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专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韩俊
    深读三农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2018年一号文件呈现哪些基本特点?如何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哪些具体部署?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韩俊。
    两个重要特点:管全面、管长远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下发的第15个中央一号文件。
    “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第15年发布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彰显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地位,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韩俊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韩俊认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管全面,二是管长远。
  “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韩俊说,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了全面部署。
    韩俊指出,从管长远上看,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五方面要求不可分割
    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怎样的诠释?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韩俊指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韩俊分析认为,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韩俊说,要牢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韩俊说。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韩俊说。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韩俊说。
    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韩俊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如何创新制度供给,通过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
  “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建设。”韩俊说。文件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韩俊指出,在重要战略方面,部署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大行动方面,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等。部署的重大工程主要有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等近30项。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