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医改,精彩答卷彰显良好开局
2017年我省医改十大亮点工作发布
    本报记者 王缠卫
    1月16日,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2017年我省医改10大亮点工作。2017年,我省医改更贴近百姓心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各种医联体模式在我省全面开花,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迈入新时代。
    健康陕西上升为全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将健康陕西建设摆上战略位置,对推动健康陕西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出台《“健康陕西2030”规划纲要》,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迈入新时代。
    医改政策更加贴近百姓心声。全省“十三五”医改实施方案、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实施方案、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意见等12个医改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分级诊疗体系更加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基本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形式多样,“三医联动”政策逐步落地生根。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继县级公立医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医改试点省等改革事项推开以来,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由试点到全面,由全面到示范,步步向纵深发展。2017年4月1日起,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标志全省以药补医时代结束。
    各种医联体模式在我省全面开花。我省作为在全国率先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省份之一,在医联体建设和运行方面先行先试,以延安医疗集团、高陵区县镇村一体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雁塔区医联体、西电集团医院和宁陕县医疗机构紧密型合作为代表的医联体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城乡医保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继2016年12月全国首例新农合跨省就医即时结报在我省实现后,省内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网持续扩大,省内覆盖507家医疗机构,跨省覆盖31个省份,异地就医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候鸟老人”不用再为看病报销而往返奔波。
    药品耗材“两票制”和联合采购全面推行。从2017年1月1日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两票制”,绝大部分二、三级医院药品耗材配送企业分别压缩到10家、15家以内。省内共组建10个采购联合体,开展联合采购,降低药品耗材价格。
    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遏制。根据不同区域医疗费用水平以及近年来医疗费用增长情况,科学制定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目标,对医疗费用增幅、药占比、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并与医改先进评选、医院等级评审、院长绩效考核等挂钩,医疗费用较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医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远程会诊项目全部建成,三级医院门诊预约挂号与移动支付工作有序推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3000元,各级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门诊特殊慢病年度报销额度提高20%,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
    各类医改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在延安市、汉中市、宝鸡市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在西安市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试点,在榆林市、宝鸡市和澄城县、汉滨区、旬邑县、镇安县实施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在西乡县、凤翔县等10个县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示范创建,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推动医改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批医改典型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宝鸡市、子长县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市、县,同时被国务院医改办确定为第一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第二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延安市医疗集团做法被国务院医改办向全国推广。我省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做法,被评为全国2016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10大新举措之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