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重拾老手艺 主动来致富
如今,范百奇一天能卖上40到50个烧饼。
通讯员 张东进 本报记者 程立忠 文/图
冬日的清晨,当大部分村民还躲在温暖的被窝时,范百奇的烧饼店已经开门营业了。揉面、摊饼、烘烤……对于本来就会做烧饼的范百奇来说,近段时间重拾这门老手艺,还得感谢扶贫包联干部和镇政府的帮助。
今年44岁的范百奇,是韩城市板桥镇板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女儿正在读初中,家里仅靠一点花椒收入维持生计。妻子每月看病花销700多元,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日子过不好,家里缺钱花,范百奇整个人显得很颓废,总觉得生活没有奔头。
作为板桥村的扶贫包联单位,韩城市公安局扶贫干部针对范百奇家的现状,制定了很多措施帮助他摆脱贫困:翻修老旧房屋、送来“扶贫羊”、落实健康扶贫政策、香菇蔬菜产业分红……一次次入户谈心交流,一个个帮扶措施落地,看到大家真心帮扶他,范百奇慢慢改变了心态,主动脱贫的愿望愈发强烈。
包联干部冯伟在一次与范百奇的闲聊中,得知他有做烧饼的手艺,而且之前在镇上有门店,但是一直没钱装修。“既然他有这挣钱的手艺,还有现成的门面房,大家想办法筹点钱,帮他把烧饼店开起来,何尝不是个长久脱贫致富的好办法啊!”和范百奇沟通后,他自己也愿意重新拾起老手艺。于是包联干部和镇上出钱给他装修了门面房,让他卖起了烧饼,做起了小生意。
11月底,范百奇的烧饼店开业了,一天能卖上40到50个烧饼,量不算大,但范百奇很满足。他说,卖烧饼就和他家脱贫一样,需要个过程,时间长了,生意自然就会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是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生活忙碌而充实。
卖了20多天的烧饼,范百奇的干劲越来越足,也有了新的挣钱想法。饸饹是韩城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喜欢吃,而且爱搭配着烧饼一起吃。范百奇说:“现在烧饼店开起来了,如果能学会压饸饹,连着烧饼一起卖,肯定比现在要挣得多。”这个想法包联干部都很支持,他们正在想办法让他去学做饸饹这门新手艺。
翻修老旧房屋,家里住房条件变好了;健康医疗扶贫,妻子看病花销有了着落;香菇蔬菜产业分红,每年增加了2800元的固定收入;烧饼店开了起来,依靠双手脱贫致富……在范百奇看来,帮扶干部把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把该落实的扶贫政策都落实了。“扶贫干部一心帮我脱贫,咱自己要好好干。我现在就想赶紧学会做饸饹,搭着烧饼一起卖。只要手脚勤快,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通讯员 张东进 本报记者 程立忠 文/图
冬日的清晨,当大部分村民还躲在温暖的被窝时,范百奇的烧饼店已经开门营业了。揉面、摊饼、烘烤……对于本来就会做烧饼的范百奇来说,近段时间重拾这门老手艺,还得感谢扶贫包联干部和镇政府的帮助。
今年44岁的范百奇,是韩城市板桥镇板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女儿正在读初中,家里仅靠一点花椒收入维持生计。妻子每月看病花销700多元,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日子过不好,家里缺钱花,范百奇整个人显得很颓废,总觉得生活没有奔头。
作为板桥村的扶贫包联单位,韩城市公安局扶贫干部针对范百奇家的现状,制定了很多措施帮助他摆脱贫困:翻修老旧房屋、送来“扶贫羊”、落实健康扶贫政策、香菇蔬菜产业分红……一次次入户谈心交流,一个个帮扶措施落地,看到大家真心帮扶他,范百奇慢慢改变了心态,主动脱贫的愿望愈发强烈。
包联干部冯伟在一次与范百奇的闲聊中,得知他有做烧饼的手艺,而且之前在镇上有门店,但是一直没钱装修。“既然他有这挣钱的手艺,还有现成的门面房,大家想办法筹点钱,帮他把烧饼店开起来,何尝不是个长久脱贫致富的好办法啊!”和范百奇沟通后,他自己也愿意重新拾起老手艺。于是包联干部和镇上出钱给他装修了门面房,让他卖起了烧饼,做起了小生意。
11月底,范百奇的烧饼店开业了,一天能卖上40到50个烧饼,量不算大,但范百奇很满足。他说,卖烧饼就和他家脱贫一样,需要个过程,时间长了,生意自然就会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是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生活忙碌而充实。
卖了20多天的烧饼,范百奇的干劲越来越足,也有了新的挣钱想法。饸饹是韩城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喜欢吃,而且爱搭配着烧饼一起吃。范百奇说:“现在烧饼店开起来了,如果能学会压饸饹,连着烧饼一起卖,肯定比现在要挣得多。”这个想法包联干部都很支持,他们正在想办法让他去学做饸饹这门新手艺。
翻修老旧房屋,家里住房条件变好了;健康医疗扶贫,妻子看病花销有了着落;香菇蔬菜产业分红,每年增加了2800元的固定收入;烧饼店开了起来,依靠双手脱贫致富……在范百奇看来,帮扶干部把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把该落实的扶贫政策都落实了。“扶贫干部一心帮我脱贫,咱自己要好好干。我现在就想赶紧学会做饸饹,搭着烧饼一起卖。只要手脚勤快,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