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一片丹心聚民心
——记临潼区代王街办岩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轩
    王文轩(左一)看望、慰问本村村民。

    设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
  最美基层干部41
  本报记者 王永兴 赖雅芬 赵力涛 文/图
  现年61岁的王文轩皮肤黝黑,身体精瘦。初见此人,可能会被他的“黑脸”吓得不敢多言。但是交谈之后就会发现,这是个“脸黑心红”,话虽不多,但很实在的人。4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岩王村,看看这个落后小村是如何进行华丽蜕变的?听听村民和干部眼中的王文轩究竟是什么样子?
  一心干事 无怨无悔
  “我回来的目的,就是为村上办实事,只要下势干,我就不相信我把村上这事干不好!”这是王文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1年年底,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王文轩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12年至今,他书记、主任一肩挑,展开了他建设美丽岩王的“宏伟蓝图”。
  “以前我们村全部都是土路,每逢雨天村民出门就得穿高筒雨靴,非常不方便。想修路,但是资金从哪来呢?大家都一筹莫展。王书记安慰我们说,钱的问题不用发愁,他来解决。随后,他自掏腰包30多万元将村上近3公里的主干道全部硬化。”岩王村支委王建朝激动地说。
  走进岩王村村委会,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沐浴在阳光下的办公楼漂亮整洁,彩旗迎风飘扬,岩王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走近一看,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老年幸福院、文化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可是谁能想到,以前这个地方是一片4亩大、3米深的大坑呢?
  王建朝告诉记者,这是2011年底新修的村委会。原来的村委会只有两间老房子,开会时大家就搬个凳子坐在院子里,几十年了一直如此。王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上任,就立马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大家商议之后,决定将村委会重新迁址,最后就选在了这。盖这个新村委会总共花了80万元,按照政策要求国家只给了13万元,剩余的钱还是王书记个人垫资的。
  听着村干部的讲述,记者看到:一个一心干事、无怨无悔的好书记,就这样一致得到了干部认可。在他们看来,王文轩垫钱干这些事,确实让岩王这个落后小村实现了华丽蜕变。
  心系群众 福泽乡里
  岩王村一共有7个村民小组,503户,2448人。如何发展村级产业?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大事上王文轩殚精竭虑;如何处理邻里纠纷?如何解决家长里短?小事上他也不含糊。在努力为村上发展樱桃产业、大棚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等这些大事的同时,王文轩还特别爱管一些在别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时常干“傻事”。
  “我们村上有两家人之间有矛盾,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有时甚至都打了起来,谁说都不管用。王书记听说这个事之后,主动跑去协调,说了这家说那家,最后他自己掏了1000元将两家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你说他傻不傻?”一位村民笑着对记者说到。
  “那年咱村那两口子闹离婚,为了点家务事那个女的还跑了。王书记找到人家说好话,请吃饭,为了让她回来还给了300元路费呢!”另一位村民说。
  西门组王程良老两口的儿子因车祸去世,留下一个孙子,今年15岁了,在渭南上技校,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王文轩不仅主动为他们一家三口申请了低保,还将村委会的两间老房子腾出来让其居住,并帮忙给他栽了2亩樱桃。
  “王书记上任以来,对我们家一直都很照顾。今年虽说受天气影响樱桃坏完了,但是我有信心把自家的日子过好!等我孙子技校毕业挣了钱,我就彻底没有负担了。”王程良满怀信心地说。
  听着村民的讲述,记者看到:一个心系群众、福泽乡里的好书记,就这样深深“住进”了群众心里。在他们看来,这一件件傻事、小事,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