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我在山区教书的日子
  三原 杨波

  我从师范毕业分配在嵯峨山下的村子。教书那个地方我只是在地图上见过,从来没有去过。从家到学校的路都是土路,而且都是下坡路,也是因为一次骑车放坡的时候,自行车突然失灵,我栽倒在地里,所幸无事,因此我骑自行车的日子不多,也有幸走过上学路上的每一条沟沟坎坎。
  学校建在河道里,周围都是民房,四周都是高原,像我这样久居高原的人来说,真有点压抑。学校的教室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木结构的大瓦房,十分破旧。我们青年教师住的是学校最好的房子。每到雨季来临,大多房子都在漏雨,校长办公室的雨顺着墙往下淌,我们都在为雨天发愁,躲雨的床板在不停变换着位置。听老教师说,教师宿建时艰苦,200多平方只用了5袋水泥。教室也经常漏雨,雨天我们就侦查好漏雨的地方,天放晴,校长上房换瓦,我当小工。也有下午组织几个附近孩子一起垒砌讲台和教室的房檐台。
  山区的孩子到是可爱。我当时带2个班语文兼一个班班主任。每天我们早早起床,有的学生就来了,早读、上课、自习、上课,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我的课堂是满满的,回到宿舍,宿舍窗台上总是不知道名字的孩子放满着一大堆时令水果,看着这些水果仿佛看见腼腆的孩子们开心的笑脸。这个学校经常换老师,年轻的我们是最多的一批,也就四个人。所以在孩子们心目中,我们就是从大城市里来的城里人。
  放了学,大部分老师都回家了,就留下我们这些年轻人。学校有一个乒乓球台,两个不太完整的篮球板就是我们的活动设施。因为操场雨水洗刷,沟沟壑壑,根本不能玩,所以我们经常打乒乓球。打球的日子也不多,我在每天下午,都会趴在乒乓球台上为参加成人高考做准备,头顶上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梧桐花香沁人心脾,这里成了我复习备战的战场。那一年我也成为乡上唯一考上大专的教师,当时乡上大会上,领导还点名表扬了我。
  学校的伙食还不错,后来因给厨师发不起工资,我们经常断炊,有的同事开始背干粮。后来我就开始家访,走访的学生家大多条件艰苦,我们吃的饭菜很丰富,但很少有肉。家访回来后我感触很多,自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工作更加认真,期盼山区多飞几个金凤凰。我有几个学生有些小本事,邀我们一起套野兔子、捉螃蟹、逮鱼,日子过得很是丰富。第二年工资开始正常发放,学校的条件好了起来,我们轮流管伙食,同志们就开始了伙食大比赛,温饱问题才有了大飞跃。
  后来我调到初中教书,老学校也新建了校址。一次去学校组织公益活动,看见学校都是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学生也有了标准化餐厅,操场上足球场上孩子们开心的踢球,我心里很高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