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大棚里的爱情
通讯员 丁延平
“弄起了大棚,还领回了川妹子,凯娃这下有福了!”在淳化县车坞镇南胡同村,最近贫困户刘凯发展大棚蔬菜,收获爱情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为这个贫困家庭终于走出了阴霾而感到格外高兴。
刘凯,家中3口人,父母年迈且残疾多病,曾靠着1亩多地的苹果园及打零工的收入艰难度日,连续两次的失败婚姻让刘凯背上了近8万元的外债,一度迷失了自我,整天唉声叹气,连父母看了都连连摇头。村邻不忍看到这么好的一个后生就这样毁了,纷纷鼓动其外出务工,最终刘凯痛下决心,咱本来就一无所有,再奋斗下,或许还有出路。
“2013年刚过完年,刘凯抱着不混出个样子就不回头的决心,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东莞一家皮具厂做了一名质检工。生意好的时候,每月还有个近4000元的收入,不好的时候收入不到3000元,这在高消费的南方,确实算不了高工资,但刘凯依然精打细算,余下的钱都还了外债。几年下来,虽然没挣到多少钱,却赢得了一位四川妹子的好感。”邻居庞志明说道。
这位四川妹子叫曾祥仙,也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史,但看到老实憨厚的刘凯这么会过日子,也就心动了。刚好2016年后季的一天。刘凯在电话里知道了县上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帮扶单位桃渠坡水库灌溉管理局为南胡同村投资近50万元,建起了40余座蔬菜大棚及一方(65亩)花椒。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刘凯一算,这比打工可要强多了,便着手返回陕西。
“我也犹豫过,这个二婚男靠得住吗?但我凭着自己的直觉,还是相信刘凯是个真汉子,只是命运不好而已。我便随他来到淳化,一起创业,我来对了!”说着,曾祥仙娇羞地笑起来。
2017年刚过完年,刘凯便着手建设自己的两个蔬菜大棚,亲戚朋友出手相助,很快筹集到了4万元,但资金缺口还有2万元,正在刘凯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曾祥仙拿出了自己的积蓄2万元,递到了刘凯手上。
“人家和咱一起搭棚、栽苗、施肥,最后还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咱再不好好干,还是男人嘛?”刘凯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早出晚归,几乎天天泡在大棚里,务弄西红柿和豆角,一有疑问就上网查询,或者向云阳的蔬菜大户请教。年底一算,头一年没啥经验就收入2万多元,这可比打工强多了。
“我把蔬菜大棚承包给了刘凯,将来利润四六分成,给凯娃咱放心。”还有10户像张孝文这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把蔬菜大棚承包给了刘凯。
“去年,县上给凯娃产业扶持资金1万元,他都投入到了大棚里,这娃能吃苦,还有曾祥仙这样的能干女人帮衬着,发家致富还不是早晚的事!”村党支部书记朱新明说道。
现在,受到刘凯事迹的鼓舞,村里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村发展大棚蔬菜,一个专业蔬菜村正在崛起。“我算了下,这十几个棚,除过成本以及给其他贫困户的分红,我还会有个七八万元收入,赶年底咱也在大棚里举行个特色婚礼,把咱的仙女迎进家门!”刘凯不无自豪地说。
“弄起了大棚,还领回了川妹子,凯娃这下有福了!”在淳化县车坞镇南胡同村,最近贫困户刘凯发展大棚蔬菜,收获爱情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为这个贫困家庭终于走出了阴霾而感到格外高兴。
刘凯,家中3口人,父母年迈且残疾多病,曾靠着1亩多地的苹果园及打零工的收入艰难度日,连续两次的失败婚姻让刘凯背上了近8万元的外债,一度迷失了自我,整天唉声叹气,连父母看了都连连摇头。村邻不忍看到这么好的一个后生就这样毁了,纷纷鼓动其外出务工,最终刘凯痛下决心,咱本来就一无所有,再奋斗下,或许还有出路。
“2013年刚过完年,刘凯抱着不混出个样子就不回头的决心,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东莞一家皮具厂做了一名质检工。生意好的时候,每月还有个近4000元的收入,不好的时候收入不到3000元,这在高消费的南方,确实算不了高工资,但刘凯依然精打细算,余下的钱都还了外债。几年下来,虽然没挣到多少钱,却赢得了一位四川妹子的好感。”邻居庞志明说道。
这位四川妹子叫曾祥仙,也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史,但看到老实憨厚的刘凯这么会过日子,也就心动了。刚好2016年后季的一天。刘凯在电话里知道了县上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帮扶单位桃渠坡水库灌溉管理局为南胡同村投资近50万元,建起了40余座蔬菜大棚及一方(65亩)花椒。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刘凯一算,这比打工可要强多了,便着手返回陕西。
“我也犹豫过,这个二婚男靠得住吗?但我凭着自己的直觉,还是相信刘凯是个真汉子,只是命运不好而已。我便随他来到淳化,一起创业,我来对了!”说着,曾祥仙娇羞地笑起来。
2017年刚过完年,刘凯便着手建设自己的两个蔬菜大棚,亲戚朋友出手相助,很快筹集到了4万元,但资金缺口还有2万元,正在刘凯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曾祥仙拿出了自己的积蓄2万元,递到了刘凯手上。
“人家和咱一起搭棚、栽苗、施肥,最后还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咱再不好好干,还是男人嘛?”刘凯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早出晚归,几乎天天泡在大棚里,务弄西红柿和豆角,一有疑问就上网查询,或者向云阳的蔬菜大户请教。年底一算,头一年没啥经验就收入2万多元,这可比打工强多了。
“我把蔬菜大棚承包给了刘凯,将来利润四六分成,给凯娃咱放心。”还有10户像张孝文这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把蔬菜大棚承包给了刘凯。
“去年,县上给凯娃产业扶持资金1万元,他都投入到了大棚里,这娃能吃苦,还有曾祥仙这样的能干女人帮衬着,发家致富还不是早晚的事!”村党支部书记朱新明说道。
现在,受到刘凯事迹的鼓舞,村里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村发展大棚蔬菜,一个专业蔬菜村正在崛起。“我算了下,这十几个棚,除过成本以及给其他贫困户的分红,我还会有个七八万元收入,赶年底咱也在大棚里举行个特色婚礼,把咱的仙女迎进家门!”刘凯不无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