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决战贫困 挺进小康
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
本报记者 武得平
大荔,一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是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地;这里,是关中平原东部的绿色走廊;这里,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大荔,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不断追赶着时代的步伐,风雨兼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勇向前。
(一)
大荔县古称同州,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全县地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1个街道办、总人口75万人口。
近几年来,大荔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联动推进,探索出了一整套脱贫攻坚的“大荔模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与丰富的经验,为全省树立起一个新的标杆。
2015年底,全县贫困村共有112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085户,共64252人;
2016年,全县有44个贫困村退出,共32808人脱贫,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阶段性成果。
2017年计划脱贫12415人,退出贫困村68个,实现区域性整县脱贫。
这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一连串鲜明的对比,凝聚着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智慧和各级扶贫干部们诸多的心血和汗水,昭示着脱贫攻坚任务的首战告捷。
(二)
大荔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脱贫攻坚融合发展,联动实施,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其指挥部,先后召开了多次推进大会,推出了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全县确定了32名县级领导、1067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包联帮扶贫困户,415支驻村工作队的千余名队员活跃在村镇,走进田间地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们以“整县推进、三村创建、产业融合、三农转型”为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瞄准“六个精准”,落实“八个一批”,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的扶贫方式,在“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上做好文章,把各项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措施落到实处。
据统计,大荔县每年安排扶贫专项经费5000万元,捆绑涉农项目资金1.5亿元,全县每年整合投入资金3亿多元,充分发挥了共同扶贫的作用,做到了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三)
大荔县扶贫脱贫模式灵活多样,依照当地村镇因地施策。两宜镇北贝村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互助组+贫困户”的全方位帮扶模式,组建成立了“葡萄”互助组、“桃”互助组、“劳务输出”互助组、“冬枣”互助组、“关心关爱”互助组和“手工编织”互助组6个小组,带领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安仁镇小坡村种植了万亩冬枣示范园,创新了“党支部+合作社+园区+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已帮扶167户贫困户脱贫。这种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子将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入驻园区,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冯村镇贺家洼村采取“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参股扶贫模式,帮助无资金、无项目、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加入大恒酱醋专业合作社。由包联冯村镇的5个县级单位和镇政府出资6万元到产业扶贫示范园,购买106套缸和酿醋原料;由包联单位选出106户贫困户,每户分给一个缸,可使1户3口之家的贫困户当年稳定脱贫。
韦林镇依照当地特色开展了产业扶贫,依托霍建平的奶山羊扶贫产业园,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给贫困户无偿提供10-20只羊或1-3万元,年创利润1.5万元左右,带领40户贫困户发展奶山羊产业,走出了一条发“羊”财的脱贫致富路子。
通过一系列扶贫模式,扶持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增强其“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脱贫。截至目前,全县建设了10个扶贫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园区牵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党员干部联动等措施,把全县未脱贫的9363户,314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扶持范围。
(四)
大荔县努力探索健康扶贫的“大荔模式”,做到了“三个到位”,即组织机构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查问责到位;实施“六个覆盖”,即建档立卡全覆盖、政策知晓全覆盖、千名医生包联全覆盖、一站式结算窗口全覆盖、医疗救助全覆盖、县镇村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截至2017年11月,全县已有12846名困难群众享受到医疗救助惠民政策,医疗总费用达3691万元,合疗报销资金2803.8万元,大病保险148.5万元,民政救助资金414.6万元,政府爱心基金324.1万元。
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对全县18410名学生发放资助金1019.1万元;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能人带动,劳务输出等有效措施,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召开大型招聘会5场,安排贫困户公益性岗位1268人,63个单位开发公益专岗214个,贫困劳动力转移7574人;落实民政兜底政策,逐村逐户核实农村低保三档对象,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实施力度;生态补偿发放19537.7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352户,迎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培训暨加固改造现场会在大荔召开;城区惠安安置点、胜达安置点、下寨安置点、两宜安置点、冯村安置点,一排排安置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0月、11月两次对胜达安置点项目进行摇号分房,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69户93人。
在新时代的征程里,脱贫攻坚仍任重道远,大荔县的扶贫干部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强化责任和担当,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持续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决战激发出新的热情和潜能,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本报记者 武得平
大荔,一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是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地;这里,是关中平原东部的绿色走廊;这里,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大荔,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不断追赶着时代的步伐,风雨兼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勇向前。
(一)
大荔县古称同州,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全县地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1个街道办、总人口75万人口。
近几年来,大荔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联动推进,探索出了一整套脱贫攻坚的“大荔模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与丰富的经验,为全省树立起一个新的标杆。
2015年底,全县贫困村共有112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085户,共64252人;
2016年,全县有44个贫困村退出,共32808人脱贫,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阶段性成果。
2017年计划脱贫12415人,退出贫困村68个,实现区域性整县脱贫。
这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一连串鲜明的对比,凝聚着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智慧和各级扶贫干部们诸多的心血和汗水,昭示着脱贫攻坚任务的首战告捷。
(二)
大荔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脱贫攻坚融合发展,联动实施,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其指挥部,先后召开了多次推进大会,推出了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全县确定了32名县级领导、1067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包联帮扶贫困户,415支驻村工作队的千余名队员活跃在村镇,走进田间地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们以“整县推进、三村创建、产业融合、三农转型”为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瞄准“六个精准”,落实“八个一批”,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的扶贫方式,在“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上做好文章,把各项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措施落到实处。
据统计,大荔县每年安排扶贫专项经费5000万元,捆绑涉农项目资金1.5亿元,全县每年整合投入资金3亿多元,充分发挥了共同扶贫的作用,做到了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三)
大荔县扶贫脱贫模式灵活多样,依照当地村镇因地施策。两宜镇北贝村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互助组+贫困户”的全方位帮扶模式,组建成立了“葡萄”互助组、“桃”互助组、“劳务输出”互助组、“冬枣”互助组、“关心关爱”互助组和“手工编织”互助组6个小组,带领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安仁镇小坡村种植了万亩冬枣示范园,创新了“党支部+合作社+园区+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已帮扶167户贫困户脱贫。这种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子将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入驻园区,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冯村镇贺家洼村采取“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参股扶贫模式,帮助无资金、无项目、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加入大恒酱醋专业合作社。由包联冯村镇的5个县级单位和镇政府出资6万元到产业扶贫示范园,购买106套缸和酿醋原料;由包联单位选出106户贫困户,每户分给一个缸,可使1户3口之家的贫困户当年稳定脱贫。
韦林镇依照当地特色开展了产业扶贫,依托霍建平的奶山羊扶贫产业园,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给贫困户无偿提供10-20只羊或1-3万元,年创利润1.5万元左右,带领40户贫困户发展奶山羊产业,走出了一条发“羊”财的脱贫致富路子。
通过一系列扶贫模式,扶持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增强其“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脱贫。截至目前,全县建设了10个扶贫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园区牵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党员干部联动等措施,把全县未脱贫的9363户,314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扶持范围。
(四)
大荔县努力探索健康扶贫的“大荔模式”,做到了“三个到位”,即组织机构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查问责到位;实施“六个覆盖”,即建档立卡全覆盖、政策知晓全覆盖、千名医生包联全覆盖、一站式结算窗口全覆盖、医疗救助全覆盖、县镇村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截至2017年11月,全县已有12846名困难群众享受到医疗救助惠民政策,医疗总费用达3691万元,合疗报销资金2803.8万元,大病保险148.5万元,民政救助资金414.6万元,政府爱心基金324.1万元。
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对全县18410名学生发放资助金1019.1万元;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能人带动,劳务输出等有效措施,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召开大型招聘会5场,安排贫困户公益性岗位1268人,63个单位开发公益专岗214个,贫困劳动力转移7574人;落实民政兜底政策,逐村逐户核实农村低保三档对象,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实施力度;生态补偿发放19537.7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352户,迎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培训暨加固改造现场会在大荔召开;城区惠安安置点、胜达安置点、下寨安置点、两宜安置点、冯村安置点,一排排安置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0月、11月两次对胜达安置点项目进行摇号分房,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69户93人。
在新时代的征程里,脱贫攻坚仍任重道远,大荔县的扶贫干部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强化责任和担当,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持续发力,为打赢脱贫攻坚决战激发出新的热情和潜能,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