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平利县大贵镇湘子寨村王永相:
“这里是我脱贫的起点”
  本报通讯员 师益奎/文
    出生于平利县大贵镇湘子寨村大山深处的王永相,尽管只有36岁,却已经与餐饮行业打了17年交道。2014年他因肢体残疾和居住交通不便被评为贫困户,2015年在该镇安置区买房后,又与餐饮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王永相经营的餐馆与新家只有几十米之遥,住在安置区的他,似乎因为新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从开门到进屋入座,脸上总是挂满笑容。90来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得温馨舒适,各种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而他以前的家是在一个离集镇还有十几公里的半山腰上,一家4口挤在土木结构的两间老房子中,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说起老家的生活,王永相总会强调:“不是我们不愿意在家待,住在那个山上,买一包盐都要步行好几公里,再乘坐两轮摩托车到集镇,生活起居非常不方便。”一旁的妻子接过话头:“你看现在多方便,家门口就是超市,做个小买卖养家糊口不是问题,还是国家政策好,搁以前不敢想啊!”
    “几年前我们就想回来,但回来又不知道干啥,在外受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两口子在江苏餐馆打工,做事十分卖力,可每月就是存不下几个钱,买房子想都不敢想。”就在王永相不知道未来的路如何走时,扶贫攻坚工作拉开序幕,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他用所有的积蓄在安置区买了一套房子,为解决一家人的生计,还为他联系在社区工厂上班。
    新房入住后,就在他准备到社区工厂上班之际,无意中听帮扶干部说政府有扶持政策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有政策,我有手艺,二者结合应该有文章可做。”经过一番考察,如他所料,几年来的发展,集镇安置区大量搬迁群众的入住和社区工厂的发展,为安置区聚集了大量人气。“有这么多人,总是要吃饭的,开餐馆是我的老本行,干起来熟门熟路。”说干就干,他利用“5321”贴息政策,贷款5万元在安置区租了门面,经过一番装修,小餐馆于2015年10月1日顺利开业。因其店面装修温馨舒适,做出的饭菜实惠可口,在社区企业上班的工人和附近居民来此就餐逐渐增多。
    餐馆逐步走上正轨,收入也慢慢稳定下来,但王永相并没有满足现状。“在集镇有了住房,娃子上学在家门口,我现在要一门心思的把菜品质量提高,等安置区完全建成后,我还要把店面再扩大些,把这里当成我脱贫的起点,脚踏实地奔小康。”尽管肢体残疾,但王永相满脸坚毅,脱贫之路他定会越走越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