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田间地头诠释大爱
——记潼关县荒移村乡村医生刘永生
    刘永生(右)正在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

    三秦楷模 闪亮足迹
    孙晓磊 本报记者 刘晓林 王军锋 文/图
    他说,乡亲们需要我,于是42年坚守。无数次翻山越岭,寒来暑往,病人们来了又去,他依旧在村卫生室里默默坚守;他潜心钻研,用毅力拓展生命,坚守在乡村,成了乡亲们健康的守护神。他,就是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乡村医生刘永生。
    乡亲需要啥 他就学啥
    1976年,刘永生当上了一名乡村“赤脚医生”。这年春季,当地麻疹病流行,很多小孩发烧、出疹子。他用板蓝根、鱼腥草、柴胡、金银花等熬成汤,给娃娃们喝,救治了不少正在上学的学生。
    在生活中,群众需要啥,刘永生就学啥。
    1978年,村里有个一岁半的小孩,左胳膊意外脱臼。他就效仿邻村一位老伯的动作,试着给娃复位,结果娃疼得很厉害。不得已,他和家长赶紧将孩子送到县医院,只见大夫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部,另一只手的拇指压住肘关节,轻轻一推就好了。这件事深深刺激了他,使他认识到当医生光凭勇气和热情还不行,还需要有真本领。于是,他专门到县医院骨科学习了一段时间,直到把这门技术学会为止。
    经过几十年的博采众长,刘永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中西医治疗特色,成为一名“全科大夫”。如今,针灸、拔罐、火针、按摩、刺血疗法、敲击疗法、松筋疗法、透皮疗法等,都是他的拿手技艺。
    把弱势群体放心上
    在刘永生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时有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美国医学大师特鲁多的名言。在这方面,刘永生做得令人感动。
    荒移村有两层楼房的人家屈指可数,谢双喜家就是其中之一。谢家每个房间整理得干净利落,电视、空调等电器一应俱全。可谁知33年前,这家人还过着一穷二白的生活。
    那年冬天,谢双喜兄弟3人自制爆竹突然爆炸,导致老大手残废,老三双目失明,虽然老二谢双喜侥幸躲过一劫,但这一重大变故让谢家陷入绝境。
    看着这样一家人,刘永生心中很是难受。他主动上门给老大看病,带老三到西安、郑州等地治眼睛,所有看病费用都是他自掏腰包。为了让这家人有生活来源,刘永生帮他们承包果园、滩地养猪。
    荒移村老支书张根兔说:“这么多年,永生救治的病人数也数不清,帮过的乡亲说也说不完,他永远把弱势群体放在心上!”
    百姓信得过的“120”
    刘永生除了在荒移村坐诊外,还在周边上汾井、下汾井、杨家湾、寺角营4个村坐诊。这些村庄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幼群体,特别是留守的老人的健康状况让刘永生挂在心上。
    老年人本就行动不便,再有个病痛在身,一般都需要刘永生亲自上门诊治。42年来,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人叫出诊,他从不推辞,挎起医药箱就去给老人看病。
    今年81岁的师拉拉一人住在荒移村老家,儿子几次三番让她到县城住,她都不愿意去。老人坚定地说:“县城里哪有像永永(刘永生)这样随叫随到的大夫,有他在我就是享福哩。”师拉拉说,她年龄大了,伤风感冒之类的小毛病不断,在村里有永生很方便,看病又不用挂号排队。
    在刘永生的感召下,2016年6月成立了“刘永生志愿者服务队”。
    42年来,不管是白天黑夜,无论是刮风下雨,只要有人叫出诊,刘永生从不推辞,总是随叫随到。遇到重大病情,他还帮病人积极联系各大医院,亲自陪护,跑前跑后。
    刘永生被乡亲们称为“名医生”“好医生”“百姓信得过的120”;先后被省、市评为“最美渭南人”“三秦最美医生”“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楷模”;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刘永生说:“乡亲们身体健康就是我人生中最快乐事,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为大家的健康护航。”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