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小资金”撬动脱贫攻坚“大杠杆”
  本报记者 张浩 通讯员 刘晓媛
  5月10日,清晨的阳光给初夏的万物披上了翠绿闪着光泽的新衣,清新的空气里,处处都显露出勃勃生机。一大早,志丹县永宁镇任尧子村村民杜方成在自家的猪舍忙活着。
  看着猪儿欢快地吃食,杜方成回到屋子,洗洗手,从箱子里拿了钱出门。“去年买猪仔钱不够,贷了一万块互助资金,去年年底收入不错,有钱了,赶紧连本带利还钱去,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杜方成说着赶往村部。
  2017年,杜方成准备扩大养猪产业,资金短缺成了他最发愁的事,去银行贷款,手续多、利息高,还要抵押。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上的互助资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头一天申请,第二天就通过审核,第五天就拿到了贷款,利息还低,比银行贷款简单多了,只要信誉好就能贷,这可帮了我的大忙了!”杜方成笑着说。
  说话间,来到了村部,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会长任清明正忙着办理着各种借款手续,“每年的三四五月是互助资金使用最多的时候,村民买农资、发展产业,需要用钱,都来这里贷款,我们村的钱总是不够贷。”任清明介绍说,“我们村是个贫困村,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村上发展的“瓶颈”。2011年村上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村民每人缴纳500元会费加入互助小组,退出时退还会费,采取五户联保制度。目前,全村100户村民入会,其中贫困户12户,已累计向90户会员借款159万元,有了这钱,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早日摘掉‘贫困帽’。”
  任清明的这份自信来源于互助资金的高效使用,村上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发展苹果、小杂粮种植、中蜂养殖、养猪养牛等。目前,村上苹果已经由2011年的600多亩发展到1900多亩,小苹果逐渐成了村上的致富果。
  志丹县老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郭小东介绍说,去年,志丹注入专项资金960万元,在原有基础上,为全县55个行政村建立了互助资金组织。今年,又列支专项资金1080万元,按照每个村20万元的标准,实现全县互助资金的全覆盖。截止3月底,全县109个村入会会员2231户,扶贫互助资金总额达到2593.6万元,发放互助贷款1653.25万元,惠及2427户农民,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破题之举。
  农业是本、农村是根、农民是基,只有固本强基才能让农村这个大树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而长期制约“三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贷款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农民的致富。
  在延安,互助资金的举措改变了这一境况。
  志丹县是延安市设立农村扶贫互助资金、扶助农户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王勇介绍说,2007年实施扶贫互助资金项目以来,全市共安排实施了885个村,入会会员36796户(其中贫困户13834户),投入资金总量达到2.12亿元,资金周转使用总量6.28亿元,借款会员达8万多户次,其中贫困户借款累计3万人次。从当前运行情况来看,互助资金项目盘活了农村的资金、资源,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提供了资金保障,大大地提振了延安乡村振兴的信心,互助“小资金”成了撬动延安脱贫的“大杠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