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扶贫就是赶山


最美基层干部10
通讯员 邓永新 陈绪玲 文/图
“邓永宏啊!我们都认识!”提到邓永宏,汉阴县汉阳镇松林村贫困户都会这样说道,80后的邓永宏身材魁梧,不苟言笑的脸上透着一股坚韧劲儿。
2016年6月份,邓永宏刚被汉阳镇农综站派驻到松林村,他就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白天,他挨家挨户摸底调查;晚上,他还要熬夜整理各类扶贫资料,定方案,做计划。通过2个月的入户调查,邓永宏理清了松林村发展的头绪,而解决的突破口就是修路。
2017年6月,水泥路正式开工,邓永宏每天都要在工地现场,既关心工程进度,又督促施工方注意工程质量。经过共同努力,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修好了,这给了村民们巨大的希望。路修好了后,邓永宏又联系包村单位县安监局,争取资金12万元用于村里的安全饮水建设。目前,该村的饮水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中,群众用上洁净水源的愿望即将实现。
驻村工作中,村里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他都了然于心。当得知八组贫困户黄群贵的儿子黄英章因家境贫寒未到学校报名的情况后,邓永宏连夜步行十余里,亲自把500元送到黄群贵家,黄群贵感动地流下了泪水,握着邓永宏的手连连说道:“我怎么好拿你的钱呢?”在邓永宏的一再劝说下,黄群贵才勉强收下钱,“真是太感激你了,我一定会让孩子好好念书。”面对邓永宏时,黄群贵一再这样说。
后来,他得知黄英章在集镇上学每周上下学往返车费需要40元,就又送去了400元作为车费。他还鼓励黄英章在学校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对于松林村的223户669名贫困人口,邓永宏做了仔细梳理,每种致贫原因,多少户多少人,他都了然于心。不仅如此,邓永宏还想办法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通过多方努力,他积极联系医疗救助33户36人,教育扶贫67户108人。
别人不愿干的工作,邓永宏却主动承担起来,村里张仕友等13户贫困户由于分散住在山上,公路又不能通到家门口,最远的一户需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村干部没有谁愿意包抓他们。面对这种情况,邓永宏主动承担起了这13户的工作。村干部张艳说:“我经常看见他一大早到贫困户家里去,天黑了才回来。有时候,当他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到了贫困户家里,可是贫困户不在家,他只好到地里寻找。”
交谈中,邓永宏还无意间说了一句当地的口语“看得到屋,走到要哭”,松林村确实是这样,站在公路边喊话,对面半山腰上都能听见,但要走到那一家去,走得慢的也许1个小时也未必能走到,可这对于邓永宏来说,爬这样的坡却是家常便饭。邓永宏还时常拿自己打趣:“我驻村以来,其他的没学到,赶山的本事还是学来了。”
路修通了,群众脱贫还得依靠产业支撑。由于松林村多山林的环境非常适合散养牲畜,于是邓永宏就发动贫困户养猪、养牛,发展庭院经济。
松林村原来就有面积不小的茶园,只是这几年管理没跟上,没有发挥出效益,邓永宏就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带领群众改造了其中的80多亩。
发展产业时贫困户没有相关技术,邓永宏除了到户指导培训外,还联系县职教中心组织相关技术培训30余人次。
有了技术,老百姓就有奔头了,都积极主动寻找致富路子,难怪贫困户张仕友说:“有困难找永宏,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