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一茬香菇,收入6000元”
    朱来罗(左)正在分拣香菇。

    白延香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11月15日,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村贫困户朱来罗的大棚内,一派忙碌景象。朱来罗正在采摘香菇,记者问他目前收入情况,他乐呵呵地说:“我这一茬香菇,收入上6000元了。”
    朱来罗前年做了脑动脉瘤的手术,几乎干不了重体力活,自己准备种植的蔬菜大棚也转包给了别人。这两年来主要依靠种玉米和妻子在志丹打工的收入维持生计。这样的情况,让朱来罗的包扶责任人——桥镇乡党委副书记、刘老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高明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县上的产业扶贫政策出台以后,高明军当即决定帮助朱来罗发展香菇种植。因为种植香菇不需要重体力劳动,而且有了扶持政策,贫困户本身不会负担过重。之后,高书记带着朱来罗去安塞县建华镇香菇种植基地、劳山乡合作社学习种植技术,让他增强对发展这一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经过多次的了解和学习,朱来罗在高书记的帮扶和指导下,终于把香菇棚建起来了。9月底,2000根菌棒到位后,高书记天天在朱来罗的大棚里,给他讲解相关种植技术,帮他联系专家。朱来罗也是一有问题就向高书记请教。从菌棒进棚到出菇的十多天时间里,高书记和朱来罗俨然成了亲人。香菇品质好不好、朱来罗能不能管理好,成了高书记心里最关心的事情。
    10月11日,第一茬香菇可以采摘了,这天,总共摘下了116斤。朱来罗全部销往志丹的蔬菜批发市场,5元一斤,收入580元。之后天天有产量,天天有销量,天天有收入。有一天朱来罗家里有事,怕耽误了时间,香菇不新鲜了影响品质,高书记亲自开上自己的车把香菇送到了批发市场,比平时的价钱还高,朱来罗一说起这事就满是感激。
    从第一茬香菇第一天销售到最后一天,高书记每天都要详细询问销售情况、收入情况,完全把朱来罗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第一茬收完后,朱来罗算了一下账,他总共收入6000多块钱。这让他对发展香菇种植充满了信心,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