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鲜活样本
——记追赶超越中的延安市宝塔区高峁湾村
    高峁湾农民经济合作社。

    高峁湾村丰泉物流园市场。
    高峁湾村规划图。
    高峁湾村书记、丰泉集团董事长蒋延平(右一)在讲党课。
    刘伟 文/图
    2月6日,天气乍暖还寒,虽然刚刚立春,但寒风冷擞擞的。当我们走进宝塔区高峁湾村时,被高峁湾村民宽敞、宜居的住宅和延安乃至陕北规模最大的集建材、五金、机电、家居等为一体的丰泉物流园区所震撼,一股暖流激荡着我们去探访这远近闻名号称“延安第一村”的高峁湾村。
    在人们都羡慕这个村子新生活的同时,不禁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村民过上与大家不一样的生活呢?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村成为延安的“延安第一村”?
    高峁湾村位于延安市城东8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紧邻延安飞机场,坐落在210国道沿线。全村205户,650人,党员30名。全村流域面积2307亩,川地面积460亩,人均川地面积0.7亩。截至目前,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21800元。园区入驻客商2000多户,安置就业5000多人。村民居住环境宽敞、靓丽,明亮的路灯、4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多媒体的会议室,实现了“装满两袋子,树起一面子”的奋斗目标。
    当我们走进高峁湾村曹纪兵家院子时,一座崭新气派的二层小楼展现眼前,三室二厅居室里光洁明亮。“我这个二层楼是前几年修建的,住的很宽敞、很舒适,这要感谢我们的村书记蒋延平,他十几年来为我们村不知办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我家4口人,去年加上土地分红等收入6万多元。如果没有蒋书记,我们不会过上这么好的光景!“曹纪兵激动地说。
    “我驻村4年多了。四年来,我已融入了这个村。这个村是一个团结的班子、积极协作的班子,凝聚力向形力极强的班子。蒋书记是一个思想超前的领导,勇于开拓创新,在2008年,就大胆地把村土地进行整合,成立合作社,采取让村民以“土地入股”,以“现金入股”的形式,使村民既没有失去土地,又把土地给盘活了。十多年来,他带领村两委会班子积极探寻发展道路。”高峁湾村第一书记王俊说。
    在高峁湾村党支部我们见到了党支部书记蒋延平。他高高的个子,精神抖擞,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他说,以前村民只种麦子、玉米,没有经济作物。看到人家能过上好日子,我们有这么好的土地资源,我们有这么好的区位优势,我们为什么就过不上好日子呢?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解放思想,没有更新观念,没有找到更好的市场。
    1999年蒋延平被选为村主任,上任后带领村两委会成员远赴辽宁考察反季节水果的栽培技术,率先小范围进行土地流转实施高效农业,由两委会成员率先搞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水果,村民看到好的效益,都自发的发展高效农业。
    2006年上任的支部书记蒋延平,提出“两个转变”,即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思路,带领村两委会班子积极探寻发展道路。通过多方考察学习,两委会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挨家挨户沟通,给村民做思想工作。2008年4月,在村民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延安市宝塔区丰泉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成立当日,通过股民大会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注册资金112万元,入社成员15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成员以高峁湾村村民为主体,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服务成员,利益共享”的原则,采取“土地或现金入股”的合作形式,以土地入股的每亩地每年返还4000元生活保证金,共吸收整合土地500亩,筹集资金1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3000元,达到8000多元。
    2009年4月,延安市对延安机场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大量商铺急需搬迁,蒋延平与两委会成员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整合村上土地,动员175户村民采取“土地或现金入股”形式,招商引资8000万元,建成集建材、五金、机电、家居等为一体的丰泉物流园区。
    目前,园区入驻客商2000多户,安置就业5000多人,是延安乃至陕北规模最大的物流园区。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21800元,全村自2008年,没有一户贫困户。按照蒋书记的设想,预计该村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户均固定资产突破100万,人均商业面积和居住面积突破100平方米,实现“双百”目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