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变化在眼前 喜悦在心间
本报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通讯员 席方圆
“过去咱村是有名的落后村,生人进了我们村就不知道咋出来了。现在不一样了,你看看村道两侧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越来越好。”11月27日,谈起村上这几年的变化,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胡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佑升感慨地说,是“三变”改革让胡家庄村彻底摘掉穷帽子走上小康路。
激活农村沉睡土地 资源变身“聚宝盆”
胡家庄村位于秦岭北麓,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20户1020人。虽距西安不过短短几十公里,多年来村民们却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离得很远。“就靠几亩庄稼吃饭,一年到头也只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想过日子还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主任耿江河口中的变化来自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2011年,胡家庄村与西安荣华集团成功“联姻”,以“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秦岭北麓河道沙土地昼夜温差大、水利条件好的自然条件,采取“企业投资、农民投地、折股参与、规模经营”的村企股份合作模式,企业投资1000万元成立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村上注册成立雪葡专业合作社,并将3年土地流转金作为股本,参股到西安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现代葡萄庄园,以葡萄为媒,培育一村一品主导产业。
自此,胡家庄村的“三变”改革拉开了帷幕,农村沉睡的土地被“激活”了,农民脚下的“黄土地”一下子变成了能生钱的“聚宝盆”,走出了一条企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脱贫攻坚路。目前,村上10户贫困户中的9户都加入合作社,将土地进行流转后已获得分红1000元,其中5户贫困户还将每户5万元的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3000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10年的不到3000元达到去年的14700元,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加速农民当地就业 农民变身“庄园工”
“咱庄稼人,三夏两忙之余,就是在外打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尤其是上年龄了,活越来越难找了。”今年55岁的村监委会主任、已脱贫户耿智义在村实行“三变”改革前,因身体不好,年龄偏大,除了种地很难再找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再加上前几年盖房还欠了不少外债。2011年,耿智义将土地流转给荣华企业,自己在庄园里当上了水电工,一个月工资2400元,再加上一年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的分红、政府的补贴,下来不少拿钱。耿智义说:“我现在不仅把过去欠的账还完了,今年也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整个人精神多了!”像耿智义这样通过“三变”改革,生活逐渐好起来的村民还有很多。
农民尝到了甜头,消除了顾虑,如今村上的合作社社员已由最初的93户发展到现在的187户,农户离土不离家,转身变为“庄园工”优先进入企业工作,为自己打工,积极性高涨,家庭收入稳定,让墨规守旧的人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现在到我们村来参观学习脱贫攻坚工作、美丽乡村的考察团一波接一波,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创新、学习先进经验,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让我们村的老百姓在富起来之后还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谈起未来发展,村支书李佑升信心满满。
“过去咱村是有名的落后村,生人进了我们村就不知道咋出来了。现在不一样了,你看看村道两侧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越来越好。”11月27日,谈起村上这几年的变化,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胡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佑升感慨地说,是“三变”改革让胡家庄村彻底摘掉穷帽子走上小康路。
激活农村沉睡土地 资源变身“聚宝盆”
胡家庄村位于秦岭北麓,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20户1020人。虽距西安不过短短几十公里,多年来村民们却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离得很远。“就靠几亩庄稼吃饭,一年到头也只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想过日子还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主任耿江河口中的变化来自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2011年,胡家庄村与西安荣华集团成功“联姻”,以“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秦岭北麓河道沙土地昼夜温差大、水利条件好的自然条件,采取“企业投资、农民投地、折股参与、规模经营”的村企股份合作模式,企业投资1000万元成立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村上注册成立雪葡专业合作社,并将3年土地流转金作为股本,参股到西安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现代葡萄庄园,以葡萄为媒,培育一村一品主导产业。
自此,胡家庄村的“三变”改革拉开了帷幕,农村沉睡的土地被“激活”了,农民脚下的“黄土地”一下子变成了能生钱的“聚宝盆”,走出了一条企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脱贫攻坚路。目前,村上10户贫困户中的9户都加入合作社,将土地进行流转后已获得分红1000元,其中5户贫困户还将每户5万元的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3000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10年的不到3000元达到去年的14700元,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加速农民当地就业 农民变身“庄园工”
“咱庄稼人,三夏两忙之余,就是在外打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尤其是上年龄了,活越来越难找了。”今年55岁的村监委会主任、已脱贫户耿智义在村实行“三变”改革前,因身体不好,年龄偏大,除了种地很难再找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再加上前几年盖房还欠了不少外债。2011年,耿智义将土地流转给荣华企业,自己在庄园里当上了水电工,一个月工资2400元,再加上一年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的分红、政府的补贴,下来不少拿钱。耿智义说:“我现在不仅把过去欠的账还完了,今年也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整个人精神多了!”像耿智义这样通过“三变”改革,生活逐渐好起来的村民还有很多。
农民尝到了甜头,消除了顾虑,如今村上的合作社社员已由最初的93户发展到现在的187户,农户离土不离家,转身变为“庄园工”优先进入企业工作,为自己打工,积极性高涨,家庭收入稳定,让墨规守旧的人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现在到我们村来参观学习脱贫攻坚工作、美丽乡村的考察团一波接一波,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创新、学习先进经验,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让我们村的老百姓在富起来之后还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谈起未来发展,村支书李佑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