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百姓的事儿牵着走
——记大荔县城关街道办长安屯村委会主任王百运
    长安屯村委会主任王百运介绍村里活动。

  最美基层干部34
    李博 本报记者 赵伟 文/图
    “我们村这三年多的变化比过去十几年的都大,村里道路全部硬化了,下水道修通了,家家户户自来水24小时都有水。”3月20日,大荔县城关镇长安屯村村民饶春发在村口高兴地诉说着村里的变化,“我们村这些变化,离不开村委会主任王百运这几年的努力。”
    为民修好致富道路
    要想富,先修路。当上长安屯村委会主任第一天起,王百运想到的就是村里的路。
    由于村上的路大部分都是上世纪90年代修的,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当时的条件有限,没有条件修下水道,路基大部分损坏,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汇成江河。为了村上能够有一条像样的路,为了村民都能正常吃上自来水,长安屯村党支部书记朱民愿和村委会主任王百运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有些群众不理解,他们就上门劝说,说通了群众,修路的钱从哪里来,修自来水的钱从哪里来,他们又连续多次到县城相关部门,跑项目,要资金,吃了很多闭门羹,承受了众多闲话。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要到了项目,从2015年5月到2016年7月,先后铺设自来水管道6500米,让510户村民家里24小时用上自来水;修建下水道3800米,硬化路面3600米,维修巷道3500米,村里吃水、行路难问题,一去不复返。修好路后,全村村民敲锣打鼓,为王百运等村两委会干部披红戴花。
    多项措施助力脱贫
    路修好了,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村里有200亩闲置盐碱地,王百运和朱民愿又把主意打到了这200亩地上,但这个事怎么干,才能干好,让贫困户收益。村里的“第一书记”王辉想到国家在产业扶贫方面有很多政策,经过村民大会通过,成立了大荔首家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运营。
    王百运和王辉又到大荔县扶贫办要到产业扶贫项目。项目要到了盐碱地的问题咋解决,长安屯村包联干部城关街道办副主任蒙晓峰面对发愁的王百运说:“这个事情是可以通过国家排碱渠项目解决,你们不用愁了,我到扶贫办去说。”经过不懈努力,通过扶贫项目修建排碱渠2800多米,解决了盐碱问题,把200亩的盐碱地改造成高产地。
    这个扶贫项目采取“党支部+产业园+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以扶贫园为基础,在股份量化中为所有贫困户设立了优先股,发展菊花茶和玫瑰茶产业,实现了当年栽植,当年见效,当年受益,带动了全村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通过产业扶贫,在2017年底,33户贫困户都得到了500元的股金分红。
    贫困户周红斌家里有4口人,自己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妻子前几年因脑溢血也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基本没有经济来源。于是,王百运平时就让周红斌开自家的车,为村上干一些活,付给他报酬,也为其争取来公益岗位,每个月也有400元的收入。“王主任真是没话说,为村上办实事,也为我们贫困户谋出路,这样的好干部,谁不服气。”周红斌激动地说道。
    截止到2017年12月底,长安屯村已有21户84人通过多种帮扶形式脱贫。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大荔县委、县政府支持和关怀下,在城关街道办和县各级相关部门的协助下,长安屯村文化广场在2017年12月全面建成使用。
    走在长安屯村的街道里,看着整齐的街道,感受着淳朴的民风,村里的爱心超市和互助幸福院,相继在2017年里建成投入使用。爱心超市捐赠登记表和物品出库表,更是展示出了村两委会对贫困户的贴心帮扶。只要是村里60岁以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每天都可以在互助幸福院花10元钱吃上两顿饭。这些项目的建成,都离不开王百运和村“两委会”的努力。
    “没想到,一天吃两顿饭只要10块钱,没事还能在活动室下下象棋,看看电视,这都是百运他们的功劳。”80岁老人李文水乐呵呵地说道。
    群众有理由相信,在村两委会的努力下,长安屯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