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迈好乡村振兴第一步
  两会声音
    代表委员话三农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如何迈好第一步?一些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讨论时,结合产业发展、农地改革、乡村文化、土壤污染防治等建言献策。
    让广大群众“种得起”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报告中的这番话,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天柱县林业科技推广站站长袁昌选感触颇深,他用“深受鼓舞”“倍感自信”“凝聚民心”等词语为政府工作报告点赞。
    作为来自三农领域的基层农技人员,18年来袁昌选致力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做了油茶良种选育、低效林产量提升改造、高产油茶基地标准化种植等大量基础性工作。通过实施油茶品种改良、技术创新,种油茶经济效益越来越高。
    如今,袁昌选所在的黔东南州把油茶产业作为重要的生态产业进行打造,全州油茶种植面积91.27万亩,产值已达6.22亿元,带动4.2万贫困人口脱贫。油茶产业已成为支撑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这些年来,袁昌选最关心的是农村产业结构问题,他说:“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贵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比如,油茶种植需要5年才能初见成效,8年才能进入盛产期,盛产后的油茶林亩产值能够稳定在3000元以上,是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油茶基地建设前期投入较大,袁昌选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让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种得起”油茶,依托产业发展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让农村土地“活起来”
    “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又一重大创新。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系统性工程,目前‘三权分置’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提出,下一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朱晓进认为,从承包权的角度来讲,目前还存在保护不力的问题,对于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权利的行为,缺乏有效的遏制和惩戒手段;从经营权的角度来讲,还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各类经营主体普遍面临融资贷款难、土地流转难、风险保障难等发展困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内容较为单一;从产权交易的角度来讲,还存在体量不大的问题,产权交易种类少、规模小、交易信息发布渠道单一。
    他建议,推进土地“三权分置”,必须以农民利益保护为根本,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利益分配和风险防范制度,千亩以上规模流转项目应按年进行风险评估;要以明确权属关系为基础,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做到“确实权颁铁证”;要以培育经营主体为抓手,整合各类支农项目优先扶持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以搞活产权交易为关键,以省为单位建立统一的移动端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数据互联、服务互通;要以借力发展为重要依靠,注重与现行的强农惠农政策举措做好关联对接,借力发力。例如:借助特色小镇发展政策,鼓励县乡党委政府组织农民以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等等。
    让基层文艺接地气
    “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内容。我要在会上向前辈们学习,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当好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对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哈斯塔娜来说,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既是荣誉,又是责任。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大家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哈斯塔娜说,总书记的话就是乌兰牧骑继续做好基层文艺工作的不竭动力。
    为了不负众望,履行好职责,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哈斯塔娜就如何加强基层文艺建设,深入到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调研,与农牧民进行沟通交流,详细记录大家的诉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乌兰牧骑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她把乌兰牧骑先进团队展演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案带到会上,助力推进文化惠民的深入开展和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文化繁荣兴旺。
    说起今后的打算,哈斯塔娜说:“随着嘎查(村)经济的发展,农牧民越来越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今后,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对乌兰牧骑工作的指示,弘扬优良传统,扎根基层一线,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把乌兰牧骑事业搞得有声有色,永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让土壤环境更安全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驻会副主委范社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加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导致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
    “加强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缓。”范社岭建议,首先要“查”,摸清农村土壤污染底数,调整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和等级划分,实施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其次要“修”,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农村土壤治理与修复规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然后要“防”,农业部门要加强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和指导,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用地膜和工业、生活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减少污染物的不当排放;最后要“管”,加大土壤环境执法力度,并对遭受土壤污染等提起环境诉讼的农民,要加大司法救助。(农民日报)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