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把百姓健康作为第一要务 把百姓满意作为第一心愿
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
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
陕西省贫困地区疾病控制“八大行动”正式启动。
健康中国行全民营养周活动。
全国医护综合技能大赛。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宝琴(右二)调研健康扶贫工作。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胡志强(左)到省人民医院调研指导工作。
本报记者 王缠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省卫生计生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追赶超越作为最鲜明的主题。一项项新政策、新举措的不断实施,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取得了健康迅猛发展。
五年砥砺奋进,我省卫生计生委加快健康陕西建设,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四个100%”目标,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这五年巨大变化的鲜活注解。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健康陕西建设
今年2月28日,全省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省委书记娄勤俭出席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健康陕西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健康保障。
省委、省政府把健康陕西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完善领导体制,强化人才保障,营造良好氛围,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重点,统筹实施一系列促进全民健康行动,切实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加快构建“大健康”格局。
省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高举健康陕西建设这面大旗,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建设健康陕西的强大合力,努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医疗救治体系,规定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全科医学、儿科、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康复等公共卫生科室,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通过医防结合措施促进医院参与公共卫生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由疾病诊疗向健康管理并重转变。
在公共卫生系统,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应急、综合监管四大体系,积极实施重点传染病防控、母婴健康安全、慢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四大行动。建立了300名专家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建成西北唯一的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组建省市级救援队伍106支,专业队员2093人;制定《陕西省卫生计生重要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工作规划(2014-2017)》,全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覆盖全省二级以上所有医院。
在社会管理层面,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职能作用,强化跨部门协作,大力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改水改厕等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目前,我省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9个、卫生县城41个、卫生镇4个,省级覆盖100%的城市和97%的县城,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1.48℅。
当前,省卫生计生委重点推动各地建立加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动卫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政府、这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促进全省“大健康”综合治理格局的进一步形成。
全面深化深化医改激发改革创新新活力
2016年4月,国家确定我省为第二批全面深化医改的试点省。同年5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娄勤俭作出重要批示,省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卫生计生委按照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省7个市和83个县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二级以上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城市实行药品耗材“两票制”,在高值耗材采购中与10个省区实现采购数据的共建共享,探索开展省际间的联合采购;实行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新农合在全省互联互通并与31个省份即时结算,全国第一例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病例在我省完成。
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分级诊疗,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整体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我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比较全面、特色鲜明的制度框架。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健全,打通上下转诊渠道,二级以上医院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病床,确保转诊患者优先诊疗,差别化设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类医联体57个,国家倡导的四种医联体模式在我省均有体现。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般人群覆盖率达到33.3%、重点人群达到54.5%。宝鸡市推行公共卫生“购买券”服务模式,先后组建家庭医生团队848个,签约率达到74.66%,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2.87%。在农村,全面推广安康茨沟经验,实行网格管理、团队协同、上门服务。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持续推进,全省基层首诊数量不断增长,最高增幅达50%。40个县实现了90%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就医新秩序加快形成。
同时,我省总结推广延安医疗集团、西电集团医院莲湖区医联体、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的经验,将门诊提前到社区,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农村推广阎良区、高陵区的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将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紧密结合的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安康市与大连心医国际集团共同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45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临床和教学等远程服务,加快远程协作网发展。
我省在继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到2020年,建成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4个国家医学中心,全省社会办医疗资源占到全省医疗资源总量的20%-25%;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5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每千人口达到0.83人,每万名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健康扶贫让贫困人口尽欢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将其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列为“八个一批”重点行动。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研究部署有关重大问题,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副省长冯新柱和魏增军靠前指挥、督战巡查,并深入省卫生计生委机关召开健康扶贫专题会议,确定了健康扶贫工作“四个100%”目标。
截至今年7月5日,全省因病致贫20.2万户,占贫困总户数的25.8%。长期患慢病的有35.1万人,患大病的有7.4万人。省卫生计生委作为健康扶贫工作的牵头单位,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得到国务院扶贫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从今年起,我省通过省财政资助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镇村门诊看病,一般诊疗费全额报销;门诊特殊慢性病年度报销额度较非贫困人口提高20%;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合规费用报销达到90%,在省市县定点医院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较非贫困人口提高10个百分点。医保倾斜政策体系全面形成,贫困人口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我省明确从今年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通过新农合报销后进入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3000元,由商业保险经办机构分段按比例报销。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一站式”即时结算全面实现,落实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制度,严格控制贫困人口不合理医疗费用。
全省卫生计生部门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工作“三个一批”行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食管癌等11种大病的6145名患者,建立救治台账,已救治4649人,救治率75.66%。目前,全省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率达到90%以上。安康市已为6万人做了健康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全省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区建立重大疾病兜底保障机制,全省分类施治的针对性更加凸显。
今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了20多家中省媒体采访团先后赴旬阳县、镇巴县、大荔县、蒲城县对健康扶贫工作“四个100%”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报道。在省卫生计生委网站、“12320”卫生计生热线等增加健康扶贫专栏、建立了全省健康扶贫工作微信群、QQ群及时转发工作动态,集中宣传扶贫政策。印发110万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报销救助明白卡,广大基层公卫专干、计生专干、帮扶干部、乡村医生进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宣传解答,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改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少生病、不生病”。今年10月,我省全面开展健康扶贫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即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促进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行动、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行动、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治行动、妇幼保健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民健身普及行动,从源头上遏制疾病发生,减少因病致贫的增量。
同时,为强力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存量,省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17到2020年,用四年时间全面帮扶96个有脱贫攻坚任务县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重点帮扶11个深度贫困县、500个深度贫困村。通过医院对口帮扶、大病救治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帮扶“四大帮扶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凝聚内力,激发活力。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顺应百姓健康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46项目实施工作,将项目列入全省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和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实施的规范化,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快速提高。
自2013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每年对全省12个市区进行组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不断提高项目服务质量,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已累计争取中、省资金2.1亿元,为全省为300所中心卫生院配发医疗设备。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01所,“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和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活动成效显著。
2014年3月,省卫生计生委聚力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热线电话七种媒介,全方位、立体式推出《百姓健康》系列宣传栏目,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地域的群众,都能获取专业、权威、科学、实用的健康保健知识。
2016年,省卫生计生委《百姓健康》系列宣传栏目,在陕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百姓健康》电视节目144期288次;在陕西日报刊出《百姓健康》专版54期;编印《三秦百姓健康》杂志12期、72万册,刊登稿件176篇。数据显示,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3年的6.15%提高到2015年8.3%,全省受益人数新增81万,呈现出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
截至2016年底,全省项目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其中,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86%,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5%以上,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4%、孕产妇健康管理率为97%,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别为81%、44%、3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册管理率为83%,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分别为65%、72%,结核病患者管理率为90%。项目重点人群知晓率为84.39%,满意度87.01%。
据统计,我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已经累计为500余万儿童接种疫苗,每年有40多万新生儿纳入我省计划免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每年为280余万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16年,全省已管理高血压患者269万余人,2型糖尿病患者65万余人。血压和血糖控制率分别达到68%和64%,控制情况良好。
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省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8.86/10万降至2016年的0.9/10万左右,同时,我省已连续21年无白喉确诊病例,乙脑、流脑、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等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省卫生计生委将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因素,加快构建全周期、全方位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满意度。到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7岁,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促进优生优育
母婴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源头。我省高度重视母婴健康问题,以深化医改和落实两孩政策为中心,不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生优育,有效防止了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反弹,连续11年持续保持下降态势。
从2009年开始,我省先后制定了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标准,不分城乡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年满60周岁的城乡失独家庭夫妇人均每月补助1000元;城乡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子女时,一次性补助3万元,并将驻陕央企失独家庭纳入政策范围,由省财政按同等标准给予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际困难。
深入推进母亲健康工程和孕前优生筛查工程,大力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2016年,全省有60万育龄妇女接受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1万人受益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3.96万新生儿接受了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63.8万人接受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277.1万人接受母亲健康工程项目体检。
加强辅助生育中心建设,在现有省级5个辅助生育中心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基础上,再扩大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大龄夫妻不孕不育问题。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42.2/10万下降到2016年13.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9年的13.53‰下降到2016年8.14‰,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12.13‰下降到6.49‰,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保持稳定下降态势。
解决性别比偏高,加强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实施关爱女孩行动,联合开展“两非”案件查处专项行动,加大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3年的115.7下降到2015年的109.4,由全国重点监测省变为免检省。到2020年,我省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明显增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总体目标。
近年来,省卫生计生委在援外援藏医疗队、陕北扶贫队等建立党支部,创建五星支部48个、四星支部100个;开展了评选“三秦最美医生、护士“活动,涌现了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惠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文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尹贻明,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好医生刘永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杨怡萍,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李长庆等一批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下,省卫生计生委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弘扬卫生计生职业精神,建立健全卫生计生追赶超越的良好工作机制,不断促进全省卫生计生事业深入发展,为推进健康陕西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本版图片由省卫生计生委提供)
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
陕西省贫困地区疾病控制“八大行动”正式启动。
健康中国行全民营养周活动。
全国医护综合技能大赛。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宝琴(右二)调研健康扶贫工作。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胡志强(左)到省人民医院调研指导工作。
本报记者 王缠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省卫生计生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追赶超越作为最鲜明的主题。一项项新政策、新举措的不断实施,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取得了健康迅猛发展。
五年砥砺奋进,我省卫生计生委加快健康陕西建设,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四个100%”目标,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这五年巨大变化的鲜活注解。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健康陕西建设
今年2月28日,全省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省委书记娄勤俭出席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健康陕西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健康保障。
省委、省政府把健康陕西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完善领导体制,强化人才保障,营造良好氛围,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重点,统筹实施一系列促进全民健康行动,切实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加快构建“大健康”格局。
省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高举健康陕西建设这面大旗,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建设健康陕西的强大合力,努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医疗救治体系,规定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全科医学、儿科、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康复等公共卫生科室,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通过医防结合措施促进医院参与公共卫生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由疾病诊疗向健康管理并重转变。
在公共卫生系统,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应急、综合监管四大体系,积极实施重点传染病防控、母婴健康安全、慢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四大行动。建立了300名专家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建成西北唯一的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组建省市级救援队伍106支,专业队员2093人;制定《陕西省卫生计生重要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工作规划(2014-2017)》,全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覆盖全省二级以上所有医院。
在社会管理层面,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职能作用,强化跨部门协作,大力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改水改厕等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目前,我省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9个、卫生县城41个、卫生镇4个,省级覆盖100%的城市和97%的县城,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1.48℅。
当前,省卫生计生委重点推动各地建立加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动卫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政府、这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促进全省“大健康”综合治理格局的进一步形成。
全面深化深化医改激发改革创新新活力
2016年4月,国家确定我省为第二批全面深化医改的试点省。同年5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娄勤俭作出重要批示,省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卫生计生委按照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省7个市和83个县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二级以上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城市实行药品耗材“两票制”,在高值耗材采购中与10个省区实现采购数据的共建共享,探索开展省际间的联合采购;实行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新农合在全省互联互通并与31个省份即时结算,全国第一例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病例在我省完成。
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分级诊疗,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整体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我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比较全面、特色鲜明的制度框架。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健全,打通上下转诊渠道,二级以上医院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病床,确保转诊患者优先诊疗,差别化设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类医联体57个,国家倡导的四种医联体模式在我省均有体现。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般人群覆盖率达到33.3%、重点人群达到54.5%。宝鸡市推行公共卫生“购买券”服务模式,先后组建家庭医生团队848个,签约率达到74.66%,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2.87%。在农村,全面推广安康茨沟经验,实行网格管理、团队协同、上门服务。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持续推进,全省基层首诊数量不断增长,最高增幅达50%。40个县实现了90%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就医新秩序加快形成。
同时,我省总结推广延安医疗集团、西电集团医院莲湖区医联体、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的经验,将门诊提前到社区,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农村推广阎良区、高陵区的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将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紧密结合的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安康市与大连心医国际集团共同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45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临床和教学等远程服务,加快远程协作网发展。
我省在继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到2020年,建成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4个国家医学中心,全省社会办医疗资源占到全省医疗资源总量的20%-25%;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5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每千人口达到0.83人,每万名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健康扶贫让贫困人口尽欢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将其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列为“八个一批”重点行动。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研究部署有关重大问题,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副省长冯新柱和魏增军靠前指挥、督战巡查,并深入省卫生计生委机关召开健康扶贫专题会议,确定了健康扶贫工作“四个100%”目标。
截至今年7月5日,全省因病致贫20.2万户,占贫困总户数的25.8%。长期患慢病的有35.1万人,患大病的有7.4万人。省卫生计生委作为健康扶贫工作的牵头单位,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得到国务院扶贫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从今年起,我省通过省财政资助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镇村门诊看病,一般诊疗费全额报销;门诊特殊慢性病年度报销额度较非贫困人口提高20%;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合规费用报销达到90%,在省市县定点医院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较非贫困人口提高10个百分点。医保倾斜政策体系全面形成,贫困人口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我省明确从今年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通过新农合报销后进入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3000元,由商业保险经办机构分段按比例报销。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一站式”即时结算全面实现,落实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制度,严格控制贫困人口不合理医疗费用。
全省卫生计生部门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工作“三个一批”行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食管癌等11种大病的6145名患者,建立救治台账,已救治4649人,救治率75.66%。目前,全省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率达到90%以上。安康市已为6万人做了健康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全省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区建立重大疾病兜底保障机制,全省分类施治的针对性更加凸显。
今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了20多家中省媒体采访团先后赴旬阳县、镇巴县、大荔县、蒲城县对健康扶贫工作“四个100%”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报道。在省卫生计生委网站、“12320”卫生计生热线等增加健康扶贫专栏、建立了全省健康扶贫工作微信群、QQ群及时转发工作动态,集中宣传扶贫政策。印发110万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报销救助明白卡,广大基层公卫专干、计生专干、帮扶干部、乡村医生进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宣传解答,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改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少生病、不生病”。今年10月,我省全面开展健康扶贫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即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促进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行动、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行动、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治行动、妇幼保健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民健身普及行动,从源头上遏制疾病发生,减少因病致贫的增量。
同时,为强力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存量,省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17到2020年,用四年时间全面帮扶96个有脱贫攻坚任务县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重点帮扶11个深度贫困县、500个深度贫困村。通过医院对口帮扶、大病救治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帮扶“四大帮扶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凝聚内力,激发活力。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顺应百姓健康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46项目实施工作,将项目列入全省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和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实施的规范化,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快速提高。
自2013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每年对全省12个市区进行组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不断提高项目服务质量,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已累计争取中、省资金2.1亿元,为全省为300所中心卫生院配发医疗设备。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01所,“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和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活动成效显著。
2014年3月,省卫生计生委聚力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热线电话七种媒介,全方位、立体式推出《百姓健康》系列宣传栏目,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地域的群众,都能获取专业、权威、科学、实用的健康保健知识。
2016年,省卫生计生委《百姓健康》系列宣传栏目,在陕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百姓健康》电视节目144期288次;在陕西日报刊出《百姓健康》专版54期;编印《三秦百姓健康》杂志12期、72万册,刊登稿件176篇。数据显示,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3年的6.15%提高到2015年8.3%,全省受益人数新增81万,呈现出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
截至2016年底,全省项目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其中,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86%,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5%以上,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4%、孕产妇健康管理率为97%,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别为81%、44%、3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册管理率为83%,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分别为65%、72%,结核病患者管理率为90%。项目重点人群知晓率为84.39%,满意度87.01%。
据统计,我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已经累计为500余万儿童接种疫苗,每年有40多万新生儿纳入我省计划免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每年为280余万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16年,全省已管理高血压患者269万余人,2型糖尿病患者65万余人。血压和血糖控制率分别达到68%和64%,控制情况良好。
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省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麻疹发病率由2005年的8.86/10万降至2016年的0.9/10万左右,同时,我省已连续21年无白喉确诊病例,乙脑、流脑、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等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省卫生计生委将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因素,加快构建全周期、全方位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满意度。到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7岁,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促进优生优育
母婴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源头。我省高度重视母婴健康问题,以深化医改和落实两孩政策为中心,不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生优育,有效防止了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反弹,连续11年持续保持下降态势。
从2009年开始,我省先后制定了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标准,不分城乡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年满60周岁的城乡失独家庭夫妇人均每月补助1000元;城乡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子女时,一次性补助3万元,并将驻陕央企失独家庭纳入政策范围,由省财政按同等标准给予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际困难。
深入推进母亲健康工程和孕前优生筛查工程,大力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2016年,全省有60万育龄妇女接受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1万人受益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3.96万新生儿接受了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63.8万人接受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277.1万人接受母亲健康工程项目体检。
加强辅助生育中心建设,在现有省级5个辅助生育中心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基础上,再扩大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大龄夫妻不孕不育问题。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42.2/10万下降到2016年13.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9年的13.53‰下降到2016年8.14‰,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12.13‰下降到6.49‰,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保持稳定下降态势。
解决性别比偏高,加强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实施关爱女孩行动,联合开展“两非”案件查处专项行动,加大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3年的115.7下降到2015年的109.4,由全国重点监测省变为免检省。到2020年,我省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明显增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总体目标。
近年来,省卫生计生委在援外援藏医疗队、陕北扶贫队等建立党支部,创建五星支部48个、四星支部100个;开展了评选“三秦最美医生、护士“活动,涌现了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惠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文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尹贻明,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好医生刘永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杨怡萍,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李长庆等一批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下,省卫生计生委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弘扬卫生计生职业精神,建立健全卫生计生追赶超越的良好工作机制,不断促进全省卫生计生事业深入发展,为推进健康陕西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本版图片由省卫生计生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