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一只虾,一袋米,火了一座城
——“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系列报道之潜江篇
    采访团参观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

    采访团参观小龙虾博物馆。
    本报记者在潜江后湖小龙虾交易中心车间采访商户。
    潜江后湖小龙虾交易中心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对小龙虾分级、装箱。
    潜江小龙虾。
  王海 本报记者 邵林喜 刘增璋 郝钊龙 文/图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
  一只虾,一袋米,火了一座城。潜江因小龙虾美名远播。
  6月11日~12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采访团走进水乡潜江,下田间,走车间,亲身感受赫赫有名的“中国小龙虾之乡”虾稻产业的红红火火。
  “虾稻共作” 创新发展 造就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潜江龙湾湖北交投小龙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虾稻田刚刚起完头季虾,秧苗便已插上,幼虾在稻沟中嬉戏,水面不时泛起阵阵涟漪。
  “虾都在环形沟里?”稻田四周的稻沟吸引了记者们的好奇。
  “是的,商品虾基本上起完了,现在稻沟里都是幼虾。待秧苗插完,稻沟水位提高,幼虾便会跑到稻田里,继续生长。八、九月份时,又可收获一季虾。”基地项目部负责人徐杨说,这是潜江人首创的“虾稻共作”模式。“虾稻共作”模式,被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的“革命性”创举,被评价为“四小”典范(小银行、小粮仓、小水库、小肥料厂),每年可收一季稻谷、两季虾。
  说到“虾稻共作”的效益,徐杨说:“虾稻田不打农药,产出的稻米价格比一般的米贵四五倍,加上虾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虾稻田亩均增收5000元左右。”据介绍,2017年,基地“虾稻共作”面积5843亩,每亩产虾214公斤、稻谷715公斤,亩均收入6424元,年产值3700多万元。
  潜江市农业局副局长郭庆介绍,潜江虾稻,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经过18年的创新发展,造就了一条引领全国的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打造了味道工厂、虾皇、虾乡稻等知名虾稻品牌。2017年,该市虾稻面积达到65万亩,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23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帮助2万人脱贫致富,小龙虾加工出口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虾稻产业发展的引领者、示范者、带动者。凭借优质、高产、技术以及品牌等优势,潜江捧回了“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
  科研示范 良种繁育 30亿尾“虾宝宝”入田间
  位于高场办事处保安村的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两排3平方米大小的深褐色水泥池吸引住记者们的眼球。
  “在池里安家的可是‘贵客’!”中心负责人侯杰笑着说,这些“贵客”是从全国不同水系流域及湖泊中采集、引进的优质龙虾亲本,还有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引进的各种淡水螯虾,中心现已收集了小龙虾良种资源群体50个左右。
  记者们饶有兴味地参观了基地和实验室。侯杰介绍,该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称号。中心建有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开展小龙虾的品种繁育、提纯复壮工作及养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每年有30亿尾‘虾宝宝’从这里走进水乡田间。”中心工作人员杨乐说,该中心的目标是5年内实现年繁育优质种虾250万公斤,年繁育虾苗100亿尾。
  据了解,潜江虾稻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繁育、苗种繁殖、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冷链物流、交易仓储、餐饮服务、节庆文化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今,潜江稻虾产业全域飘红,小龙虾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等各项指标已经连续14年领跑全国。
  潜江的稻虾产业在规模化生产、苗种的繁育、生产标准的建设、精深加工等方面走在了前面,抢占了“虾稻产业”的制高点,在产业中掌握了话语权。
  线上营销 线下成交 一年交易量达35亿元
  清洗、分级、装箱。6月12日上午,后湖小龙虾交易中心车间里,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把冰块包严实,龙虾装箱。”后湖小龙虾交易市场A区张老四水产老板张太文边对工作人员说着话,边按着手中的计算器。张太文对记者讲到,一只箱重32.5公斤,其中含7.5公斤冰块、25公斤虾。目前市场上,50克以上的龙虾30元一斤,就他这个水产门面,每天大概销售2500公斤,共计10万元的交易额,主要发往江浙一带。
  “每天的交易量都在3000万元以上,高的时候5000多万元,估计全年交易量可达到35亿元。”潜网集团副总经理聂晓峰说,每斤虾比其他地方的虾贵5元左右,还供不应求。目前,该中心年吞吐小龙虾700万吨,拥有300多家客商,1万多家终端客户,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聂晓峰介绍,交易中心目前是线上营销,线下成交。采取的是“互联网+小龙虾+流通”的营销模式。建立了虾谷360、京东潜江馆、牛牛网、翼之虾等网上交易平台和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等线下交易平台,实现全国所有地域48小时快递送达,潜江龙虾每年网销过5亿元。
  据了解,目前潜江在创建“潜江小龙虾”“潜江虾稻”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将虾稻产业打造成“百年长青产业、千亿集群产业、万户致富产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