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有机产业看洋县
    九月的洋县,蓝天下一片金黄,大片的稻田上三两只朱鹮飞过。

    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食品农产品认证管理处处长陈恩成(右)了解洋县的有机产品。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乔军为洋县授牌,洋县县委副书记张振文接牌。
    刘颖 张校峰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来,尝尝我们的有机黄金梨,甜脆爽口、细腻多汁,保你满意。”9月12日下午,洋县草坝村万亩梨园内,村支部书记刘煜华向前来参观游玩的客人“吆喝”起了有机梨。“前些年,我们确实很迷茫,不知道该种什么。最终,坚定地跟着政府,立足村情,发展有机种植,才有了今天这万亩有机稻田和万亩有机梨园两个‘聚宝盆’。”提起草坝村的过去,刘煜华感慨万千。
    2015年10月15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洋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洋县成为全国首批9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之一,为西北地区“有机第一县”。 
    今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洋县“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洋县成为全国首批9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唯一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30年多前,洋县人民为了保护朱鹮,立誓不开矿,禁止或限制使用农药化肥等保护措施,使这个农业大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现在看来,当初的保护朱鹮意识是正确的,造就了今天的青山绿水和优良生态。正因如此,这里的生态环境才如此之美,这里的有机产品才如此丰富多样。
    “普通大米亩产600公斤,每公斤价格1.2元左右,而有机大米亩产350公斤左右,批发价每公斤4元,市场价更高。”陕西双亚粮油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亚刚算了这笔实在账。
    “普通农产品产量大、产值低、不愁销;有机产品产量低、产值高,但不好销售。”洋县农业局局长张文华告诉记者,有机产品只有依托企业,对接上外部大市场才有出路。
    目前,洋县已认证包含“米、菜、果、药、畜、薯、菌”等有机产品13类72种,发展有机生产基地12.8万亩,注册包括稻米、黑米酒等产品的“朱鹮牌”商标6大类50余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陕西省著名商标8个。“洋县朱鹮生态品牌”以44.5亿元的品牌价值已跻身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朱鹮”和“有机”已成为洋县的靓丽名片。
    据了解,占地3750亩、计划投资21.8亿元的有机产业园区,目前完成投资7.2亿元,已吸引超群医药等12户有机生产企业进入园区投产。
    “洋县是有机认证认可的践行者,也是发展有机产业,打造生态品牌的受益者。”洋县县长杜家才说,在脱贫攻坚战中,洋县引导组织20多家有机企业,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缺技术缺资金、小产品对接大市场等难题,而且有机产业已成为全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当天上午,陕西省有机产业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在洋县举行。来自国内有机产品领域的专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省内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的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