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他们博得百姓掌声一片
陕西省驻村“第一书记”成果展区一角。
鄠邑区孙家磑村菊花受到美女青睐。
西乡县青龙村村民李燕(右)向客商介绍产品。
本报记者采访“第一书记”马俊明(左)。
“甘红”团队队长冯宇(左二)与武功县焦胡村“第一书记”燕飞(右一)进行交谈。
本报记者 黄敏 赖雅芬 文/图
“因何梦为谁悲,沟梁踏破觅朝晖。春风吹暖农家日,分付香花醉翠薇。”这首“第一书记”之歌,形象地描绘出了“第一书记”这个特殊群体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他们深入农村一线,克服困难,扑下身子,挥洒汗水,把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作为首要任务,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立规矩,有力的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广大农村基层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伍”。
在第24届杨凌农高会上,陕西省“第一书记”成果展作为一个新的展区精彩亮相。11月4日,记者看到展区内各个展位已经布置完毕,宁强青木川的羌族刺绣、汉滨区吉河源的黄菊、白水县尧禾镇的蒲公英茶等,产品丰富,各具特色。记者与几位第一书记进行交谈,听他们讲述如何引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
一个篱笆一个桩 一个群众三个帮
2012年6月,陕西省公路局37岁的马俊明被选定为扶贫干部,进驻汉中市西乡县青龙村成为“第一书记”,自此开始了他从机关干部到扶贫干部的“华丽转身”。
蓝莓、野生猕猴桃、野生猕猴桃酒、青龙村绿茶,这些产品作为青龙村的特色产品,这次也随马俊明书记一起亮相农高会。马书记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青龙村的种植和养殖业已经形成规模,家家有果树,家家有养殖,可以说我们村没有贫困户。”
五年来,马俊明带领村“两委”建蓝莓园,注册合作社,给村上发展引入新产业,注入新活力。联系技术专家,将当地绿茶与福建制茶工艺相结合,优化青龙村茶产业发展,开发出独特的青龙村绿茶—“巴山香茶”。
“要用企业家的情怀和理念去管理乡村,不管群众是否理解和接受,我们都要做到问心无愧。在村里一天,就要干一天实事,即使有一天“第一书记”离开了,村里的各项事务也能保持良性发展。”这是马书记经常给村干部说的话。
在青龙村驻村五年,马书记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马书记来了之后,积极帮助我们发展产业,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与马书记一块来参加农高会的青龙村村民李燕说,“现在我们能够脱贫致富,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好,一个是发展的产业好,最重要的是马书记和村干部这个头带的好。真是一个篱笆一个桩,一个群众三个帮!”
“红色娘子军” 能顶半边天
在宝塔区甘谷驿镇,有这样一个年轻能干的团队。他们都是大学生村官,朝气蓬勃热情阳光。团队成立于2013年7月,成立之初只有8个人,其中6名女性,取名“红色娘子军”。又因甘谷驿红薯闻名全国,故名“甘红”团队。现在,团队已有33人,他们驻守在甘谷驿各个村落,扎根农村服务百姓。
“甘红”团队队长冯宇,是甘谷驿镇政府的组织委员,她说:“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要求,这几年我们着力打造镇上16个村各自的品牌产业。甘谷驿镇的红薯产量高、品质优、全国闻名,我们以红薯为原材料,先后推出了‘米月传奇’、‘杂粮兄弟’、‘红薯月饼’等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借用网络、电子商务等平台把产品推向了全国各地。今年中秋节短短几天时间,红薯月饼销售额就达到18万元。”
在和冯队长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前几年甘谷驿镇人均纯收入都在贫困线上下浮动。而现在,产业发展助力农民腰包鼓起来。2016年,甘谷驿镇人均纯收入达12400元。“我们的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村民都充满希望。我们做给村民看,我们带领村民做,继续发展合作社,扩大生产,相信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冯队长满怀信心地说。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人也顶半边天。甘谷驿镇以冯宇为代表的“娘子军”,带领着村民从土里刨出了“金疙瘩”,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阔步前进。
驻村三个月 他只回了一次家
隋鲁,陕西省工信厅驻城固县老庄镇双井村“第一书记”。驻村三个月以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全村村民采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与51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成功建立了双井村树莓产业园区,并致力于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树莓产业基地。
在双井村展区,陕西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纯告诉记者:“隋书记天天和我们在一起,忙得不可开交。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等好多事情都离不开他。驻村三个多月,他只回了一次家。仅仅待了一天半之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双井村。”
树莓是双井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极具药用价值。而且产量高,效益好,一亩地可产3000斤左右。双井村的气候、土质非常适合树莓生长,因此省工信厅引进陕西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双井村,建立产业基地,带动5个合作社种植树莓1100亩,覆盖贫困户达65户。
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有了隋鲁这样的“第一书记”,双井村的产业发展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新时期驻村的党代表、精准扶贫的绣花针,“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走进了老百姓的心,用汗水、用执着点燃了贫困村脱贫的希望。从2010年至今,我省第一书记工作走了8个年头,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们继承好经验,坚持好做法,提升新水平,已成为全省脱贫攻坚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响亮品牌。
鄠邑区孙家磑村菊花受到美女青睐。
西乡县青龙村村民李燕(右)向客商介绍产品。
本报记者采访“第一书记”马俊明(左)。
“甘红”团队队长冯宇(左二)与武功县焦胡村“第一书记”燕飞(右一)进行交谈。
本报记者 黄敏 赖雅芬 文/图
“因何梦为谁悲,沟梁踏破觅朝晖。春风吹暖农家日,分付香花醉翠薇。”这首“第一书记”之歌,形象地描绘出了“第一书记”这个特殊群体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他们深入农村一线,克服困难,扑下身子,挥洒汗水,把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作为首要任务,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立规矩,有力的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广大农村基层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伍”。
在第24届杨凌农高会上,陕西省“第一书记”成果展作为一个新的展区精彩亮相。11月4日,记者看到展区内各个展位已经布置完毕,宁强青木川的羌族刺绣、汉滨区吉河源的黄菊、白水县尧禾镇的蒲公英茶等,产品丰富,各具特色。记者与几位第一书记进行交谈,听他们讲述如何引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
一个篱笆一个桩 一个群众三个帮
2012年6月,陕西省公路局37岁的马俊明被选定为扶贫干部,进驻汉中市西乡县青龙村成为“第一书记”,自此开始了他从机关干部到扶贫干部的“华丽转身”。
蓝莓、野生猕猴桃、野生猕猴桃酒、青龙村绿茶,这些产品作为青龙村的特色产品,这次也随马俊明书记一起亮相农高会。马书记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青龙村的种植和养殖业已经形成规模,家家有果树,家家有养殖,可以说我们村没有贫困户。”
五年来,马俊明带领村“两委”建蓝莓园,注册合作社,给村上发展引入新产业,注入新活力。联系技术专家,将当地绿茶与福建制茶工艺相结合,优化青龙村茶产业发展,开发出独特的青龙村绿茶—“巴山香茶”。
“要用企业家的情怀和理念去管理乡村,不管群众是否理解和接受,我们都要做到问心无愧。在村里一天,就要干一天实事,即使有一天“第一书记”离开了,村里的各项事务也能保持良性发展。”这是马书记经常给村干部说的话。
在青龙村驻村五年,马书记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马书记来了之后,积极帮助我们发展产业,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与马书记一块来参加农高会的青龙村村民李燕说,“现在我们能够脱贫致富,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好,一个是发展的产业好,最重要的是马书记和村干部这个头带的好。真是一个篱笆一个桩,一个群众三个帮!”
“红色娘子军” 能顶半边天
在宝塔区甘谷驿镇,有这样一个年轻能干的团队。他们都是大学生村官,朝气蓬勃热情阳光。团队成立于2013年7月,成立之初只有8个人,其中6名女性,取名“红色娘子军”。又因甘谷驿红薯闻名全国,故名“甘红”团队。现在,团队已有33人,他们驻守在甘谷驿各个村落,扎根农村服务百姓。
“甘红”团队队长冯宇,是甘谷驿镇政府的组织委员,她说:“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要求,这几年我们着力打造镇上16个村各自的品牌产业。甘谷驿镇的红薯产量高、品质优、全国闻名,我们以红薯为原材料,先后推出了‘米月传奇’、‘杂粮兄弟’、‘红薯月饼’等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借用网络、电子商务等平台把产品推向了全国各地。今年中秋节短短几天时间,红薯月饼销售额就达到18万元。”
在和冯队长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前几年甘谷驿镇人均纯收入都在贫困线上下浮动。而现在,产业发展助力农民腰包鼓起来。2016年,甘谷驿镇人均纯收入达12400元。“我们的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村民都充满希望。我们做给村民看,我们带领村民做,继续发展合作社,扩大生产,相信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冯队长满怀信心地说。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人也顶半边天。甘谷驿镇以冯宇为代表的“娘子军”,带领着村民从土里刨出了“金疙瘩”,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阔步前进。
驻村三个月 他只回了一次家
隋鲁,陕西省工信厅驻城固县老庄镇双井村“第一书记”。驻村三个月以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全村村民采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与51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成功建立了双井村树莓产业园区,并致力于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树莓产业基地。
在双井村展区,陕西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纯告诉记者:“隋书记天天和我们在一起,忙得不可开交。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等好多事情都离不开他。驻村三个多月,他只回了一次家。仅仅待了一天半之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双井村。”
树莓是双井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极具药用价值。而且产量高,效益好,一亩地可产3000斤左右。双井村的气候、土质非常适合树莓生长,因此省工信厅引进陕西昊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双井村,建立产业基地,带动5个合作社种植树莓1100亩,覆盖贫困户达65户。
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有了隋鲁这样的“第一书记”,双井村的产业发展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新时期驻村的党代表、精准扶贫的绣花针,“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走进了老百姓的心,用汗水、用执着点燃了贫困村脱贫的希望。从2010年至今,我省第一书记工作走了8个年头,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们继承好经验,坚持好做法,提升新水平,已成为全省脱贫攻坚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响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