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阳光咋变“金元宝”
——合阳县光伏产业脱贫攻坚探访记
    贫困户在桂花光伏集团打工。

    “畜光结合”下的鸡舍。
    徐晓晓 本报记者 吴永刚 张小娟 文/图
    秋后的阳光依然火辣,照在了整齐划一的光伏板上,照亮了合阳县贫困户脱贫前行的道路,更温暖了贫困户望眼欲穿尽快脱贫致富的心。9月中旬,记者慕名来到合阳县采访,见证阳光变成“金元宝”助圆万户脱贫梦的神奇。
    合阳是国家级贫困县,平原沟坡兼而有之。贫困户大都无劳力、无资金、无门路,更缺少产业支撑。扶贫攻坚路在何方?合阳县委、县政府发挥本县旱塬少雨阳光足是光伏产业优选区的区域优势,三管齐下将发展光伏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打产业。采用兴建集中式光伏电站、屋顶式光伏电站和商业光伏电站三种模式,借用“阳光”脱贫,上万贫困户因此变身“电老板”走上脱贫路,开拓出了一条光伏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 旱塬招来“金凤凰”
    合阳县组织贫困户将扶贫资金、扶贫贷款和自筹资金集中使用,入股到县上和上海新能源公司合作兴建的集中式光伏电站。现已在19个村建成32兆瓦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部分贫困户首次分红。2018年底将建成总功率62.5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可使6000多个贫困户年收入达到五六千元。加上2800多个光伏兜底扶贫,可使9000多个贫困户依靠光伏产业走上脱贫路。同时,光伏产业为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产生“造血功能”,防止“脱贫再返贫”。
    王村镇山阳村有贫困户244家,传统产业为杂果、小米、玉米,仅能维持温饱。现在,山阳村兴建集中式光伏6兆瓦电站,贫困户都能通过光伏发电年收入五六千元,这样的收益将会持续20多年。村党支部副书记邢亚喜笑颜开:“种粮风调雨顺一亩地一年挣不到四五百块钱,收成不好还要倒贴。光伏电站让咱不动一刀一枪收入五六千块,给旱塬地招来‘金凤凰’。”
    谈及光伏电站,合阳两晶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晓告诉记者:“去年5月,上海两晶集团同合阳县协商,利用荒山、荒坡地,发展光伏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打产业。实行‘县乡政府引导+村党支部主导+贫困户广泛参与’模式,每一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则由100个贫困户集体分享部分收益和产权,每户年收入达到五六千元,通过光伏发电和农光互补等方式实现脱贫。”
    发展家庭光伏电站 屋顶栽下“摇钱树”
    县上组织500户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扶贫贷款和自筹资金在自家屋顶上建设屋顶式光伏电站,现已建成300多座。王村镇北蔡村贫困户樊如民逢人就说:“我天天都盼着是晴天,每个月挣500多块钱很稳当。”
    目前,该村60户贫困户借助“阳光”走上脱贫路。贫困户樊培杨患有脑梗,妻子残疾,两人都失去劳动能力。去年县扶贫办给他家屋顶安装了5000瓦的家庭光伏电站,樊培杨夫妇不出家门就成了“电老板”。樊培杨高兴地说:“在屋顶安装上光伏发电,我投资现金2500元,一年时间就收入了5000多元。”
    同樊培杨一样,在合阳还有300多户贫困户已建成屋顶电站,上网电价加上国家补贴,每年每户能收入五六千元。
    发展商业光伏电站 荒坡打造“聚宝盆”
    合阳县招商引资13.5亿元在废地坡地兴建起面积4900亩的桂花商业光伏电站,采用空中发电、地面种植油用牡丹、黄花菜、香菇、饲养土鸡等发展光伏生态综合农业。以流转废地坡地收入、创造就业带动脱贫。每年吸纳组件清洗、电站运营维护、种植、除草、采摘等工人数达近万人次,就近农民务工收入130万元。使200多个贫困户可望靠1000多亩的流转废地坡地收入、临时打工收入和固定务工收入脱贫。
    路井镇郭家坡村贫困户郭三宝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妻子常年在家照顾老人,仅靠他农闲时务工维持生计。今年村干部同桂花集团协商安排他们夫妻到集团管理养殖,这样既能照顾年迈的老人,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年下来两人能收入6万元。一下子解决了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
    合阳县扶贫办主任许涛向记者介绍光伏扶贫的来龙去脉:家庭屋顶式光伏电站和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每户需要投入4.25万元,其中扶贫补贴1万元,贴息贷款3万元,贫困户实际只需自筹2500元,就能变为“电老板”。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商业电站,采取空中发电、地面种养的生态模式,实现“农光互补”、绿色发展,提高综合收益。贫困户一次性投资每年收入五六千元,持续收益20多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旱塬地招来“金凤凰”;发展家庭光伏电站,屋顶栽下“摇钱树”;发展商业光伏电站,荒坡打造“聚宝盆”。合阳县开拓出了一条光伏扶贫的新路子,开拓出了一个光伏生态综合发展的大产业。我省关中和陕北的众多区县,都是光伏产业的优选区域。愿光伏扶贫兴农富民的经验走出合阳,走向关中走向陕北,为扶贫攻坚兴农富民展现神奇魅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