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商南县集众智、聚群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民生工程
  ①商南农特产品。

②羊肚菌栽培。
③火车站移民安置区。
④过风楼镇龙山小区社区工厂。
⑤采茶技巧现场培训。
⑥通组通户路建设现场。
⑦袋装木耳种植基地。
⑧有机茶园。
  通讯员 石广 代绪刚 本报记者 何俊洲 王赢 文/图
  五月,位于商南县火车站移民安置区内一片繁忙,从偏远山区搬迁来的贫困户们正给新房子铺地砖、刷涂料,忙得不亦乐乎。“新房子马上就能入住了,心情跟过年似的,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有滋味了!”看着正在装修的安置房,贫困户们一个个乐得合不拢嘴。这是商南县帮助贫困山区群众“挪穷窝、拔穷根”,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商南县紧盯2018年脱贫目标,以决战深度贫困为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两房建设“三场硬仗”,补齐短板、合力攻坚,奋力谱写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新篇章。
  搞好设施固保障
  年初,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动员会上,商南县向发改、交通、水务、卫计、电力、通讯等部门下达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从内容、数量等方面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完成的任务。其中,村组道路畅通方面,建设和修复建制村水泥路;安全饮水方面,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2937人(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440人)安全饮水问题,破解贫困村枯水期缺水问题;电力方面,对全县69个贫困村,尤其是今年34个拟退出村电力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摸底,保障无电户通电,推进移民搬迁配套电网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坚持把帮扶力量、政策资金向丹南片区、深度贫困村倾斜,以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三提升”为重点,编制了全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年(2018—2020)滚动行动计划,同步实施21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基础设施“三提升”行动方案》,共谋划村级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12大类622个,总投资8.7亿元;制定《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建立县级融资承接平台,累计整合项目资金4.58亿元;对项目建设实行监管,每月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通报排名。目前,已启动建设项目187个,进度过半的达86个。
  商南县下派3个工作组到相关建制村(社区)开展摸底,确定在43个村新修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173公里,3月底已完成路基建设,5月底全面完工。该县水务局确定专门人力集中时间深入相关镇办进行实地勘察,完成了对赵川镇店坊河社区、十里坪镇马王沟村等6处安全饮水项目的初步勘察设计。该县供电分公司对全县69个贫困村的电力基础设施进行了摸底,对今年拟退出的34个贫困村电网现状进行了排查,消除安全隐患2200余处,轮换和新增配变3台,解决因线路老化、搬迁等原因造成的17户无电户通电问题,争取2018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共17个,拟建设改造线路24.9公里,新增与改造变压器12台、2.5兆伏安,建设改造低压线路108.1公里,改造用电户2021户。目前,已启动建设7个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梁家湾社区、黑沟村等7个村电网改造,建成标准化卫生室45个。
  建好房子强基础
  商南县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就要搬出大山,彻底剪断贫困代际传递。
  该县按照“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的思路,进一步加快安置区、安置点建设和危房改造进度。年初,县上围绕“全面完成2018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441户1484人交付钥匙,分散安置110户350人实际入住”的目标任务,下达了“集中安置区10月底前主体完工、配套到位、质量验收合格、钥匙发放到户”的时限要求,下发了《工作任务节点清单》,并将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镇办,集中安置户分别落实到相应的安置点,分散安置户落实到村到组到户,进一步明确了各安置点建设的牵头单位、项目实施单位的包抓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商南县严守易地扶贫搬迁“两条红线”和分散安置“五不准”规定,按照“保基本、盯重点、补短板、抓亮点”的思路,推行“内外两条线”管理,在施工上增加作业面,上足劳动力,在工程质量上,强化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截至目前,青云家园、龙山(四期)、前川(五期)3个集中点主体全部完工,达到入住条件;县城火车站移民安置区、金福湾安置区(五期)、任家沟3个集中点主体全部完工;城关教场沟集中点用地、地评、洪评、环评等有关手续全部办结,正在招投标,安置房进度已达到正负零。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房屋主体在建73户226人,主体完工37户124人。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商南县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落实就业扶持政策,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按照“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一项脱贫产业”的要求,聘请专业规划机构,对全县各集中安置点进行实地调研,编制了集中安置点产业配套规划,为搬迁户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提供了明晰的思路。按照“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保障脱贫、管理规范、秩序良好、群众满意”的创建标准,着力打造过风楼镇龙山小区、青山镇青山村安置区两个省级易地扶贫搬迁“双示范”社区,清油河镇青云家园、试马镇试马街安置点两个市级“双示范”社区,金丝峡镇太吉嘉园、金福湾片区安置点、富水镇幸福小区、城关街办东岗上河等一批县级“双示范”社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三变”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建“脱贫车间”,发展“特色门店”。
  与此同时,商南以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为目标,以解决建档立卡农村危房改造户为重点,确立了“实施危房改造1300户,投资2600万元,10月30日前全部达标入住”的目标,将危房改造任务向深度贫困村,当年退出村、退出户倾斜。县上采取包扶干部逐村逐户宣传政策的方式,努力使危房改造政策家喻户晓,通过“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程序确定改造对象,并建立完善了本年度全县危改对象台账,确保危房改造对象“应改尽改,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截至目前,该县危房改造全面启动建设。
  发展产业促增收
  “去年从海鑫公司借了5000袋香菇菌种,扣除菌种成本后,净收入一万多元。今年借了8000袋,估计收入两万多元”。富水镇黑漆河村贫困户余来成逢人就讲自己“借袋还菇”脱贫致富的故事。
  和余来成一样,在商南县还有不少贫困户依托脱贫攻坚中推广的“借还+N”模式改变着生活。该县每个贫困村都通过“借还+N”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都从事着一项特色种养业。
  在春季攻势“产业增效行动”中,商南县抓住春耕春种时令,支持发展茶叶、食用菌、猕猴桃“一叶一菌一果”主导产业,着力抓好今年新上马的香菇等产品深加工项目。建立扶贫产业项目库,加大产业培育力度,鼓励发展中药材、冷水鱼、肉兔等特色种养业,组建脱贫专家技术服务团,全覆盖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培训,力争全县新发展3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每个镇办培育1至2家农业龙头企业,每个村(社区)打造1至2个规模化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统筹抓好光伏、旅游、电商等多种扶贫产业。
  商南重点在改良茶叶品种、革新制茶工艺、强化品牌营销三方面持续用功,做优做强茶叶产业。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学习借鉴西峡县食用菌发展模式,在食用菌的冷鲜仓储、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上下工夫,进一步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培育猕猴桃产业发展集群,鼓励群众参与猕猴桃产业发展,培育农业大户,推进产业化经营,把“圆果果”变成群众致富的“金蛋蛋”。围绕茶叶、食用菌、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在312国道沿线试马、城关、富水等镇办重点发展无性系茶叶。大力实施茶叶提质、食用菌扩量等“五大工程”,新建产业基地189个,建成茶叶观光园5000亩、猕猴桃采摘园7000亩,种植食用菌8900万袋。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持续推进“三变”改革,给每个村投入50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10个村集体经济示范点带动效益明显。
  下活乡村生态旅游棋。商南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全面加快金丝峡镇二郎庙等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通过旅游扶贫有效增加群众收入。探索“旅游+”扶贫模式,鼓励涉旅企业参与帮扶工作,大力推行“1+x”模式,即一家企业定向帮扶带动1至2个贫困户,贫困户通过向企业、农家乐等提供农产品、参与接待服务等形式增加收入;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商店和旅游电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思路,强化产业支撑,精心谋划了茶叶观光园、草莓采摘园、金丝皇菊观赏园、莲鱼共养垂钓园、猕猴桃采摘园、水产养殖园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开发景区——带活经济——致富百姓”的连锁效应。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