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村有故事我有诗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 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赵林祥/文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的家乡——岐山县凤鸣镇巩寺村王家沟这个偏远的黄土沟壑,一夜间土地分到了各家,被束缠了手脚的农人一下子甩开膀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平地一声响,土地分到家。
  女人种庄稼,男人捞外快。
  吃饱有了钱,生活翻了天。
  生产责任制不几年,家家户户有了余粮,家乡人开始大力发展养殖业,利用秋粮喂猪喂鸡,养羊养牛。村里的能工巧匠们纷纷走出家门,带着青壮年走进城镇打工挣钱。有手艺的人更是争先恐后各显其能,沉寂的黄土沟壑热闹起来,有人就编出了趣味十足的顺口溜:
  王家沟,能人多,
  沟里沟外好红火。
  宗岐南方开工厂,
  万林宝鸡建公司。
  宗平广州卖器械,
  明会西安包工程。
  婆娘个个也不闲,
  种完庄稼做针线。
  扎花刺绣闹得欢,
  个个忙着要致富。
  王家沟人抡圆膀子,家家盼着发家致富。但由于远离城镇,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出门难和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制约了乡域经济的增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开始乡村公路大建设,各级政府联合投入巨资,沿线村民自发捐资投劳,开通建成了大枣公路,将家乡小村与岐山县和眉县连接起来。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为农民致富插上了翅膀。
  公路通,百业兴,
  一线连起王家沟。
  班车开到家门口,
  走州过县不发愁。
  卖猪卖粮不出村,
  废铜烂铁能兑现。
  麦草禾秆卖得欢,
  民间工艺更走俏。
  乡村遍地都是宝,
  发家致富就是好。
  新千年刚过,党中央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随即,新农村建设和人畜饮水改造工程首先惠及了偏远的王家沟。
  基于村庄背靠高崖,坡陡沟深的恶劣环境,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依据政策采取村民出资与国家补贴相结合,统一规划盖起新房,全村整体搬出沟,迁居坡下的平川地带。同时,国家投入巨资,在坡上高地打出一眼百米深井,引水管道通进各家各户。人们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吃水扳轱辘的历史,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政策就是顺民心,
  坡下建起新农村。
  男女老少乐开怀,
  抬腿迁进新居室。
  龙头一拧哗啦啦,
  农家日子像芝麻。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相关单位全力帮扶,上下齐动出资出力,为剜除穷根办了一串串实事:县农业局将王家沟列入国家土地整改项目,出动大型机械设备,一个夏季就将沟坡上零碎的田块整成两大片千亩良田。水利局用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为全村耕地埋上了灌溉水管,确保庄稼旱涝保收。公路局硬化了街道村巷,文体局建起了健身娱乐广场,园林局在公路沿线和村街两旁栽植了大量的花草林木……
  一个村容整洁,绿树环绕,鲜花簇拥,村民安居乐业的新时代的新农村,雄起于古老的千山脚下。王家沟群众享受着改革的福祉,用朗朗上口的歌谣,表达了他们内心掩藏不住的喜悦:
  改革开放四十年,
  农村喜事说不完。
  惠民政策一串串,
  穷山沟里换容颜。
  新房成排亮闪闪,
  家家存款好几万。
  昔日穷窝变福窝,
  小村折射大社会。
  美好日子没边边,
  农家生活比蜜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