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山水南郑 诗画家园
——汉中市南郑区倾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纪实
    龙头山。

    汉山传奇灯光秀。
  本报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黄波 纪昌欢 文/图
  汉山巍峨,汉水汤汤。来到南郑,可以登汉山祈福,远眺花海层叠,领略璀璨夺目的大型夜明珠光影传奇秀,到汉山田园综合体观赏树状月季、体验采摘蓝莓;可以到南湖红寺湖游船观湖,在大孤山漫步体验静谧生活,陈村看景山青水碧,黎坪赏中华龙山、奇峰飞瀑,龙头山观云海、体验射击狩猎、住猎人别墅;还可以自驾领略乡村旅游环线沿途的风光,游花海、吃农家菜、住淳朴的农家小舍,尽享南郑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南郑,北临汉江,南依巴山,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相望,是陕、川、甘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总面积2824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战国时期置县至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2014年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和中国地名遗产保护促进会认定为“千年古县”。南郑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富集,资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现已探明的品质较高、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40余处,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点)6处,主要以自然风光为主,兼有宗教、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革命遗迹等多种类型,已成为西安、成都等周边城市的休闲度假首选之地。
  突出特色,全域规划布局
  为了将南郑丰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活力和综合带动作用,南郑区委区政府依托优良资源、科学谋划、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将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有机结合,探索出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自然生态协同共赢发展的新模式,形成南郑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该区围绕“山水南郑·诗画家园”的美丽自然风光定位,挖掘“千年古县”历史文化积淀,立足南郑旅游发展基础,高起点、大手笔科学编制了全区“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两山两湖一中心”精品景区规划、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油菜花海基地建设规划、4个片区乡村旅游环线规划及4个旅游扶贫村规划,进一步完善了旅游规划体系,做到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形成精品景区、乡村环线、系列节庆活动有机衔接、互动发展的格局。
  在景区建设中,突出特色亮点,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还先后出台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区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完善旅游工作推进机制,营造了全域旅游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引大做强,打造精品景区
  旅游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投资收益慢,这一特性让旅游建设资金成为最大难题。基于这种认识,该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从招商到落地“一站式服务”,社会资本已经成为该区旅游项目投资主体,有效破解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今年,该区共实施旅游产业化项目11个,计划投资19.2亿元,1-5月完成投资9亿元。大项目云集、旅游产业勃发,从来都不是一时一日之功。每一个项目成功落地、顺利推进的背后,都凝聚着全区上下追赶超越的精气神。
  近年来,该区按照“突出大特色、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容量、构建大循环”的要求,以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两山两湖一中心”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累计投资26亿元打造了一批精品景区。汉山景区作为汉中、南郑的城市休闲中心,按照4A景区标准精心打造,投资6亿元建成汉山大道、汉山广场、金石谷、“汉山夜明珠”大型灯光秀、路网60公里及景观节点四个,并于去年7月28日盛大开园,高峰期日均游客突破10万人次,已成为全市旅游新亮点。四川巴耀集团投资打造龙头山景区,景区严格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目前已累计投资4.38亿元,铺设道路40公里、步道3.6公里,游客中心、滑雪场、狩猎场、玻璃栈道等工程即将完工,将于今年“十一”盛大开园。
  陕煤集团投资7亿元打造黎坪景区,已开发中华龙山、红尘峡等80余处景点,创5A工作有序推进,完善游客服务中心、西流河酒店等设施,景区的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红寺湖大孤山10栋生态酒店完工并对外营业,帐篷酒店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陕西省水务集团投资红寺湖项目已完成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详规,开展资产移交、人员安置等工作。陕西广厦集团投资南湖旅游度假区项目,概算总投资140亿元,计划拆迁900余户,目前已收储土地3508亩,启动4处安置区建设,完成南北门户区、天府水街、红枫谷、欢乐世界、温泉养生酒店等项目规划,开挖环湖道路14公里。汉中鑫建公司投资近亿元打造小南海景区,完成大佛洞内步道、护栏、景观灯安装、洞口至寺庙步道及洞外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做细做优,助力乡村振兴
  该区科学合理布局旅游要素,达到“行有保障、游有看点、吃有特色、住有档次、购有产品、娱有品位”。坚持将路网建设作为全域旅游首选战略,累计筹资13.5亿元统筹建设旅游干线和乡村环线200余公里,小南海、黄官等片区158公里乡村旅游环线拓宽改造工程也全面启动,打造了干线相连、环线相通、内外畅达的旅游通道。
  该区高起点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筹资上亿元打造观景点34处、乡村旅游环线4条,新建尖山沟、协税等5个观花海基地,建成汉山田园综合体、瑞腾、百隆盛等旅游与农业相结合的休闲观光园区14个,其中汉山田园综合体先后引进建成了以猕猴桃、大樱桃、黄桃、月季花、蓝莓为主导的种植基地,核心区达3000亩。相继培育出以自然景观带动型的汉山农家休闲山庄产业集群,以旅游景点拉动型的黎坪、南湖、红寺湖、圣水寺休闲农庄集群,以采摘体验和现代农业观光带动型的鹏辉、高台华荣魏家产业集群,以特色风味带动型的草堰酱肉一条街、新集甲鱼庄和各镇点状分布的休闲农庄产业体系。
  同时,结合“三建设一整治”工作,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累计新建旅游厕所42座,持续整治乡村环境,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先后建成省级文化旅游名镇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个、市级文化旅游名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1个,省级休闲农业园区3个,市级休闲农业园区13个、休闲农庄7个、休闲农业明星村3个,农家乐200余家,西流人家、歇马驿站、悠然山庄、忍水瑞腾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农家乐相继对外营业,农户种植的瓜果蔬菜及腌菜、腊肉、蜂蜜、菜籽油等地方土特产品可就地销售,旅游细化优化工作助力乡村旅游振兴,间接带动吸纳了1.1万贫困人口就业。
  深掘内涵,促进文旅融合
  区内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成功创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省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和全省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龙岗寺遗址被列入国家150项大遗址保护项目和全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完成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旧址维修改造、环境整治、安防系统,建绿篱围栏3950米、界桩74个。何挺颖故居完成布展、广场并对外开放,牟家坝镇马仙坝社区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社区博物馆。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观音山、小南海、红色旅游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有序推进。龙岗寺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旧址、中共陕南军委旧址及陈小平故居、黎坪垦殖区旧址、密严寺成功申报为省级文保单位。完成全国第一次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收藏数量增至4500余件。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年均受教育1.5万人次以上。同时,建立健全了群保联防的文物保护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对田野文物的保护力度,确保文物安全。
  强化营销,塑造旅游品牌
  该区建立健全了旅游咨询、引导、服务体系,自2007年创办并连续12年精心打造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花节花会”,油菜花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结合旅游阶段性特点,积极筹办迎春灯会、赛茶大会、汉山歌会、旗袍表演、山地自行车赛、“公主杯”面皮大赛、航空运动飞行节、黎坪红叶节等节会赛事,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在西汉高速及区内各主干道设立旅游交通标志牌40余面,广告牌12面;每年组织参加中省市旅游推介活动10余次;开通了新华社客户端“掌上南郑”、南郑文物旅游网站、公众微信微博,强势宣传推介南郑旅游,全方位塑造“山水南郑·诗画家园”全域旅游大品牌形象,提升南郑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目前,该区紧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遵循全域、生态、产业、文化的旅游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布局全域旅游“大系统”,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全区旅游产业持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2017年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2%和38.19%q下一步,将继续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全域旅游建设工程,持续打造“两山两湖一中心”精品景区,做优做特乡村旅游环线,创新打造旅游亮点,不断在优化旅游环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上下工夫,持续提升南郑旅游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效应,助力南郑建设成汉中“区域中心城市精华之地、文化旅游强市潜力之地、陕西最美城市品质之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