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用宝贵的时光来奉献
王荣金 记者 武强 文/图
2016年,山阳县国土资源局的年轻干部周亮被组织选派到该县西南边陲的杨地镇西山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负责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一年多来,他带领两名工作队员从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到精准帮扶,洒下了一路的汗水,从而也使西山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狠抓党建、增强班子战斗力
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就一定要干出成绩。这是周亮在全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授旗出征”的那一刻在心底立下的决心。
村三委班子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民主意识和管理服务意识。为树立村支部的威信,他从制度入手,每周召开一次支部会,每月给党员上一次党课,村里的事务要经过村委会研究决定,并在村务公示栏进行公示,群众参与和监督。另外,周亮搭建党员活动平台,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预备党员,改变了村党支部几年来未发展党员的状况。
调查研究,谋划脱贫新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户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周亮对全村119户贫困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记录了5万多字的扶贫工作日志,对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及脱贫愿望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将全村贫困户分为A、B、C、D、E五种类型进行帮扶,A是指有劳动能力使其在外务工;B是指有意愿或有条件的在家搞养殖;C是指在家种植中药材;D是指身体条件较差的给提供公益岗位在家门口上班;E是指没有劳动能力的进行社会兜底,享受国家低保和五保政策。
他向单位申请了30万元的扶贫产业补助资金,用于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贫困户养猪5头以上,每头补助500元,养鸡100只以上补助1000元,发展中药材3亩以上补助1000元,养蜂每箱补助200元等等。切合实际的政策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今基本每户贫困户都有2~3个长度相结合的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找准了路子。
发展经济,打造“一村一品”
该村的传统产业是核桃、黄姜,如何来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周亮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走访老百姓,决定种植红油香椿。接下来他又与包村干部两次到山东考察红油香椿种植,经过多次研究讨论红油香椿的种植与销路,大家都赞成他在村上发展300亩红油香椿。
有的贫困户不愿种植,有的贫困户不愿意出苗子钱。他一面耐心地说服引导群众,一面争取单位给予20万元的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椿华香椿合作社,不少群众也积极参与进来,如今11个大棚香椿苗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