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系列报道之黄陂篇
    “木兰花乡”是武汉市黄陂区“三乡工程”的示范点。

    采访团参观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馆。
    绿色驿站。
    木兰湖景区。
  王海 本报记者 邵林喜 刘增璋 郝兆龙 文/图
  6月10日下午,“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采访团一行前往武汉市黄陂区采访“三乡工程”样板地杜堂村、湖北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和“四好农村路”建设。
  “木兰花乡”:
  “三乡工程”的样板

  2017年,武汉市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获评“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实施“三乡工程”,是武汉市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创造、新抓手,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武汉市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实施“三乡工程”,2017年,武汉市共吸纳社会资金160.1亿元;农村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10078户,年租金达到1.58亿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总额达到22.12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64元;全市271个贫困村农民增收2.82亿元,人均增收812元。
  截至2018年4月底,黄陂区“三乡工程”直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88.7亿元,其中市民下乡19.1亿元,能人回乡32.5亿元,企业兴乡37.1亿元,引进投资企业84家,创办合作社227个,下乡市民1873人,出租(入股)空闲农房2987套,实现年租金4409万元。在“三乡工程”的带动下,全区2017年实现精准脱贫14902人,有1253人提前实现脱贫,1.1万农民因此长期受益。
  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的“木兰花乡”,是武汉市“三乡工程”的样板。
  走进“木兰花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五颜六色的花海。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徽派风格民房古朴雅致,家家门前都有花圃,几乎是一户一景观。
  民宿、农家乐、土特产电商、文艺家书画院、民艺坊、非遗文化泥塑馆和木兰文化博物馆……回乡能人葛天才带领采访团一一参观。他流转土地7000亩,种植花卉苗木,植入旅游元素,实行综合经营,建成以赏花、观鸟、休闲、养生为特色的“木兰花乡”景区。他还成立公司,将113户农户闲置的房屋集中起来,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整修、管理,向市民、创业者招商,发展乡村旅游。农户按入股金额的10%保底分红,上不封顶,使村庄和产业、农民和企业彻底融为一体。
  “木兰花乡”的建设模式,引起30多家媒体的极大兴趣,纷纷实地察看和提问采访。美丽杜堂村,给采访团一行留下极其深刻和美好的印象。透过优美的田园风光,采访团感受到村民安居乐业、增收致富的喜悦。
  “三乡工程”唤醒了乡村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渠道,为农村创业创新探索了新模式,为美丽乡村建设展现了新风貌,为弘扬乡风文明打开了新境界。
  现代农业展示中心:
  感受智慧成果

  坐落于黄陂区的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千亩之地,集中呈现了湖北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成果。主要职能为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农业院校实训;全省展示体系的业务指导。
  农展中心主任聂练兵向采访团介绍,200亩水稻展示区里,种植了200多个不同品种的水稻。稻田旁的玉米田,已经结果的鲜食玉米有100多种。“农展中心大力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对比试验,宣传推广了各种轮作、连作循环、高效模式,为农民选用良种良法、调整种植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聂练兵说。
  这个展示中心,累计投入两亿多元,承担展示、培训、科普、观光等功能,有14名农业院士支持科研工作,同50家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运行13年,该中心摘取了多项“国字号”招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湖北农业形象的宣传舞台。
  在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馆,按照“互联网+”和“一馆一园一网”结合的思路,将多媒体展馆、智慧园区(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平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造一个全方位展示湖北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在湖北现代农业展示馆,工作人员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以图文写真、电子沙盘、大屏幕、互动投影、幻影成像、虚拟导游、弧幕影院、风光漫游等形式,采访团足不出户,“逛”遍了湖北美丽乡村。
  采访团来到农展中心智慧园区,实地感受农作物发育生长远程监测、鱼塘养殖远程监控、土壤墒情自动检测、病虫害监测、田间远程灌溉等子系统。整个园区设计融合了湖北农耕文化和生态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荆楚农耕文化的神韵,是人与自然交流的良好场所。
  “四好农村路”:
  促进农村多元发展

  黄陂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借助全域旅游,提档升级一大批重点交通项目,构建了“五纵八横五射三环”主骨架公路网,改造了一批旅游公路,串联起区域内各5A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
  “条条公路,处处成景。”沿火塔线进入木兰湖景区,沿途主干道及联通各个大、小景区的农村公路,清一色的沥青路面清洁平坦,道路两边的树木生机勃勃,花草争奇斗艳,十分养眼。行走在“畅、安、舒、美”的“四好农村路”上,犹如穿行在画中。记者看到,每隔两三公里,路边便有一个绿色驿站。绿色驿站和星级厕所,与公路相配套,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务,“呀,太美了,这种慢生活的自由感正是我向往的。”在木兰湖旁的驿站,采访团里传来惊叹声。
  路在景中,景因路美,景路相映,景区生辉,这不仅显示了黄陂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更体现出交通部门道路精细管养水平。
  环湖绿道、碧蓝清澈的湖面、绿树环抱的群山……驿站上的风景,让在场的人们不禁感叹,黄陂的“四好农村路”,是城市与乡村在公共服务资源上的有效对接,让乡村真正成为游客都市休闲的乐园。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