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根植三秦大地 助力追赶超越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五年发展回眸
    通讯员 盛友 朱永军 本报记者 李赞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自建行以来,始终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近5年来,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植“三秦”大地,立足职能定位,为陕西经济社会持续有效发展、尽快实现追赶超越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5年来,该行在我省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200多亿元,其中,投放粮棉油购销储贷款近300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类中长期贷款500多亿元、精准扶贫类贷款300多亿元。至2017年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736.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认真履职,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确保粮食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课题,也是农发行陕西省分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历来坚守的首要职责和一切工作的重点。面对陕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棉油市场复杂多变的新形势,该行始终坚持把支持粮棉油收储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全力保证收储资金的供应,确保没出现“卖粮难”和“打白条”问题。
    5年多来,该行累放粮棉油收储贷款近300亿元,每年支持收储粮食占全省商品量的60%以上、棉花占全省产量的50%以上、油料占全省商品量的70%以上,为保障粮农利益和地方粮食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累放贷款7.89亿元,支持国家和地方糖、肉、化肥等专项物资储备,促进重要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稳定。
    精准到位,为脱贫攻坚“注入血液”
    5年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聚焦中央和总行党委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以服务脱贫攻坚统领业务发展全局,竭尽全力为我省贫困地区融资、融智、融力,发挥了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近两年来,该行累计投放各类精准扶贫贷款318.28亿元、专项建设基金89.95亿元,支持各级政府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11.21万套、配套道路312.07公里、桥梁2284米、学校84所、卫生所51所,以及上百个社区服务、堤防、供热、人饮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惠及贫困人口233.95万人次。 
    安康市属于全国最大的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一、第二。在农发行陕西省分行的不断努力下,2016年3月,国务院扶贫办和农发总行正式批准安康市成为全国4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之一。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该行积极探索支持实验示范区精准扶贫脱贫的新模式新机制,以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创新开展了改善人居环境、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和批发转贷等支持模式;围绕农业现代化这一“蓝海”,加大对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融合发展等脱贫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研究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环境治理等“绿色金融”,有效破解了农发行在服务脱贫攻坚中支持范围窄、创新空间小、成效不明显等难题。一年多来,该行累计向安康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投放精准扶贫贷款50多亿元。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期,该行将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发挥政策性金融特殊的融资机制优势和地方政府组织优势,全力协调实现金融扶贫、财政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共同打造政策性金融实验示范区服务脱贫攻坚样板区域,示范带动各级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稳定脱贫。
  扶弱助贫,助推特色产业“扬帆远航”
  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012年以来,该行结合我省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有重点的扶持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五年多来,累计投放贷款近100亿元,支持200多家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
  陕南、陕北小杂粮、果蔬、魔芋、茶叶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因远离污染、绿色环保、营养丰富,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受制于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在精深加工及流通环节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致使这些“特色资源”长期得不到应有发展。为使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该行抓住业务拓展的有利时机,探索出一条支持特色产业的“阳光之路”,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一体化格局,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该行信贷支持的陕西“大明绿豆”“彤森红枣”“苍山茶叶”“巴山丝绢”等特色品牌已远销北京、武汉、昆明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韩国、美国、荷兰等国家,年均创收近2.8亿元,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红色老区,美丽蝶变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但是,由于地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特别是部分新农村建设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举步维艰。为加大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该行实行党委班子牵头、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营销模式,重点支持社会效益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农村民生工程。
  2012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贷款87.82亿元,支持新建或改建公路36条;新建或改善公路配套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基础设施90个,新建安置房3.7万户;收储土地面积6300亩;新建桥梁16个、隧道5个;新建学校1所。这些项目的实施,为美化革命圣地、改善环境设施建设、提高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农发行信贷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延安革命老区也正在完成着从山区到山城的美丽蝶变。
  抢抓机遇,为基础设施建设“输能供养”
  陕西是粮食产销平衡区,多年来农发行的信贷业务一直徘徊不前,支农成效不明显。2012年以来,该行在确保支持粮棉油收储不出大问题的前提下,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西咸国家级新区建设等历史机遇期,坚持“政府主导、实体承贷、市场化运作、政策性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合力支农”的运作模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开展高层营销,与各级政府签订了3100多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了以支持水利、路网、棚改、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多方位、立体化支农格局。
  5年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在我省累计发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50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陕西“三农”发展缺钱、工业化城镇化缺地、城乡统筹缺抓手的难题。信贷支持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支持棚户区拆迁1231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505万平方米,消化商品房库存1.36万套,可有效改善3.71万户、19.17万人的住房问题;累计支持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1.56万公里、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43.8万亩、支持电站总装机容量29.91万千瓦、新增供暖面积41.24万平方米。
  强化服务,为自身发展积蓄潜力
  银行是以创造社会和自身效益为目标的服务行业,服务质量体现银行的软实力与竞争力,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在积极做好信贷支农的同时,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始终坚持将优质服务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先决选择,作为连接支农产品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提升经营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增效益。充分利用咨询、代理、结算等业务,多渠道增加收入,2012年以来累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26亿元;通过银企沟通、领导带头、全员营销等措施,大力组织低成本存款,2017年8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95.87亿元,是2012年初的10.41倍;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财政拨补资金的管理,累计代理拨补种粮农民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退耕还林补贴资金300多亿元,有效支持了陕西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营效益。在服务陕西经济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自身效益也不断提高,2012年以来,累计实现经营利润32.33亿元。
  面对未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将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站位,主动作为,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助力陕西实现追赶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