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牢记习总书记重托 决胜脱贫全面小康
延川县关庄镇十甲村(大棚产业)。
延川县杨家圪坮镇阁连村(苹果产业)。
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区域前马沟村世礼禽业养殖有限公司。
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区域前马沟村世礼禽业养殖有限公司--贫困户散养鸡。
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行政村原野养猪合作社。
苹果产业是延川近年来力推的一个扶贫产业。
延川县龙腾养殖专业合作社(永坪镇佘家塌村)。
延川县勤丰养牛专业合作社(关庄镇二八甲村)。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延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北部、黄河西岸土石山区,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扶持县、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县有贫困户10804户29151人,贫困发生率21.5%。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后,延川县委立即召开动员大会,确定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农村农业工作全局。在2017年2月召开的县委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全县上下必须把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围绕脱贫攻坚办一切事业。两年多来,延川县领导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干群联动,多措并举,在延川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持久地脱贫攻坚战。
“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环环紧扣
“扶持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延川县依据中、省、市的相关规范和要求,严把政策红线,严守“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包扶部门负责人、“第一书记”、村“三委会”成员、群众代表、全体贫困户共同参加,逐户逐人评议,做到纳入有理,退出有据,公开透明,阳光操作。通过核查核实数据清洗,剔除了3674户9196人,新纳入1467户4181人,返贫167户476人,最终确定全县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64户24521人,其中2017年在册贫困户4394户12729人。
“怎么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脱贫攻坚战伊始,延川县落实了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到人,奖惩分明。根据当地实际,出台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危房改造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激发贫困户内在动力扶贫等10项措施。责任人深入贫困户调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到扶持政策全覆盖。
“谁来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延川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督查办、宣传办、举报纠错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了8个专项脱贫工作办公室和2个专项协调组。安排全县130个部门单位包村,明确了包村单位“一把手”担任“四支队伍”的队长,实现了部门包村全覆盖。
延川县在稳定县级领导包镇包村、乡镇、社区领导包片包村、部门单位包村的基础上,建立了县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帮扶包扶村的所有贫困户,其他县级领导在各自包扶村包扶5户,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扶4户,正科级干部包扶3户,副科级干部包扶2户,其他干部包扶1户,能责匹配的“54321”包扶机制,做到了党员干部包户全覆盖。
“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由“短”变“长”
在脱贫攻坚战中,部分地方为了增加贫困户收入,免费赠送蛋鸡,提高收入见效快,容易饲养难度小,延川县也不例外。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其中的弊端逐步显现,原因是生产的鸡蛋尽管品质很好,却卖不出去,不是送人就是自己吃了,帮扶干部帮忙销售了鸡蛋,又面临鸡龄老化,需要重新投资更换的难题。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建设鸡舍、购买种鸡,养鸡户没有收入,不但占用了时间,而且赔了饲料钱,没有心思养,形成了帮扶干部、养鸡户两尴尬的局面,养鸡成了典型的“短命”产业。
从北京到延川的挂职干部、上海到延川开展投资的商人、大城市到延川旅游的游客,普遍反映延川的土鸡蛋非常好吃,所在的城市里买不到,也吃不上这么好的鸡蛋。一方销售困难无出路,一方有购买需求无货源,面对如此两难现状,延川县决策者审时度势,实施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基层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托企业(合作社)资金雄厚、技术成熟、销售网络健全的优势,吸收贫困户加入,抱团取暖,即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产值增加,又解决了贫困户的技术和销售问题,实现双赢目标,使养殖业“短命”产业变成了长效产业。
永坪镇聂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高叶平,因地制宜,创办了“原野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发展散养黑毛猪产业,探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吸纳本村贫困户28户,外村贫困户5户,另外吸收70周岁失去劳动能力的5户。据了解,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经营,参与分红,每年保底分红入股资金的50%,2000元为一股,每股可认领3头仔猪,在合作社基地进行散养,育肥出售所得利润,合作社与养殖户按“二八”比例分成,也就是说,贫困户拿大头,合作社拿小头。
记者来到贫困户张开台家里,他外出打工,患小儿麻痹的妻子贺兰花在家,她说:“家里5口人,丈夫智障,自己从小患小儿麻痹,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去年后半年加入了合作社,用8000元扶贫资金入股,每年可以分红4000元。丈夫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12000多元,自己没有风险,日子比原来好了许多。”
延川县世礼禽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地处文安驿镇大梁家河区域前马沟村,是延川县最大的集种鸡饲养、鸡苗孵化、肉鸡养殖、销售为一体的标准化养殖基地。目前,存栏商品蛋鸡21000只,黑凤乌鸡5000只,每月蛋产量超过1.5万公斤,生产的鸡蛋获得了全国无公害禽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2011年被陕西省农业厅定为标准化养殖场。
马世礼告诉记者,2016年,世礼禽业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公司将两月龄鸡苗发放给贫困户,同时提供养殖基地建设、饲料配制等方面的帮扶指导,县畜牧局负责疾病预防。鸡产蛋有收入后,饲养户以每只20元的成本价返还给企业,或者返还20颗鸡蛋,企业以每颗鸡蛋最低1元保护价收购。据了解,目前,企业已与600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带领贫困户增收。2016年,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贫困户每户收入2.25万元,纯收入在1.2万元左右。
任柯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饲养肉牛,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租牛协议,由村委会担保,贫困户向合作社支付200元租赁费用,合作社提供已配种的母牛交由贫困户饲养,所产牛犊归贫困户所有,3个月断奶期过后,母牛交还合作社。合作社为母牛购买了保险,解除因病死亡造成损失的后顾之忧,如果母牛不产牛犊,合作社给贫困户2000元劳务费予以补偿。一户租牛1~5头,合作社赚取牛体重增加的差价,每头母牛每年可增加体重200斤左右,按照毛重12元计算,可获取2400元的利润。而租牛户养母牛得小牛,一头牛犊养一年出售可获利5000元左右,实现了合作社与贫困户双赢。
贫困户搞养殖业,受资金、技术、病疫、销售、风险等条件的制约,延川县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难题,还解决了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困难,使贫困户的养殖风险降为零。
开展这种模式扶贫,不是每个村子都可以成功的,也不是可以复制到每一个地方。延川县开展的“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给大家提供了几点启示:选好一名支部书记是基层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前提,聂家坪村高叶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让群众改变了观念。选一个好的项目是关键,延川县选择优秀企业和效益较好的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加入,确保收入,所选项目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是核心,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关系,企业(合作社)利用贫困户的扶贫资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贫困户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由企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风险为零,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分红。降低贫困户投资风险是保证,贫困户本身经济困难,难以承受风险,只能赚,不能赔。为了确保贫困户的利益,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协议,保底年分红不能低于入股资金的50%,企业(合作社)优先安排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打工,达到一份投入,两份收入。
“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过起了小日子,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虽然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但是要致富奔小康,依靠土地发家致富,成了难题。面对新的形势,延川县决策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摸清家底。今年3月份,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摸底工作,分类排查。学习取经。7月份,县委副书记黄华率领考察团到榆林、安塞、宝塔区等地学习,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延川县壮大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
资源变资产。关庄镇齐家坪村将100亩土地,以每年每亩200元的价格,出租给种植大户,村集体每年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永坪镇政府积极联系百优公司,与赵家河村农户以“企业+农户”的模式,达成合作协议,流转果园3000亩,期限为25年,前8年每亩租金30元,后8年每亩80元。永坪镇拐峁村在村集体土地建设集汽车修理、交易、停车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年收入可达500万元左右,永坪镇石油沟村将集体所有的停车场市场化运作,每年仅停车费一项达300万元。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碾畔村按照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带动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观光采摘园、休闲度假等二、三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资金变股金。杨家圪台镇梁家源村按照“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光伏发电,村集体给公司免费提供土地,贫困户把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到公司,前3年每年给贫困户分红3000元,以后公司和村集体按1:3比例分红。该镇阁连行政村土地资源丰富,由于村民外出务工,土地资源长期闲置,2014年,陕西海升公司流转该村土地1000亩,新建矮化苹果密植园,租金为510元/年/亩起,合同签订后,一次性支付5年租金,以后每5年支付一次,每次租金上调10%,仅第一笔租金高达178.5万元,31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多元。
阁连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将2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分批注入合作社,首批174户注资34.8万元,在未来3年,按照合作社收入的10%、15%、20%进行分红。
农民变工人。陕西海升公司在阁连村建设苹果园后,解决了当地农民打工的问题,仅去年一年,园区就吸收40余名贫困户进园务工,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人每天100元,平均每个月1000元,每年可收入5000多元。村民在务工挣钱的同时,又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了苹果管理技术,带动全村新建矮化密植苹果园500亩,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关庄镇甄家湾村利用古村落资源开发优势,农民通过土地、窑洞入股,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使农民获得“租金+分红+薪金”三份收入。
阁连村与海越公司实施“村企共建”发展模式,即促进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将26亩土地流转到公司,每年租金收入13000元;村集体60台果园机械租赁给海越公司,每年租金20000元;依托海越公司,村集体建成集果苗繁育、果品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果园,增加了群众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延川县杨家圪坮镇阁连村(苹果产业)。
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区域前马沟村世礼禽业养殖有限公司。
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区域前马沟村世礼禽业养殖有限公司--贫困户散养鸡。
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行政村原野养猪合作社。
苹果产业是延川近年来力推的一个扶贫产业。
延川县龙腾养殖专业合作社(永坪镇佘家塌村)。
延川县勤丰养牛专业合作社(关庄镇二八甲村)。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延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北部、黄河西岸土石山区,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扶持县、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县有贫困户10804户29151人,贫困发生率21.5%。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后,延川县委立即召开动员大会,确定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农村农业工作全局。在2017年2月召开的县委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全县上下必须把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围绕脱贫攻坚办一切事业。两年多来,延川县领导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干群联动,多措并举,在延川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持久地脱贫攻坚战。
“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环环紧扣
“扶持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延川县依据中、省、市的相关规范和要求,严把政策红线,严守“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包扶部门负责人、“第一书记”、村“三委会”成员、群众代表、全体贫困户共同参加,逐户逐人评议,做到纳入有理,退出有据,公开透明,阳光操作。通过核查核实数据清洗,剔除了3674户9196人,新纳入1467户4181人,返贫167户476人,最终确定全县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64户24521人,其中2017年在册贫困户4394户12729人。
“怎么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脱贫攻坚战伊始,延川县落实了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到人,奖惩分明。根据当地实际,出台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危房改造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激发贫困户内在动力扶贫等10项措施。责任人深入贫困户调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到扶持政策全覆盖。
“谁来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延川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督查办、宣传办、举报纠错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了8个专项脱贫工作办公室和2个专项协调组。安排全县130个部门单位包村,明确了包村单位“一把手”担任“四支队伍”的队长,实现了部门包村全覆盖。
延川县在稳定县级领导包镇包村、乡镇、社区领导包片包村、部门单位包村的基础上,建立了县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帮扶包扶村的所有贫困户,其他县级领导在各自包扶村包扶5户,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扶4户,正科级干部包扶3户,副科级干部包扶2户,其他干部包扶1户,能责匹配的“54321”包扶机制,做到了党员干部包户全覆盖。
“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由“短”变“长”
在脱贫攻坚战中,部分地方为了增加贫困户收入,免费赠送蛋鸡,提高收入见效快,容易饲养难度小,延川县也不例外。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其中的弊端逐步显现,原因是生产的鸡蛋尽管品质很好,却卖不出去,不是送人就是自己吃了,帮扶干部帮忙销售了鸡蛋,又面临鸡龄老化,需要重新投资更换的难题。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建设鸡舍、购买种鸡,养鸡户没有收入,不但占用了时间,而且赔了饲料钱,没有心思养,形成了帮扶干部、养鸡户两尴尬的局面,养鸡成了典型的“短命”产业。
从北京到延川的挂职干部、上海到延川开展投资的商人、大城市到延川旅游的游客,普遍反映延川的土鸡蛋非常好吃,所在的城市里买不到,也吃不上这么好的鸡蛋。一方销售困难无出路,一方有购买需求无货源,面对如此两难现状,延川县决策者审时度势,实施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基层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托企业(合作社)资金雄厚、技术成熟、销售网络健全的优势,吸收贫困户加入,抱团取暖,即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产值增加,又解决了贫困户的技术和销售问题,实现双赢目标,使养殖业“短命”产业变成了长效产业。
永坪镇聂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高叶平,因地制宜,创办了“原野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发展散养黑毛猪产业,探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吸纳本村贫困户28户,外村贫困户5户,另外吸收70周岁失去劳动能力的5户。据了解,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经营,参与分红,每年保底分红入股资金的50%,2000元为一股,每股可认领3头仔猪,在合作社基地进行散养,育肥出售所得利润,合作社与养殖户按“二八”比例分成,也就是说,贫困户拿大头,合作社拿小头。
记者来到贫困户张开台家里,他外出打工,患小儿麻痹的妻子贺兰花在家,她说:“家里5口人,丈夫智障,自己从小患小儿麻痹,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去年后半年加入了合作社,用8000元扶贫资金入股,每年可以分红4000元。丈夫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12000多元,自己没有风险,日子比原来好了许多。”
延川县世礼禽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地处文安驿镇大梁家河区域前马沟村,是延川县最大的集种鸡饲养、鸡苗孵化、肉鸡养殖、销售为一体的标准化养殖基地。目前,存栏商品蛋鸡21000只,黑凤乌鸡5000只,每月蛋产量超过1.5万公斤,生产的鸡蛋获得了全国无公害禽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2011年被陕西省农业厅定为标准化养殖场。
马世礼告诉记者,2016年,世礼禽业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公司将两月龄鸡苗发放给贫困户,同时提供养殖基地建设、饲料配制等方面的帮扶指导,县畜牧局负责疾病预防。鸡产蛋有收入后,饲养户以每只20元的成本价返还给企业,或者返还20颗鸡蛋,企业以每颗鸡蛋最低1元保护价收购。据了解,目前,企业已与600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带领贫困户增收。2016年,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贫困户每户收入2.25万元,纯收入在1.2万元左右。
任柯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饲养肉牛,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租牛协议,由村委会担保,贫困户向合作社支付200元租赁费用,合作社提供已配种的母牛交由贫困户饲养,所产牛犊归贫困户所有,3个月断奶期过后,母牛交还合作社。合作社为母牛购买了保险,解除因病死亡造成损失的后顾之忧,如果母牛不产牛犊,合作社给贫困户2000元劳务费予以补偿。一户租牛1~5头,合作社赚取牛体重增加的差价,每头母牛每年可增加体重200斤左右,按照毛重12元计算,可获取2400元的利润。而租牛户养母牛得小牛,一头牛犊养一年出售可获利5000元左右,实现了合作社与贫困户双赢。
贫困户搞养殖业,受资金、技术、病疫、销售、风险等条件的制约,延川县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难题,还解决了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困难,使贫困户的养殖风险降为零。
开展这种模式扶贫,不是每个村子都可以成功的,也不是可以复制到每一个地方。延川县开展的“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给大家提供了几点启示:选好一名支部书记是基层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前提,聂家坪村高叶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让群众改变了观念。选一个好的项目是关键,延川县选择优秀企业和效益较好的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加入,确保收入,所选项目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是核心,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关系,企业(合作社)利用贫困户的扶贫资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贫困户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由企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风险为零,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分红。降低贫困户投资风险是保证,贫困户本身经济困难,难以承受风险,只能赚,不能赔。为了确保贫困户的利益,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协议,保底年分红不能低于入股资金的50%,企业(合作社)优先安排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打工,达到一份投入,两份收入。
“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过起了小日子,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虽然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但是要致富奔小康,依靠土地发家致富,成了难题。面对新的形势,延川县决策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摸清家底。今年3月份,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摸底工作,分类排查。学习取经。7月份,县委副书记黄华率领考察团到榆林、安塞、宝塔区等地学习,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延川县壮大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
资源变资产。关庄镇齐家坪村将100亩土地,以每年每亩200元的价格,出租给种植大户,村集体每年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永坪镇政府积极联系百优公司,与赵家河村农户以“企业+农户”的模式,达成合作协议,流转果园3000亩,期限为25年,前8年每亩租金30元,后8年每亩80元。永坪镇拐峁村在村集体土地建设集汽车修理、交易、停车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年收入可达500万元左右,永坪镇石油沟村将集体所有的停车场市场化运作,每年仅停车费一项达300万元。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碾畔村按照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带动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观光采摘园、休闲度假等二、三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资金变股金。杨家圪台镇梁家源村按照“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光伏发电,村集体给公司免费提供土地,贫困户把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到公司,前3年每年给贫困户分红3000元,以后公司和村集体按1:3比例分红。该镇阁连行政村土地资源丰富,由于村民外出务工,土地资源长期闲置,2014年,陕西海升公司流转该村土地1000亩,新建矮化苹果密植园,租金为510元/年/亩起,合同签订后,一次性支付5年租金,以后每5年支付一次,每次租金上调10%,仅第一笔租金高达178.5万元,31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多元。
阁连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将2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分批注入合作社,首批174户注资34.8万元,在未来3年,按照合作社收入的10%、15%、20%进行分红。
农民变工人。陕西海升公司在阁连村建设苹果园后,解决了当地农民打工的问题,仅去年一年,园区就吸收40余名贫困户进园务工,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人每天100元,平均每个月1000元,每年可收入5000多元。村民在务工挣钱的同时,又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了苹果管理技术,带动全村新建矮化密植苹果园500亩,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关庄镇甄家湾村利用古村落资源开发优势,农民通过土地、窑洞入股,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使农民获得“租金+分红+薪金”三份收入。
阁连村与海越公司实施“村企共建”发展模式,即促进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将26亩土地流转到公司,每年租金收入13000元;村集体60台果园机械租赁给海越公司,每年租金20000元;依托海越公司,村集体建成集果苗繁育、果品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果园,增加了群众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