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乡村振兴 农民有“四盼”
  许贵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加快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要话题之一。日前,笔者在深入农村基层调研时发现,农民群众对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满了新期待和新期望,归纳起来有“四盼”:
  一盼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好村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农民是主体,村官是关键,必须选好“带头人”,建个“好班底”。近年来,农村基层党建和基层政权建设确实面临着许多应该改善的问题。有些村干部由于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土味儿”少了,“霸气”多了,“脾气”长了,“架子”大了,严重脱离群众,把“村民自治”变成了“村官自治”。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政治不安定,村子不稳定,群众上访不断。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要求,全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农村政权建设,严把农村换届这一关。依靠群众,发扬民主,真正把那些对党忠诚、大公无私、爱民如子、服务群众、勤政廉洁、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人民信赖的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广大“村官”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这样才能团结农民群众,一呼百应,同心同德实现乡村振兴。
  二盼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依法治村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石。加快乡村振兴,必须依靠法治护航和保障。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少数农村,特别偏远地区的一些乡村,搞封建迷信、小偷小摸的现象司空见惯,农民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因此,为了确保农民安心创业、增收致富,必须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样才能使农民放开手脚搞生产、安居乐业奔小康。
  三盼文明向上的“舆论环境”。时下,在少数农村,尤其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工作难度较大的乡镇,程度不同地存有悲观失望和“等靠要”的消极观念。有人认为,实现乡村振兴不过是一句“时髦口号”;还有人说,没钱、没物、没项目,再加上“滥班子”和“散支部”,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根本没出路。实践证明,思想充电、更新观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入心入脑,并将其转化为加快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四盼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做出坚决打好防治大气污染攻坚战,保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清洁家园的战略决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必由之路。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当今,与城市比较,农村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地方偏重经济发展,甚至不惜牺牲生态资源来换取短期经济发展;有的地方乱砍滥伐林木、破坏山体植被、搞违规建设,使一些农村人为变成了“生态灾区”。这是实现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
  因此,农民群众强烈呼吁: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力度,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牢固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命,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型理念,以扎实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行动,跨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