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变出山乡新景象
——宁陕县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纪实

    翁龙航 通讯员 谭海波 李兵
    “村上变化还是大,村民们比以前都精神了。不但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在家门口有了事干。”谈及“三变”改革带来的变化,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主任乔卫斌高兴地说。
    这个因世界首例朱鹮异地野化放飞而闻名的村,去年将1250亩板栗园流转给宁陕县中心苗圃,村民以林地和劳动力入股,每亩可得到200元的固定分红。村民在自家的板栗园里务工,每天还有100元的劳务收入。
    寨沟村的变化仅是宁陕县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镜头。该县通过“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资源活起来,农民增收渠道多起来,实现了农业产业强、农村生态美、农民生活富,农村得到有效治理,全县呈现出一派新景象。
    林地变股权,让农业产业兴旺
    四亩地镇严家坪村32户农民通过林地入股,组建罗家沟板栗合作社,累计发展板栗园1350亩,入股社员106人,其中入股的贫困户12户41人,参加合作社生产劳动的贫困户15户46人。
    2017年,罗家沟板栗合作社将板栗园的林地经营权流转给宁陕县林之语农林工程有限公司,期限为20年,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升级”成了板栗产业农业园区。入股社员可以按股获得林地经营权流转分红,还可到园区务工增收。在不久前的分红大会上,入股社员每户平均分红3000余元。
    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2008年,该县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全县306.2万亩集体林地产权全部确权落实到户到村。为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宁陕全面开展土地确权发证,全县9.3万亩地确权发证工作全面完成。该县累计林地流转85万多亩,耕地流转1.5万余亩。
    宁陕县在稳定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鼓励土地经营权入股,签订保底分红和二次分红分红协议,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激发参股热情。通过资源变股权,有力促进了宁陕县干果、药菌、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发展。
    资金变股金,让农民生活富裕
    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中,宁陕县结合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积极探索农户长效增收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引领和承接作用,将各类产业扶持奖补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变成农民股金,把各种分散的资金聚合起来,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宁陕县拿出700万元,投放到34个农业经营主体带动84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以每户1股1万元为标准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每年向承接主体提取不低于6%收益分红,脱贫攻坚期后产业引导资金在量化折股到村集体,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经营主体资金不足问题。 
    目前,宁陕有2000多户农户入股配股资金达到3300万余元,每年通过经营主体享受固定分红收益。
  农民变股民,让农村治理有效
  江口镇江镇村上街组村民马风会,人很勤劳,家里的林地、土地等资源也多,但收入却一直不理想。2017年,她加入了江镇村上街股份经济合作分社,从此,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股民。当年,她从合作社分到了6187元。
  在“三变”改革中,宁陕县通过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重组,使农民变服民,打造“股份农民”,让农民多了一个“股民”的身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民与村集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市场主体之间的联股联业联和,用经济手段重塑了“股份制”生产经营关系。
  通过“三变”改革的稳步推进,宁陕县农村产业得到发展,惠农政策得到集中、长效显现,农民增收有了长期保障,2017年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明显。农民收入的增加,让广大农民看到了“股份农民”的无穷魅力,更是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入改革、融入乡村治理、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三变”改革在11个镇22个村开展试点,有8个村成立了股份积极合作社,其他村正在开展成员界定和折股量化、组建股份经济组织等基础工作,“三变”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万名农户正在转变成“股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