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美丽乡村羡煞城里人
——兴平市东城街道党工委“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小飞(右二)在万址坊村检查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张小平 本报记者 刘成 文/图
    干净的小院鲜花盛开,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的风景树整齐划一,摇曳多姿,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映衬着广大群众载歌载舞的身影……如今,行走在兴平市东城办事处万址坊村、大阜村,到处彰显着以“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2017年,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按照“全办一盘棋,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总要求,以大阜村、万址坊村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力争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将东城办的村庄打造成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净化“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争取在两年内实现东城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记者从兴平市区出发,西南行2公里,便来到东城办事处万址坊村。虽是初冬,但天空湛蓝、阳光正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昔日陶渊明笔下如诗如画的桃花源,也是如今万址坊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民居尽收眼底,一条条平整笔直的马路在脚下延伸,一个个垃圾箱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记者随机走进一户村民家,只见院子里进行了硬化,地面铺上了瓷砖;客厅内物品摆放井井有条,靠窗处几盆花草沐浴阳光焕发着勃勃生机……昔日农村“脏乱差”的影子在这里全然不见了踪迹。
    东城街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杂物,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推进“户集、村收、办运”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做到户有垃圾箱,村有垃圾收集池、垃圾填埋场,确保村内清洁。
    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小飞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底全村已完成改厕230户。2017年3月开始,全面实行改厕,建设结束后水茅化率达到100%,建成标准化公厕1座,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之后,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
    梁小飞介绍,截至目前,东城办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工作全面结束,美化工作、亮化、净化工作基本接近尾声,共累计完成投资328万元。整个工程栽植樱花、石兰、竹子等绿化树木5000多棵;对大阜村、万址坊内各3条干道墙体制作了宣传画;完成了万址坊西进村路1500米规格为1.5米道路的拓宽改造,对75个花坛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大阜村、万址坊村委会大院、村委会门前主干道等区域安装太阳能照明灯230盏。路平了,灯亮了,环境美了,农民们心里也跟着敞亮了。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亲们富裕了,兜里的钱多了,接下来就要想办法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淳朴厚道的文明乡风推而广之,让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做到“心里美”。
    记者在万址坊村看到,街道两侧画上了以“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村内修建了高标准村民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活动室、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每当夜幕降临,广场内满是载歌载舞、休闲娱乐的村民。
    如今,来到万址坊村你会发现,随手泼污水、随意堆垃圾的现象少了,人人爱护环境卫生的氛围浓了;红白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勤俭节约的风气浓了;邻里互生嫌隙的少了,身边互帮互助的典型人物多了……文明新风尚已经浸润到乡民们的日常生活。
    正如万址坊村李大爷说的那样,“现在村里的路修到了家门口,健身场就在我们身边,姑娘媳妇们跳着广场舞,眼下这村里人的日子跟城里人一比,真没啥两样。”
    (图中墙体绘画由兴平市格林墙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绘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