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渭南打造“四横五纵”生态水系 建设“秦东水乡”
    渭河生态长廊。

    沋河水库饮水资源保护区。
  本报记者 王军锋 刘晓林 文/图
  渭南境内河流较多,自然水系发达,过境水量丰富,水资源配套工程初具规模,山水交相辉映,水文化内涵丰厚。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柔性治水、系统治水新思路,以率先建成“秦东水乡”为目标,全力打造“四横五纵”生态水系,掀起了治水兴水的新高潮。
  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覆盖
  据渭南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敏宵介绍,十八大以来,渭南以建设“三地一中心”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柔性治水新思路,全面掀起了治水兴水新高潮。加大三个抽黄灌区的机泵设备改造力度,开展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了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全市新增恢复蓄水能力5000多万立方米。渭河堤防城区段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标准,农防段堤防达到50年一遇标准,移民围堤由不足10年提高到30年一遇标准,形成了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为两岸群众居住安全、生产安全奠定了工程基础。渭河综合治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誉为水利项目的精品、生态建设的典范、文化建设的标杆。
  全市投资8.2亿元,建成工程485处,解决了15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市农村群众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水安全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在解决群众吃水方便程度和保障供水量的同时,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建成了10个县市区的水质检测中心,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实现了由解决饮水困难到全面提升水质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基本建成了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防洪保安体系,实现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全覆盖。
  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速
  十八大以来,渭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发展战略,按照建一处工程、成一处景区的要求,加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依托渭河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滩区清障191万平方米,退耕还河还湿地2万亩,建设生态公园4处。其中,渭南城区生态公园东西长8公里,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园内景观水面40万平方米、生态湿地10万平方米、花海及水生植物96万平方米。同时,优化设计,将亲水栈道、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健身设施布置在“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美景之中。如今,渭河两岸已经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吸引了国家多项体育赛事,也为渭南城区跨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按照省委、省政府“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理念,依托境内天然河道水系发达、骨干灌排渠道纵横交错的优势,打造“四横五纵”的生态水系。利用丰富的客水资源,留住洪水资源,引水进城,建设渭南主城区和10个县城的城市水网和水面景观。同时利用渭北低洼易涝区的独特地形,着眼农村排涝,建设湖泊、涝池,恢复保护湿地资源。全面推进卤阳湖、二华蓄滞洪区、中心城市与县城引水建湖、黄河西岸渭南段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水系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卤阳湖已建成生态景观水面1500亩,二华蓄滞洪区已建成水面1.3万亩,渭南主城区生态景观湖面、大荔水城正在加紧建设。建成了潼关三河口生态公园、大荔同州湖、富平石川河、白水林皋湖、澄城西河等水利风景区。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心沟通、四横五纵、湖池镶嵌、一环绕城”的水生态格局,逐步恢复和重塑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水润秦东、水美秦东、水富秦东”的目标。
  相关链接
  “柔性治水”

  指尊重江河流动的自然规律,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注重发挥生态自然修复在水治理的作用,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工程措施进行治水的方式方法,达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一心沟通”
  指以卤阳湖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的生态水系。
  “四横五纵”
  “四横”,指由南向北的二华夹槽排水干渠人工生态水系、渭河干流主轴线自然生态水系、东雷二期抽黄干渠至石川河人工生态水系、东雷抽黄扩灌渠道与石堡川水库灌溉渠道的人工生态水系;“五纵”,指自东向西的黄河小北干流自然生态水系、黄河西岸黄金水道人工水系、洛河自然生态水系、卤阳湖南排干渠人工生态水系、石川河自然生态水系。
  “湖池镶嵌”
  指以湭河、薛峰、林皋、石堡川等中小型水库,东湖、西海、少华、太华、同州等湖泊,三河口、黄河滩区、卤阳湖等湿地,以及2000多座生态涝池共同构建的生态水系。
  “一环绕城”
  指在渭南主城区形成环形水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