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洛南县 践行党建扶贫新理念的鲜活样本
    本报记者 武强 通讯员 李环宇 董莹 报道
    今年以来,洛南县不断深化“双建双带双提升”活动,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模式,盘活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资源,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农民分红等多种形式股份合作经营新模式,让闲置的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聚力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强基层堡垒,激发组织活力。洛南县集中开展贫困村党支部“两力两率”排查提升行动,建立健全软弱涣散党组织动态管理和规范提升常态机制,对村级班子逐个分析研究,确保把贫困村党支部建成一流党支部。大力推进“双建双带双提升”党建工程,采取“独立”、“联合”、“挂靠”等多种形式,在村级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实现经济组织创建、经济组织党组织建立和贫困户加入经济组织“三个全覆盖”。目前,在全县村级经济组织中建立党支部118个、党小组231个。
    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积累。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来抓,立足全县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品或优势资源,按照有产业发展规模、有发展壮大前景、有农户生产基础和参与意愿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村级公共资源,做大“一镇一业”,做强“一村一品”。按照“三变”思路,将村上闲置的学校、活动场所、厂房、坡地等集体资产进行盘活,通过租赁、入股、资助等方式优先支持创办经济组织,通过经济组织壮大后的反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目前,各级部门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58个,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00余万元。
    发挥协同效应,强化风险防控。选派1000余名县镇干部、组建244个脱贫攻坚工作队,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县3413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1200名党员干部与1228户贫困户结成互助组,依托派出单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争项目、跑资金,形成了群策群力助推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积极整合扶贫、农业、移民、民政、人社、科教等部门资源,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理设置村集体和农户股权分配比例,提倡采取保底收益加分红的方式,实现集体和农民稳定获取收益;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公开村级“三变”的全过程,将改革形成的股权和收益纳入“三资”监管系统,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精准选择产业,因村因地施策。洛南县把发展产业放在第一位,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尊重农民、集体和经营主体的意愿,科学民主地确定产业内容,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景村镇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成立了产业党支部,在产业链上分别建立了5个党小组,24名党员结对帮扶72户贫困户,稳定实现了脱贫目标。
    坚持抓点示范,突出以点带面。通过创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农村经济组织,带动和提升“党支部+三变+贫困户”党建脱贫工作整体水平。分东西北中四条线,统筹巡检美丽乡村、蟒岭绿道、洛保一体三个全域旅游带,建立县委、党(工)委、支部(总支)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联系包抓常委、组织部科级领导、机关干部等责任人职责,在16个镇(办)共18村(社区)先行试点“党支部+三变+贫困户”模式,高标准打造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30个。 
    实行兜底管理,加大资金扶持。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的思路,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借款、奖励、政策支持、资金援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制定出台了产业扶持和特困党员援助办法,每年通过财政投入、党费筹集、党员自愿捐款、社会资助、基金利息收入等途径筹措不少于200万元产业扶持和特困党员援助基金,作为村级经济组织的创建启动资金和运行扶持基金,允许负责人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报酬。实施贫困党员“清零”行动,鼓励没有自富、带富能力的贫困党员通过土地入股、入社务工等形式脱贫致富,鼓励强户帮弱户、党员带群众,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门路不广、资金不足、信息不畅等问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