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培训路”直通“脱贫路”
现场指导茶叶生产。
本报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张一文 沈继军 文/图
近年,镇巴县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脱贫增收为目的,构建了一个具有标准化、系统化并行之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培育了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精心组织培训
该县农广校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培育对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规律,采取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以理论教学、视频教学、专题辅导、重点答疑、基地实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形式开展培训。
培训组织管理到位。认真制定了镇巴县2016年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确定了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学员的实践性和互动性,根据农时季节和动植物生长规律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达到学以致用,有效解决学员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了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同时不断充实和完善,所有授课教师均从师资库中选择,选择率达到100%。每次培训时,选聘专业性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授课,全面完成了规定的培训学时。
扎实开展异地观摩学习。参训学员除在本县确定的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培训外,还组织部分学员赴陈仓、大荔、柞水县进行异地观摩学习。通过异地观摩学习,开阔了学员视野,增强了职业农民干事创业的能力和信心。
建立学员微信平台。分专业将授课教师、帮扶指导教师和学员分别建立了微信群,给认定的职业农民每人缴话费500元。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教育对学员进行培训。报记者胡汉杰通讯员张一文沈继军文/图
严格认定管理
农业局成立了考核认定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经过本人申请、考试考核、专家评审、结果公示、颁发证书五个环节,严格进行初级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2016年从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数据库中遴选出206名人员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育,其中魔芋种植40人、茶叶生产43人、蔬菜种植55人、肉牛养殖47人、蚕桑养殖21人,有196名学员获得了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率达到95%,36名获得中级职业农民。据统计,目前全县共获得职业农民资格的达到490人,其中初级448人,中级36人,高级7人,并且及时将认定结果上传职业农民数据库,对职业农民进行定期回访考察,实行动态管理。
强化政策扶持
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加快茶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有效推动了职业农民的产业发展。
相关部门按照文件精神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县委常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追加财政预算,追加用于扶持农业产业(茶叶、魔芋、生猪、肉羊)的资金500余万元;县财政局印发了《2016年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计划的通知》,整合资金2145万元,其中涉及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达1900万元,惠及职业农民200余人;农业局将农业项目优先安排给认定的职业农民所经营的产业。
成效值得肯定
通过四年的时间,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有62名持证职业农民采取结对帮扶、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2100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其中,总结固化的“政府+家庭农场+农广校+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勤兴模式,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推广。
最大的变化是:农民参加职业农民培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增强,从过去政府花钱请他们学习转变为要求政府组织他们来学习;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培育,农民的生产技能得到了大幅提高,经营理念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生产的组织形式更加紧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增强;职业农民的生产效益有了大幅提高,预判风险和防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从业稳定性更加增强。此外,职业农民成为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张一文 沈继军 文/图
近年,镇巴县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脱贫增收为目的,构建了一个具有标准化、系统化并行之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培育了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精心组织培训
该县农广校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培育对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规律,采取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以理论教学、视频教学、专题辅导、重点答疑、基地实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形式开展培训。
培训组织管理到位。认真制定了镇巴县2016年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确定了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学员的实践性和互动性,根据农时季节和动植物生长规律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达到学以致用,有效解决学员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了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同时不断充实和完善,所有授课教师均从师资库中选择,选择率达到100%。每次培训时,选聘专业性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授课,全面完成了规定的培训学时。
扎实开展异地观摩学习。参训学员除在本县确定的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培训外,还组织部分学员赴陈仓、大荔、柞水县进行异地观摩学习。通过异地观摩学习,开阔了学员视野,增强了职业农民干事创业的能力和信心。
建立学员微信平台。分专业将授课教师、帮扶指导教师和学员分别建立了微信群,给认定的职业农民每人缴话费500元。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教育对学员进行培训。报记者胡汉杰通讯员张一文沈继军文/图
严格认定管理
农业局成立了考核认定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经过本人申请、考试考核、专家评审、结果公示、颁发证书五个环节,严格进行初级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2016年从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数据库中遴选出206名人员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育,其中魔芋种植40人、茶叶生产43人、蔬菜种植55人、肉牛养殖47人、蚕桑养殖21人,有196名学员获得了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率达到95%,36名获得中级职业农民。据统计,目前全县共获得职业农民资格的达到490人,其中初级448人,中级36人,高级7人,并且及时将认定结果上传职业农民数据库,对职业农民进行定期回访考察,实行动态管理。
强化政策扶持
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加快茶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有效推动了职业农民的产业发展。
相关部门按照文件精神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县委常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追加财政预算,追加用于扶持农业产业(茶叶、魔芋、生猪、肉羊)的资金500余万元;县财政局印发了《2016年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计划的通知》,整合资金2145万元,其中涉及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达1900万元,惠及职业农民200余人;农业局将农业项目优先安排给认定的职业农民所经营的产业。
成效值得肯定
通过四年的时间,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有62名持证职业农民采取结对帮扶、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2100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其中,总结固化的“政府+家庭农场+农广校+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勤兴模式,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推广。
最大的变化是:农民参加职业农民培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增强,从过去政府花钱请他们学习转变为要求政府组织他们来学习;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通过培育,农民的生产技能得到了大幅提高,经营理念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生产的组织形式更加紧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增强;职业农民的生产效益有了大幅提高,预判风险和防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从业稳定性更加增强。此外,职业农民成为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