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脚踏一方土 人在地气中
专家进行文冠果技术指导。
田间地头技术培训会。
本报记者 王根平 通讯员 刘建民 周培生 文/图
宜君县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自觉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县党员干部以学促干,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宜君大地上。为落实精准施策、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宜君县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特点,由农业、林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部门组建了6个“人才服务队”。服务队走进全县117个行政村,在田间地头、村室村头,现场授课,现场问诊,指导培养大量乡土人才、赤脚医生、基层教师,服务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智“汇”基层
陈金海和卿厚明都是裤腿上常年裹着泥土的农业专家,从8月10日起,他们分别在太安镇艾蒿洼村、哭泉镇麻庄村、皇姑庄村,开展核桃综合管理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核桃综合管理及商品化处理技术、鲜食核桃储藏技术、核桃大树园地管理及核桃园地管理技术,还有核桃品种化与脱贫致富的关系和核桃园及散生大树秋冬季管理技术。
10月23日凌晨7点多,这支来自林业科技队伍便从主城区出发前往五里镇和棋盘镇,选择这么早动身,是为了能多到一个村子进行技术指导。
在车上,陈金海算了算,一年来,他和同事们有大半年都忙活在田间地头。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棋盘镇的马庄村,当时的马庄村还是一个落后的穷山坳,地里主要传统作物是玉米和零星的核桃树。
“在宜君南部和西部山区,由于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指导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地方发展。”陈金海说。
不过,这种境况随着宜君组建的科技专家们的到来而逐渐改变。
授人以渔
“专家来了,咱们快去听课吧。”10月19日,在棋盘镇迷家河村头,该县农业专家杨邦民正在授课。“听了专家现场指导和讲解,我对脱贫有了信心。杨专家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庄稼常见病虫害、蔬菜大棚管理等技术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村民李默根说。
看着地里按照标准化种植的丹参苗已形成规模,专家们蹚着泥水走进地里,俯身仔细查看起来。这片示范基地的管理者——宜君县国标农场场主谷三头紧紧跟在专家身后。他把农场的技术人员也全部召集过来,生怕听漏了一句话。
“这些丹参苗都该打枝了。”杨邦民说。
“怎么打枝?”谷三头问,“就是把新长出的侧枝掰掉,侧枝多,主枝就生长慢。”杨邦民一边解释,一边示范。
谷三头立即把打枝的工作交代下去。这位曾经的养牛专业户,转型后在地里摸爬滚打了3年,才在专家服务团的指导下逐渐上道。现在,他也能为农户们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了。
农业服务队的专家们从10月19日起,分别来到雷塬综合服务中心的李家河村和西村的寨子村开展中医药种植培训,涉及35户贫困户,并对15个村进行技术需求调查。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些年来,专家们在基层开展服务活动时,既为当地提供技术指导,还不断通过“技术输送”,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长效帮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重中之重。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虽是周末,宜君县10支健康扶贫工作队依然奔走在贫困户家中,把健康扶贫政策、诊疗服务、免费供药随访等服务送到贫困户家中,确保全县健康扶贫建档立卡779户1934人如期脱贫。
一天下来,县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马秀云先是在宜君县云梦乡卫生院带领医护人员查房会诊,随后举行了一场专题讲座。基层跑得越多,马秀云就越感到基层对技术服务的需求。
“我们要探索建立专家服务基层的长效合作机制,确保各项活动成果落地生根。”宜君县卫生服务队队长、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战胜说。
心系群众
8月25日,由该县的戏曲人才李世选、剪纸人才王改银等组成的文化培训队伍走进了哭泉镇麻庄村,开展了秦腔、剪纸及二胡等专业技能培训。只见一张张红纸分发到群众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把把小剪刀上下翻飞,一会儿就呈现出美妙的图案,散发出浓浓的中国传统的喜庆之美,学会了一个新花样的群众喜气洋洋,感觉到了成功的快乐。
10月24日,在西村中小教育服务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项活动涉及全县110名小学教师从中得到业务和水平的提高。教育服务队开展“送教”暨“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由省、市、县级教学能手,优秀教研员等10名同志组成专业团队组织,来自全县各初级中学的60多名教师和学校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保证了本次活动的权威性、专业性和互补性。
专家们的一个共同感受是: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基层的指导和牵挂却是长期的。
人力、智力、财力向基层一线和贫困群众中倾斜,已成为宜君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法宝。
田间地头技术培训会。
本报记者 王根平 通讯员 刘建民 周培生 文/图
宜君县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自觉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县党员干部以学促干,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宜君大地上。为落实精准施策、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宜君县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特点,由农业、林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部门组建了6个“人才服务队”。服务队走进全县117个行政村,在田间地头、村室村头,现场授课,现场问诊,指导培养大量乡土人才、赤脚医生、基层教师,服务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智“汇”基层
陈金海和卿厚明都是裤腿上常年裹着泥土的农业专家,从8月10日起,他们分别在太安镇艾蒿洼村、哭泉镇麻庄村、皇姑庄村,开展核桃综合管理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核桃综合管理及商品化处理技术、鲜食核桃储藏技术、核桃大树园地管理及核桃园地管理技术,还有核桃品种化与脱贫致富的关系和核桃园及散生大树秋冬季管理技术。
10月23日凌晨7点多,这支来自林业科技队伍便从主城区出发前往五里镇和棋盘镇,选择这么早动身,是为了能多到一个村子进行技术指导。
在车上,陈金海算了算,一年来,他和同事们有大半年都忙活在田间地头。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棋盘镇的马庄村,当时的马庄村还是一个落后的穷山坳,地里主要传统作物是玉米和零星的核桃树。
“在宜君南部和西部山区,由于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指导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地方发展。”陈金海说。
不过,这种境况随着宜君组建的科技专家们的到来而逐渐改变。
授人以渔
“专家来了,咱们快去听课吧。”10月19日,在棋盘镇迷家河村头,该县农业专家杨邦民正在授课。“听了专家现场指导和讲解,我对脱贫有了信心。杨专家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庄稼常见病虫害、蔬菜大棚管理等技术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村民李默根说。
看着地里按照标准化种植的丹参苗已形成规模,专家们蹚着泥水走进地里,俯身仔细查看起来。这片示范基地的管理者——宜君县国标农场场主谷三头紧紧跟在专家身后。他把农场的技术人员也全部召集过来,生怕听漏了一句话。
“这些丹参苗都该打枝了。”杨邦民说。
“怎么打枝?”谷三头问,“就是把新长出的侧枝掰掉,侧枝多,主枝就生长慢。”杨邦民一边解释,一边示范。
谷三头立即把打枝的工作交代下去。这位曾经的养牛专业户,转型后在地里摸爬滚打了3年,才在专家服务团的指导下逐渐上道。现在,他也能为农户们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了。
农业服务队的专家们从10月19日起,分别来到雷塬综合服务中心的李家河村和西村的寨子村开展中医药种植培训,涉及35户贫困户,并对15个村进行技术需求调查。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些年来,专家们在基层开展服务活动时,既为当地提供技术指导,还不断通过“技术输送”,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长效帮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重中之重。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虽是周末,宜君县10支健康扶贫工作队依然奔走在贫困户家中,把健康扶贫政策、诊疗服务、免费供药随访等服务送到贫困户家中,确保全县健康扶贫建档立卡779户1934人如期脱贫。
一天下来,县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马秀云先是在宜君县云梦乡卫生院带领医护人员查房会诊,随后举行了一场专题讲座。基层跑得越多,马秀云就越感到基层对技术服务的需求。
“我们要探索建立专家服务基层的长效合作机制,确保各项活动成果落地生根。”宜君县卫生服务队队长、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战胜说。
心系群众
8月25日,由该县的戏曲人才李世选、剪纸人才王改银等组成的文化培训队伍走进了哭泉镇麻庄村,开展了秦腔、剪纸及二胡等专业技能培训。只见一张张红纸分发到群众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把把小剪刀上下翻飞,一会儿就呈现出美妙的图案,散发出浓浓的中国传统的喜庆之美,学会了一个新花样的群众喜气洋洋,感觉到了成功的快乐。
10月24日,在西村中小教育服务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项活动涉及全县110名小学教师从中得到业务和水平的提高。教育服务队开展“送教”暨“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由省、市、县级教学能手,优秀教研员等10名同志组成专业团队组织,来自全县各初级中学的60多名教师和学校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保证了本次活动的权威性、专业性和互补性。
专家们的一个共同感受是: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基层的指导和牵挂却是长期的。
人力、智力、财力向基层一线和贫困群众中倾斜,已成为宜君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