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他们真的不一般
——“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系列报道之恩施篇
    谭桂英向采访团讲诉她的故事。

    网红“背篓哥”刘成松。
    滑竿工吴德富(左)、刘加元正在景区寻找顾客。
  王海 记者 邵林喜 刘增璋 郝钊龙 文/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恩施大峡谷,鄂旅投进驻7年来,投资13亿元,将景区经营建设与地方扶贫进行统筹推进,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创业,带动地方经济稳步快速发展。6月13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采访团走进恩施大峡谷,了解到大峡谷这座“靠山”是如何给“山里人”带来不一样的“新生活”的。
  刘成松:从低保户到网红“背篓哥”
  在恩施大峡谷景区,有一个2009年还靠着低保过日子的单身汉,如今却已攒下了几十万元的存款。他叫刘成松,多年来他不仅凭着自己摆脱贫困,而且还克服重重困难,赡养自己体弱多病,年逾9旬的父母,被当地政府评为十大孝子。
  “现在每年收入5万元,家里新盖了两层小楼,咱跟着景区彻底的脱贫致富了,现在我一天琢磨怎么为客人服务好,以后我还要在景区内开酒店呢!”采访中,“背篓哥”刘成松向记者们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刘成松工作之余,爱好创作顺口溜。“一条金腰带,穿通南北两岸;人在路上行,好比当神仙。”他现场念了形容“绝壁栈道”的顺口溜。据了解,像这样介绍恩施大峡谷各个景点的顺口溜,刘成松创作了80余首,近2万字。另外,他用当地方言编的打油诗为游客讲解景点,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游客拍照留影,被人称为网红“背篓哥”。
  谭桂英:从“灰姑娘”变成“金牌导游”
  谭桂英,5月从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导服高级主管升职为市场营销部副经理,获得了恩施“十佳导游”、“金牌导游”,“灵秀湖北最美导游”,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就是这样一位满身荣誉的“金牌导游”,七年前,还是在家务农的一位土家“灰姑娘”。
  “当年就是听说家乡要开发成旅游景区,我了解到旅游行业的光明前景,也算是完成心中自小的梦想吧。”当时,谭桂英买来导游自考的全套教材,白天干农活,晚上就着灯光学习。2011年,谭桂英参加市里组织的培训,考了导游证,顺利进入大峡谷旅游公司,当了一名“正牌导游”。
  “作为一名导游,我们是旅游的窗口,是旅游的形象代言人,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形象,更代表着整个当地旅游的形象。”80后的谭桂英表示将会努力为恩施大峡谷旅游景区的建设精品化、品牌国际化战略添砖加瓦。
  滑竿工:靠着大峡谷挣上旅游钱
  在恩施大峡谷,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靠着抬滑竿(轿子)挣钱,他们就是景区滑竿工。据介绍,恩施大峡谷建鑫轿业公司,现有30台滑竿(轿子),有60多人的滑竿工,人均年收入36000元左右,旺季(暑假和节假日)平均每天有200元,单季平均每天80元左右,滑竿工平均年龄45岁,最小的是36岁,最大的是56岁。在采访途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滑竿工,了解到景区开发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45岁的吴德富干滑竿工10年了。景区没开发之前,他在家务农,靠天吃饭!从2008年开始做滑竿工作,有时一天没事,有时一天100~200元,一个月能挣钱3000元。与固定的搭档刘加元合作两年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离家近,又能挣钱,真的很好。
  刘列喜,今年42岁,之前在家种玉米土豆,烟叶,采药材。现在一年能收入3~4万元,从2012年开始做滑竿工,与邬成勇两个人一起搭档六年,靠着恩施大峡谷这座“靠山”挣钱了。
  据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带活了一方经济,直接或间接地为周边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景区的员工、酒店、演出人员以及景区内从事特色交通(轿夫、背篓)等优先录用当地老百姓,现在基本实现每户有1人在景区就业。
  另外,在景区建设和经营中,给老百姓创造了多种就业创业门路。景区投资建设了202个商铺,其中有158个商铺采取每年2000元的低廉租金,提供给当地老百姓经营,平均每个商铺可带动2-3人就业,纯年收入达4.5万元,最高的可达20余万元,共带动约400人创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