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玫瑰再铿锵
李海红在大山深处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带领村民脱贫。
本报记者 王宏海 通讯员 王东东 文/图
当你来到子长县热寺湾便民服务中心何家岔村,提起45岁的村民李海红,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你夸上几句。她大胆自主创业,依靠勤劳的双手,凭着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成为年收入过百万的致富能手;她情系一方热土,致富不忘贫困乡亲,主动返乡创业,在大山深处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和乡亲们共同唱响了一曲深情的脱贫歌。
踏实肯干 农资市场闯出新路
11月20日,记者在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见到了李海红,她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穿着朴素,一头短发显得很是精神,一口洁白的牙齿笑起来很有亲和感。
李海红生就有一股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劲头。1992年,她租了13亩地,种向日葵、马铃薯,勉强能填饱肚子。1994年,她背井离乡,到延川县永坪镇制衣厂打工,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而且有了属于自己的裁缝店,还清了以前的欠账。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庭开支越来越多,光靠裁缝店的收入远远不够。她又瞅准农资市场,拿出所有的存款,在永坪镇开了一家种子店,这是第一次创业。
“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做就要做一个有良心的农资商”。她背着货走村串户“叫”过农资,她守着柜台精打细算“算”过农资,她到田头地边“讲”过农资,她骑着自行车送过农资,寒冬酷暑,风餐露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她都咬紧牙关,继续努力,最终打动了很多人,业绩也一天比一天好,年效益从4000元变成了100多万元,店面也从24平方米扩到了100平方米,最关键的是自己的种子店成为农民眼中的放心店、诚信店。
回家创业 提供村民就业岗位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叫富。”致富之后的李海红没有忘记家乡人,常年和农业打交道让她知道,要想改变村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就要发展设施农业,进行反季节种植。
“由于村民思想意识保守,很多人都怕担风险,不敢尝试。”李海红多次上门开导说服都没有改变,经过深思熟虑,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先做给村民看,再领着村民干,最后带着村民一起富。于是,2017年初,她投资140余万元建起了13个温室大棚和33个拱棚,组建子长县正正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吸纳4户贫困家庭加入合作社。目前,李海红的大棚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8万多株西红柿陆续开始挂果,已卖出5万多公斤,收入15万元。
同时,李海红还给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基地里面打些短工,仅一茬下来为村民支付了24万多元的工资。
无私奉献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何家岔村民杨福元,今年63岁了,妻子常年患有慢性病,没有劳动力,家里生活十分困难。7月份,他就开始在这里打工,负责大棚的日常管理,4个月下来收入就有12000元。除了打工收入外,杨福元还给李海红流转了3.9亩地,按照土地流转合同,每亩地每年还有300元的流转费。
杨福元说,有了这些钱他和老伴的生活也算有了保障,现在既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也不耽误照顾家里。目前,已有30多户村民在这打工,其中贫困户就有18户。
现在,只要有人想跟着李海红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她不仅毫不保留地传授,还对贫困户予以资金帮助,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村民脱贫致富。
下一步,李海红计划创办辣椒厂,让村民发展牛角辣椒和尖椒,实行订单农业。辣椒厂根据市场价格回收,尽最大能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王宏海 通讯员 王东东 文/图
当你来到子长县热寺湾便民服务中心何家岔村,提起45岁的村民李海红,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你夸上几句。她大胆自主创业,依靠勤劳的双手,凭着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成为年收入过百万的致富能手;她情系一方热土,致富不忘贫困乡亲,主动返乡创业,在大山深处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和乡亲们共同唱响了一曲深情的脱贫歌。
踏实肯干 农资市场闯出新路
11月20日,记者在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见到了李海红,她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穿着朴素,一头短发显得很是精神,一口洁白的牙齿笑起来很有亲和感。
李海红生就有一股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劲头。1992年,她租了13亩地,种向日葵、马铃薯,勉强能填饱肚子。1994年,她背井离乡,到延川县永坪镇制衣厂打工,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而且有了属于自己的裁缝店,还清了以前的欠账。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庭开支越来越多,光靠裁缝店的收入远远不够。她又瞅准农资市场,拿出所有的存款,在永坪镇开了一家种子店,这是第一次创业。
“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做就要做一个有良心的农资商”。她背着货走村串户“叫”过农资,她守着柜台精打细算“算”过农资,她到田头地边“讲”过农资,她骑着自行车送过农资,寒冬酷暑,风餐露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她都咬紧牙关,继续努力,最终打动了很多人,业绩也一天比一天好,年效益从4000元变成了100多万元,店面也从24平方米扩到了100平方米,最关键的是自己的种子店成为农民眼中的放心店、诚信店。
回家创业 提供村民就业岗位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叫富。”致富之后的李海红没有忘记家乡人,常年和农业打交道让她知道,要想改变村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就要发展设施农业,进行反季节种植。
“由于村民思想意识保守,很多人都怕担风险,不敢尝试。”李海红多次上门开导说服都没有改变,经过深思熟虑,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先做给村民看,再领着村民干,最后带着村民一起富。于是,2017年初,她投资140余万元建起了13个温室大棚和33个拱棚,组建子长县正正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吸纳4户贫困家庭加入合作社。目前,李海红的大棚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8万多株西红柿陆续开始挂果,已卖出5万多公斤,收入15万元。
同时,李海红还给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基地里面打些短工,仅一茬下来为村民支付了24万多元的工资。
无私奉献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何家岔村民杨福元,今年63岁了,妻子常年患有慢性病,没有劳动力,家里生活十分困难。7月份,他就开始在这里打工,负责大棚的日常管理,4个月下来收入就有12000元。除了打工收入外,杨福元还给李海红流转了3.9亩地,按照土地流转合同,每亩地每年还有300元的流转费。
杨福元说,有了这些钱他和老伴的生活也算有了保障,现在既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也不耽误照顾家里。目前,已有30多户村民在这打工,其中贫困户就有18户。
现在,只要有人想跟着李海红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她不仅毫不保留地传授,还对贫困户予以资金帮助,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村民脱贫致富。
下一步,李海红计划创办辣椒厂,让村民发展牛角辣椒和尖椒,实行订单农业。辣椒厂根据市场价格回收,尽最大能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