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洛川县黄连河村林下建大棚、林间养鸡雀、林内种菌菇、林中建鱼塘
打造林下经济综合体
    县林业局干部王晓琦向记者介绍挂花雀的引进及繁殖情况。

    工人给土鸡添水和纯天然饲料。
    李新安在查看香菇的生长情况。
    大棚内的火龙果生长旺盛。
    工人在喂养娃娃鱼。
    李新安向记者介绍灵芝的培育情况。
  樊小龙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桂花雀在笼内蹦蹦跳跳,身旁的雀蛋等待主人拣拾。娃娃鱼在池塘中悠闲游动,不时吞下水中的美食。贵妃鸡在树林下的围栏里嬉戏,找寻林下的虫子。灵芝、香菇菌棒整齐的摆放在大棚内钢架上,菌棒上的菌种含苞待放,樱桃树、冬枣树、香椿树、草莓、火龙果枝叶翠绿,预示着秋季的收获。各种苗木彩色树叶随风飘动,像一副五彩缤纷的油画,池塘里的金鱼结伙成群玩耍,欢迎前来参观的游客。两边山体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透出清凉,挖掘机、推土机机器轰鸣,随处可见忙碌劳动的人群。这是5月2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情景,构成了地处黄连河村洛川林业食用菌责任有限公司一副美妙的画卷。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 向绿水青山要效益
  洛川林业食用菌责任有限公司地处土基镇黄连河村,是在原黄连河林场场部旧址上发展而成的。2015年场部搬迁后,黄连河林场场部闲置下来,该林场拥有24万亩森林,场部地处沟底,环境优美,沟底清澈的山泉水长流不断。独特的自然资源如何能转化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洛川县林业局长张晓勇四处奔波找出路,多方考察寻项目,动员林场职工投资入股共同开发,不是没钱就是怕赔,顾虑重重。后来动员退休的县苗圃主任李新安承包了林场场部,发展林下经济。
  2016年5月,该公司注册成立,充分利用森林茂密的优势,先从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入手,没有经验,学!没有资金,筹!中途经历了许多挫折,也摸索出了经验。
  李新安今年60多岁,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带领记者参观了目前发展的所有项目。桂花雀3母1公是一组,2017年8月份从山东菏泽引进10组,现在已经繁殖到100组,幼雀46天就可以产蛋,成年雀可以连续产两年,一只母雀一天产一枚蛋,每只蛋回收3元,每只每天的饲养成本只有几分钱。一只雀2年可以产蛋700枚左右,收入可达2100元,雀蛋营养价值很高,市场供不应求,两年后不产蛋了,可以卖雀肉。下一步计划分户饲养,每只蛋回收2元钱,让大家共同致富。
  去年7月份李新安引进了娃娃鱼,春节时每斤卖138元,而且供不应求,“得罪了不少熟人,”李新安说。仅娃娃鱼一项去年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
  肉鸡、蛋鸡、孔雀、贵妃鸡,每到一处,李新安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和经历。
  在食用菌大棚里,记者看到香菇、灵子菇已经上架,菌棒上的香菇、灵芝菇欲穿破塑料包装纸跃出。李新安告诉记者,现在开始生产灵芝盆景,纯天然嫁接,为了培训技术员,一个星期掏了7000元学费。灵子盆景嫁接成功率很低,大部分做了灵芝片、收灵芝粉,灵芝片是中药,灵芝粉的价格可与黄金相比,是按克出售。
  樱桃、冬枣、香椿、草莓、油桃、火龙果、蔬菜等植物生长在大棚里,寄托着丰收的希望,昭示着美好的明天。
  乘“三变”改革春风 让老百姓共同富裕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原林场场部的地方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去年9月,公司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周围土地200亩,其中个人900元,分两次兑付,前季400元,后季500元,村集体100元,建大棚、育苗木、搭鸡场、修鱼池,每年仅流转土地一项村民可以增加收入18万元,村集体增收2万元。
  李新安告诉记者,现在公司雇佣长期工人12个,技术员最高的一个月工资6000元,普通工人最低的2500元。吸收了30户贫困户入股,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去年土地流转费,贫困户分红、工人工资,开支在40万元以上。今年用工人多,开支会更高。
  在工地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劳动的工人,王玲就是黄连河村民,家里4口人,去年流转了她家9.6亩土地,可领8640元土地流转费。从今年正月初八开始,她一直在这里打零工,每小时工资12元,每个月可以收入3000元左右。张秋梅家里6口人,弟弟一直没有成家,是贫困户,和她们一块生活,去年流转了8.5亩土地,她从2016年后季就在公司打工,实现了“土地流转、贫困户分红、工资”三份收入,交谈时,她始终流露出甜蜜的笑意。
  李新安说,公司已经和土基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免费给农户发放2.5个月龄土鸡,饲养6个月后,以每只80元价格回收,每只鸡保守收入在25元左右。目前已发放幼鸡2160只,最多的一户领养了300只。
  凭借苹果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说到洛川,不能不说苹果,苹果产业一枝独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苹果给农民带来了高收入。可是地处洛河峡谷地带的农民没有苹果产业的优势,土壤瘠薄,种植单一,收入明显不高,与塬面农民收入差距很大,仅仅依靠耕种粮食作物维持生活,这部分人如何走出困境?洛川县委政府一班人提出了“打造洛河峡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强苹果的后整理管理,保持苹果产业优势,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由优到强,苹果产业始终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
  苹果产业做大做强了,以此来带动洛河峡谷地带养殖、种植有机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该县采取了“多口入、一口出”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沟里的村民实施了移民搬迁,整合土地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创办养殖、加工企业。流转农民土地,吸收农民打工,农民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企业从中也得到了发展,养殖产生的粪便成了果园的最佳肥料,生产的有机肥料,是果农的首选。质量看得见,销售成本低,达到了企业、果农双赢的目标。涌现出了水渭川牧业公司发展万只湖羊养殖基地、绿田园生态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栽核桃、种菌草、搞养殖、洛川县厢寺川现代农业园区等龙头企业。
  洛川林业食用菌责任有限公司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050万元,建设现代化大棚38座,主要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珍禽养殖、有机蔬菜种植、灵芝盆景工艺加工,干果经济林栽培种植等产业,形成了“林-菌-禽-渔”的综合性立体循环模式,成为洛川峡谷经济带上的一颗新星。
  记者采访时,挖掘机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搭建大棚的工人也在忙碌的焊接,园区内到处是建设的景象。李新安说:“公司将发展成为养殖、种植、苗木、垂钓、餐饮、培训、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
  “洛川依托苹果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为洛河峡谷地带农民开创新的致富渠道。黄连河村先行一步,做出了示范,必将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仁人志士投入到这一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新的途径,为洛川的经济发展开拓新的思路,为农民朋友开创新的增收渠道。”薛宇航副县长对记者如是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