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村级产业由弱到强 集体经济由小到大 群众生活由穷到富
黄陵县索洛湾村实现“三个转变”
    柯小海(右三)给村民宣讲十九大文件。

  三秦楷模 闪亮足迹
    通讯员 白冰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惊蛰刚过,3月6日,天降小雨,记者来到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这里不像城里那么喧嚣。老人们悠闲地坐在屋檐下拉着家常,孩童们在细雨中追逐。一个沮水环绕、青山为屏、闲适安逸、秀美和谐的美丽村庄映入眼帘,而带给他们这幸福生活的就是索洛湾村党支部和“领路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陕西省委候补委员、三秦楷模、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
    要说索洛湾村的发展历程,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该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找准了农村发展的着力点,找到了“变”与“不变”的支撑点,在推进村级产业由弱到强、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群众生活由穷到富“三个转变”的同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走出了一条农村改革创新发展的实践之路。
    产业模式由“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索洛湾村是一个典型的川道村,由于地处偏远、消息闭塞、产业单一,过去一直是靠天吃饭,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如何发挥资源优势,转变生产方式,是索洛湾村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以来,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建大棚、养鱼塘,成立蔬菜协会,建成了高标准蔬菜交易市场和联动温室大棚,村上又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了粮食加工厂,打响了“双龙贡米”和“双龙玉米糁”的品牌,年产值达到了55万元,实现了土特产品由粗放分散经营向集约集中深加工的标志性转变。
    产业要发展必须抱团,这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村上迅速整合了原有的蔬菜、中蜂、山核桃工艺三个小合作社,成立了“索洛湾轩辕土特产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58人,通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村民提高效益,打造特产品牌。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开办网店6家、实体店8家,实现了农户与消费者的双赢。
  随后,村上又围绕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三产,逐步建设了索洛湾古镇、餐饮一条街、沮河漂流、峡谷寨探秘、农家宾馆等配套产业,进一步提升了索洛湾村的产业规模和水平,完成了索洛湾村传统产业发展的华丽转身。
  集体经济由“揭缸见底”变“粮足仓满”
  在黄陵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时候,索洛湾村紧紧抓住机遇为黄陵矿业二号煤矿、陕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流转土地400余亩,不仅使村民获得受益,还为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原始资本,也使过去低产出、低收益的土地资源为村上带来了稳定的效益。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民赵崇斌租用村集体土地,投资建设“乾锦和”山核桃工艺品加工厂;村集体投资建设餐厅和农家乐,村办停车场由村集体占51%的股份控股,全体村民以土地折股占49%的股份,而索洛湾古镇“商业一条街”项目的121套商铺,根据户型和面积不同,村民只需出8至20万元的资金将其购买,并折合为股金持股,使村民成为古镇未来发展的股东。索洛湾村恰如其分地实现了资源集约、资金集中、利益共享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截至2016年底,该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2200余万元。
  群众生活由“贫困落后”变“家道小康”走进索洛湾村峡谷寨红色乡村游建设项目,一汪碧水映入眼帘,记者在感受乡村游喜悦的同时,也被索洛湾不断增强的集体经济潜力和活力而震撼。
  索洛湾村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集体经济,村民配发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安装电话和有线电视,定期给每户村民发放米面油及生活用品,人均年分红1.7万元。多年来,村集体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让每个人都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群众的就业岗位也增多了,村上利用与矿区关系紧密的优势,投资500余万元组建运输队,专门负责运送建筑原料,每年全村组织劳务输出70余人,创收300余万元,并协调矿业公司招录工人50余人,还依托薰衣草庄园、沮河漂流、生态餐厅等项目,吸纳48户村民就业,村民们一边按人头在集体经济收入中分红,一边又以劳务输出的方式打工,可获得分红和务工两份收入。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比10年前翻了10倍还多。
  索洛湾村在自身脱贫致富的同时,还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吸纳周边村组3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10箱中蜂,生产的蜂蜜统一收购、销售,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达1.3万元以上。同时,村党支部主动与大院子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帮助建成豆制品深加工厂,吸纳该村20多名贫困人口长期务工,还免费提供豆渣剩料,帮助7户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业。
  党支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27岁的李丹4年前嫁到索洛湾村,让她想不到的是,从两家人商量结婚事宜到结婚典礼现场,都有柯小海和索洛湾党支部成员参与和安排。“不只是村支书,他还像个大管家,把村里的大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回想起自己的婚礼,李丹笑弯了眉眼。
  多年来,索洛湾村级产业一步步转型升级,集体经济一步步发展壮大,群众生活一步步奔向小康,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始终有一位一心为公、敢想敢干的“主心骨”,一个务实高效、引领发展的“火车头”,一支冲锋在前、敢打硬仗的“先锋队”,一间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议事厅”,一个不变的信条,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索洛湾“变”与“不变”中深深思索,那就是必须把党的建设作为前提,增强班子号召力;把群众参与作为根本,激发群众原动力。班子始终跟群众“心贴心”“掏心窝”,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必须把集体经济作为关键,提供发展支撑力。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充分利用村集体存量资产和土地资源,采取合资、合作、租赁、控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把群众增收作为目的,形成区域聚合力,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让群众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