山深处。宁陕县新场镇新场村雨后初晴,空气闷热、潮润。陈苗从村民吴恒彦家出来时衣服和汗水搅和在一起。山里连续下雨,作为新场村“第一书记”,他不放心,专门到吴恒彦的家看看。
  陈苗是宁陕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去年6月,他被县委组织部选调到新场村当“第一书记”,做精准扶贫工作。“尽管有一年的驻村扶贫工作经历。但是,我还是感到心里没底。”回忆起刚驻村时的情景,陈苗坦言,自己初来乍到,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融入”。心里没有答案的陈苗,到任的第一天就走进村民吴恒彦家,问问孩子学习情况。到村民王选彦家,问问还缺啥短啥。
  慢慢地陈苗和群众无话不说,没过多久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吴恒彦家中四口人,两个孩子都在外读书,妻子在新场小学做炊事员,自己靠打零工挣钱。陈苗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为他制订了入股养殖合作社,夫妻二人继续务工增加收入的帮扶计划。
  一开始,吴恒彦夫妇对入股合作社有顾虑,对县上制订的奖补政策也不了解,怕入股后分不到红。陈苗和镇、村干部多次上门讲解政策。得知有这么多好政策,吴恒彦来劲了。去年,他入股合作社代养生猪16头。当年全家通过领取产业奖补、合作社分红收入1.2万余元。
  宁陕的农村,在家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和残疾人。这一部分群众自我发展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很弱,在产业发展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陈苗在引导群众发展产业中,充分发挥支部作用,选准产业后,四支队伍广泛宣讲政策,支部协调矛盾推进产业进度,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争取包帮部门产业奖补资金,引导群众发展产业。
  “我是党员,作为村‘第一书记’,我将带着对党的忠诚,不忘初心,推动精准脱贫政策落地,引导群众持续发展产业。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同时,早日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陈苗说。
  走进新场宝峰种养殖合作社,20座整齐的大棚一字排开,20几名工人在有条不紊的工作,绿油油的辣椒苗铺满了每一座大棚,一片繁忙的景象呈现在眼前。“这是年初镇长、陈苗带领我考察的项目。”宝峰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刘海峰说到。
  去年,新场村依托扬晨牧业和宝峰种养植合作社,40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出栏生猪600头,老百姓每股分红100元,40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000元以上,分红比例达到了10%。
  既要甩掉穷帽子,又要过上好日子。今年,新场村又引进发展新场米椒种植项目,继续依托“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借力“三变”工作,把土地资源变成资产,把村集体的土地和村民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签订协议每亩土地保底分红300元,村民还可以在企业务工,使他们能够在家门口挣钱。3月底,辣椒种植项目已在新场村落地,20个育苗大棚已投入使用,项目辐射到新场全镇和龙王镇3个村。
  如今,新场村已形成“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发展养蜂合作社1个,养蜂500余箱,年出蜜5000余公斤;发展特色养殖场两个,造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林麝养殖场21个,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梅花鹿养殖场1个。
  看着新场村一点一滴地变化,看着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陈苗信心十足,他坚信宁陕县的每一个村都能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生活。今年6月,陈苗被安康市委评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