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杨居民 把牛蒡子变成“钱串子”
    本报讯(王渭 报道)听说华阴市罗敷镇待仙村的杨居民通过加工销售牛蒡子走上了致富路,笔者慕名前去采访。
    10月12日上午,在村边的丹参地里见到了50多岁杨居民,一见老杨,他就拉开了话匣子。“牛蒡子不但治好了我的病而且还给我带来了财路。俗话说: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可见哮喘这个病非常顽固,很难治愈。前些年,我哮喘得厉害,啥事都干不成,吃了不少药都治不好。后来,我听说邻村一个人用牛蒡熬水喝治好了咳嗽,于是就按照这个偏方让人在山里寻的挖了几棵,晒干熬水当茶来喝,试用了一段时间后不咳嗽了,人也有精神了,哮喘病也奇迹般的好了。”
    不值钱的牛蒡根治好了老杨的病,既实惠又方便,他就想让其他亲朋也试一试,看看大家的反馈如何。没想到这一试还真管用,周围更多的人向他讨要牛蒡。
    头脑灵活的老杨心想,为何不把牛蒡加工成牛蒡茶呢?于是他就上网翻资料,开始琢磨牛蒡茶的加工方法,并在山里面挖一些野生的牛蒡根回来开始再加少量生产。渐渐地,喝过老杨送的牛蒡茶的朋友们都说这茶不错,还想再要一点。这下可把老杨难住了,自己挖到的野生的牛蒡根就这么多,现在供不应求,这可咋办?
    老杨想出了一个办法,除了在山里的华阳和洛南等地收购鲜牛蒡外,还将在山里采回牛蒡籽在自己的地里试种。由于牛蒡子根扎得深,人工挖费时费力,他就雇人用挖掘机来挖。他还到江苏等地进行考察引进日本种植牛蒡,经过少量试种对比,引进的品种除了产量高之外其质量远远比不上当地野生的牛蒡品种,所以他就放弃了高产品种,种植当地产量低品质好的野生牛蒡。
    而牛蒡要变成茶,还需要要经过机器冲洗、人工复洗、切片、晾晒、炒制才能成茶。老杨的牛蒡茶在周围热销了,有人就建议他对牛蒡茶进行包装当做商品卖。现在,老杨的产品有好几种产品包装,中高低档都有,适应大众消费和馈赠亲朋,他的产品还代表华阴参加第二十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获得“后稽奖”,2016年杨居民还被评为华阴市农业科普带头人。
    “一开始我试种了几分地,可是还是不够销,第二年我又种了2亩地,也是销完了。现在不算野生收购的,我种了10几亩,经过种植加工,一年收入就是二三十万元。”杨居民说。
    说到销售渠道,老杨说他的牛蒡茶现在的销往北京、福建、内蒙等地,主要是口碑销售。现在,老杨成立了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周边群众种植丹参、地黄300多亩,并跟江苏一家公司签了订单合同。他说以后依托华敷医药产业园的优势,准备联合周边的群众弄个中药种植基地,让更多的群众通过中药材种植走上致富之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