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今年,要不是你们积极联系医院,我的这条腿就废了!真不知道该咋感谢他们。”11月21日,在未央区张家堡街道的帮扶村——蓝田县灞源镇粮房村,48岁的贫困户孙胜利,用力地握着张家堡街道帮扶干部的双手感动地说道。
蓝田县灞源镇粮房村,位于沪陕高速灞源出口500米处,距离西安市约80公里,与商洛市毗邻,地处秦岭山区,属陕西省定贫困村。今年5月,新一轮帮扶工作开展后,粮房村的对口帮扶接力棒传递到了未央区张家堡街道的手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精心组织,发动各方力量,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
扎实用好扶贫专项资金
“我们村现在是路加宽修长了,井打好了,而且村委会楼顶还架上了25KW太阳能光伏电站,仅发电一项每年就能给村上带来3万元的收入呢!”提起今年的扶贫成果,粮房村支部书记马明生,不由分说的向记者竖起大拇指,“按照工作队的设想,来年这3万元还将提出来30%,也就是0.9万元,分配给6户贫困户,助力他们脱贫。”
据了解,未央区在帮扶工作中,不仅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区级领导牵头包抓、街道部门对口帮扶、工作队员驻村负责”的“三级帮扶工作机制”,还为蓝田县捐赠了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平均每个贫困村的专项帮扶资金达到100万,用“真金白银”支持蓝田县的对口帮扶区。
“为了让粮房村贫困群众早日斩断穷根,摘掉贫困帽子,就必须用好、用扎实专项资金!”对口帮扶该村的张家堡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在达成共识后,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吃透村情、户情,了解帮扶对象所盼、所需。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的详细帮扶计划,确保专项资金最大程度地发挥好帮扶作用。
让社会爱心力量大汇聚
粮房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卫东和驻村队员乔海洋介绍说,为帮扶粮房村,张家堡街道精心挑选了6名处级领导干部,每人精准帮扶一户贫困户。具体帮扶中,张家堡街道采取”1+2+N”的方式(即一名处级干部加两名科技干部,再加上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组织和企业,来精准帮扶一户贫困家庭),实现全街道帮扶力量的大汇聚,合力实现贫困户的早日脱贫摘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因病返贫是造成该村大多贫困户贫困的主要因素,今年6月,张家堡街道专门组织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奔赴粮房村,为当地村民开展免费送医、送药、送健康大型健康扶贫义诊活动。正是这次义诊活动,让患有骨髓炎,且病情较为严重的贫困户孙胜利,住进帮扶干部为其联系好的医院里,及时进行了左下肢截肢手术。因为家境窘迫无法住院治疗的孙胜利,在张家堡街道领导和驻村帮扶干部们的的爱心帮扶下,彻底免除了后顾之忧。
“就要住进异地搬迁的新房里了;除了低保金外,镇上给妻子还安排了公益岗位,每月能有500多元的收入;一万元的产业帮扶资金入股食用菌合作社,一年也有不少收入;在帮扶干部和医院的开导下,自闭的女儿如今也开朗多了;待术后安上假肢,医生说今后诸如摆个水果摊等较轻的活,也可以正常干……”,昔日愁眉不展的孙胜利开朗了起来。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为了切实改善该村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张家堡街道还携手陕西建材协会,实施“美丽人家”工程,对粮房村6户贫困户的房屋进行了修缮。这不,正值初冬时节,虽然寒气逼人,但59岁的贫困户陈天才,站在自己改造好的新房前高兴地合不拢嘴。据帮扶干部介绍,明年一开春,配齐生活家具后,陈天才就可以住进新房了,彻底告别以前的危旧老房。
修产业路、解决饮用水;为贫困户修缮房屋、更换生活用品、改造老旧电路……,这些帮扶措施的落实,有效改善了粮房村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被帮扶的粮房村干部群众的脱贫热情不断高涨,实现着 “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粮房村贫困群众主要是缺少技能、缺乏资金,又不能外出打工。”粮房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卫东介绍,下一步他们计划为该村建设高标准养生公寓和民宿品牌,策划包装旅游避暑、文化体验等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打造特色休闲产业,帮扶带动村民早日致富,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