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咸阳发挥典型引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礼泉县烟霞镇韩窑村黑山羊养殖区。
记者(左一)采访贫困户韩峰奇。
三原县残联种植扶贫基地80名入股的贫困残疾人现场领取分红。
2017年3月2日,彬县义门镇召开精准扶贫托养项目分红大会,康泰养殖专业合作社为384户贫困户发放第一批入股红利。
淳化县铁王镇北塬村党支部书记袁述平(右一)。
兴平市汤坊镇建坊村“第一书记”任小号(右二)。
兴平市南市镇费家庄村“第一书记”张云峰(右一)。
咸阳市农机中心驻礼泉县昭陵社区南阳村“第一书记”刘海(右一)。
武功县游凤镇扶贫主管高有智(左一)了解贫困户生活情况。
通讯员 任丽 本报记者 邵林喜 张海明 张小娟 整理报道
2016年10月17日,在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激励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战新胜利。
自2015年11月底中央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号角”以来,各地切实行动纷纷拿出实实在在的硬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高效有序运行,贫困地区的面貌、贫困人口的生活正在发生悄然改变。
在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咸阳市各级党委政府、相关单位围绕扶贫这个中心,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深挖各种典型,同时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进一步激励和引领全市广大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以最大的热情、集中最广泛的智慧、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调动全社会扶贫力量,全面展示各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贫困群众 勤劳致富
光荣脱贫树榜样
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咸阳市通过各种措施,激发起了贫困户的脱贫主动性,提升了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先进典型。
永寿县常宁镇强华村王玉庆便是一例。
52岁的王玉庆,是永寿县常宁镇强华村一组人,为人忠诚老实、与人为善、勤劳朴实。以前他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妻子患乳腺癌,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妻子不幸早逝,离他而去。一夜之间由富有家庭变为村里的贫困户。
2016年初,王玉庆被纳为贫困户,村上帮助他制定了脱贫致富计划。他多方奔走解决缺资金的问题,在常宁信用社申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加入永寿县鑫诚生态养牛合作社,购买肉牛10头,并栽植5亩苹果树。一年下来,王玉庆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家庭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成了全村贫困户学习的典范。不仅如此,强华村已有2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礼泉县烟霞镇西页沟村村民韩彦胜20多年养鸡经验告诉他,养殖是一个具有技术和经验的行业。在村支部的鼓舞下2016年筹建了天宏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以发展养殖带动村里贫困户早日脱贫。韩彦胜自信的说:“我们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其中10户贫困户利用无息贷款在合作社入股分红。”
烟霞镇韩窑村党支部在咸阳市城建局的帮扶下,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将支部搞产业带动贫困户新模式,黑山羊养殖基地带动16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增加贫困户固定收入。贫困户韩峰奇也是其中一位,他一方面将产业扶贫资金为股金定期分红,另外还在基地干活增加收入,靠自己的劳动早日实现脱贫。
在咸阳市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像王玉庆这样依靠自己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典型,正是通过对他们事迹与经历的挖掘,营造了勤劳致富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也鼓励了更多贫困户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决心。
基层干部 使命担当
克难攻坚作表率
在“十三五”的蓝图里,“全面脱贫”是最温暖人心的画面,是最鼓舞人心的“号角”。
宏伟蓝图如何实现?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不仅需要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也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的齐心协力。基层干部最了解群众,对贫困群众的苦处和艰难感同身受。帮群众脱贫,帮群众致富,对广大基层干部而言,责无旁贷。
淳化县铁王镇北塬村党支部书记袁述平,是全县唯一一个说“我们实行村内结对互助帮扶,走自主脱贫之路”的村干部,他用近两年的辛勤努力践行了自己对党和邻里乡亲的郑重承诺,带领全村121户531人,朝着告别贫困迎接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迈进。
多年前的北塬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杆村”,绝大多数群众居住在临沟的破土窑洞内,全村人均占有耕地2亩,缺少支柱产业,穷的“远近闻名”。但经过全村群众努力,目前全村拥有蔬菜大棚120余棚、果园面积570余亩,发展温氏家庭农场7个,养殖奶山羊300余只,可以说,北塬村产业基础良好,但面对剩余的25户73名贫困人口,袁述平和他领导的北塬村党支部暗下决心,要不等不靠,自主脱贫。充分征求村两委会成员和群众意见后,北塬村明确了“村内结对互助帮扶”的工作思路,村委会4名成员每人包扶两户,其余5名党员和12名入党积极分子及致富带头人,每人包扶一户,同25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扶产业以发展“短平快”的大棚蔬菜为主。
说了要自主脱贫,袁述平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又像回到十几年前一样,亲自跑项目、找资金,最终为村上争取了15万余元产业扶持资金,按照每棚补贴5000元的标准,帮所有贫困户每户新建一座蔬菜大棚,大棚建好后又亲自带头领着包扶党员和能人帮贫困户干活。2016年,北塬村新建的25棚菜,棚均产值达15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最低收入5000余元,高出脱贫标准3015元一大截。袁述平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北塬村25户73人中绝大多数人均纯收入顺利过了贫困户脱贫底线。
武功县游凤镇扶贫主管高有智,是一名在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分管游凤镇农业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为了扶贫工作,他走遍了游凤的11个村,做了详细、科学的调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乡镇的工作阅历和自身的农村生活经历,让我对改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面貌有了极大的渴望,我愿为此奋斗终身。”这是2012年10月高有智初任游凤镇副镇长时所说的话。2013~2015年度,在他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苹果种植面积2400亩,薄皮核桃种植面积1761亩,猕猴桃种植面积198亩,杏、李、桃、樱桃等杂果种植面积709亩,成新村千亩苹果种植专业村;桂营、游风千亩薄皮核桃种植专业村两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百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3座,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47座,全镇年生猪存栏2.7万头;2000只以上养鸡场12个,年产鸡蛋300万枚;百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场一座;万只以上蛋鸭养殖场1座,千只以上蛋鸭养殖户8户,畜牧养殖业正在朝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游凤镇2013年度全镇贫困人口1939户,7376人,通过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的加强,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惠农资金项目的利用,到2016年初在网贫困户下降到了596户,2145人。随后,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镇已达到预脱贫368户,1052人。
脱贫攻坚,需要的是基层干部用辛勤与汗水把摆在贫困群众面前的“石头”搬开,“坑洼”填平,“路标”标明,陪群众走出“最初一公里”,走好“最后一公里”。正因如此,全市广大贫困群众的脱贫路子越走越宽,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沉在基层 贴近百姓
“第一书记”做标杆
日前,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公务员局联合表彰2016年度“全省优秀第一书记”,咸阳市八名同志被授予“全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早在2015年,咸阳选派市县乡943名机关企事业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们沉到基层,贴近百姓,出思路、找资金、跑项目,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兴平市委办综合科科员任小号,自2015年担任汤坊镇建坊村“第一书记”以来,以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为群众办了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自己垫资,启动村广场修缮工程;多方辗转,申请资金打通村内多年“断头路”;贫困户创业缺少资金,他冲在最前头申请贷款;授人以渔,合作发展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同样来自兴平市的南市镇费家庄村“第一书记”张云峰,他帮助群众梳理发展思路,落实扶贫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发展水平。一年多来,该村集资5万余元,修成了一条长230多米的水泥路;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0多次,发展以苹果、梨、桃为主的杂果林1300余亩,红薯、洋葱等300余亩,果树换头、大改型130余亩。其中贫困户新栽果树20余亩,红薯、洋葱30余亩;新发展养殖户2户,新增机动三轮摩托车2辆,为14户贫困户申请了产业发展资金51900元。为20多位学生争取了困难补助资金近3万元;贫困户中,先后有4人外出务工,并于2016年实现脱贫。
刘海是咸阳市农机中心副调研员,2015年6月被组织选派到礼泉县昭陵社区南阳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一年多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市农机中心和市、县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顶烈日、冒严寒,驻扎在村,下沉到户,通过精准识别,加强村两委会和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产业,提高贫困户农机作业水平等,使贫困户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共脱贫63户,241人。
精准施政 产业扶贫
“长效造血”做示范
政府扶贫在资金、推动力、覆盖等方面力度比较大,社会组织则以灵活、专业等优势助推脱贫攻坚。近年来,咸阳市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个人加入扶贫事业,从而更为精准、有效地扶贫济弱。
彬县义门镇康泰专业养殖合作社是2016年6月份义门镇的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由咸阳美和慧通饲料有限公司投资,该公司是咸阳当地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猪饲料的企业。该项目计划投入1200万元,分四年完成1000头能繁母猪的规模,年出栏生猪2万头。2016年7月份引进第一批150头母猪,8月份与义门镇政府洽谈合作,建成首个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养猪致富。
贫困户通过使用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购买公司一头能繁母猪,公司给其分2头仔猪,每头折算400元,一年两次共计分得800元。入股150家贫困户,中罗堡猪场拿出了80%的净利润分给贫困户,5000元一头母猪保本,持续分红;二期合作项目12月份签订了234家贫困户。为了让贫困户在2017年春节过上个幸福年,义门镇与合作社协商提前兑现分红。从建设资金中提取307200元为384户贫困户分红。2017年该基地计划扩大规模达1000头、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花椒园,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今年以来,三原县推行“党组织+”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实施“能人治村”,加大贫困村“田秀才”、“土专家”扶持力度,注重将贫困村致富能手、种养殖大户和合作社带头人吸纳进党组织,发展党员28名。积极发展立体农业、特色养殖、庭院经济等产业,激活贫困村、贫困户“自我造血”潜能。
累计投入资金50万元,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补助,做到全覆盖;投入135万元,对全县贫困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兜底”补助和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发挥金融部门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产业贷款共6000余万元,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签订订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目前,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申报“短平快”项目265个,带动群众就业2475人;开展村民实用技能培训38次5855人,帮助转移就业455人,就地创业就业148人,引导成立农民合作社16个。
俗话说:“羊群走路靠头羊。”对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来说,有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可以避免走入“盲人摸象”“闭门造车”的误区,通过对脱贫攻坚好经验、好做法的学习,从而转换理念、拓宽思路、打开工作局面。脱贫攻坚事关贫困群众的福祉、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为脱贫攻坚树立“标杆”和“榜样”,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报道,让“标杆”和“榜样”散发出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引领脱贫攻坚工作从困难走向胜利。对参与脱贫帮扶的各类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和公民个人而言,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并得到肯定和表彰,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形成咸阳市脱贫攻坚“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记者(左一)采访贫困户韩峰奇。
三原县残联种植扶贫基地80名入股的贫困残疾人现场领取分红。
2017年3月2日,彬县义门镇召开精准扶贫托养项目分红大会,康泰养殖专业合作社为384户贫困户发放第一批入股红利。
淳化县铁王镇北塬村党支部书记袁述平(右一)。
兴平市汤坊镇建坊村“第一书记”任小号(右二)。
兴平市南市镇费家庄村“第一书记”张云峰(右一)。
咸阳市农机中心驻礼泉县昭陵社区南阳村“第一书记”刘海(右一)。
武功县游凤镇扶贫主管高有智(左一)了解贫困户生活情况。
通讯员 任丽 本报记者 邵林喜 张海明 张小娟 整理报道
2016年10月17日,在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激励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战新胜利。
自2015年11月底中央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号角”以来,各地切实行动纷纷拿出实实在在的硬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高效有序运行,贫困地区的面貌、贫困人口的生活正在发生悄然改变。
在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咸阳市各级党委政府、相关单位围绕扶贫这个中心,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深挖各种典型,同时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进一步激励和引领全市广大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以最大的热情、集中最广泛的智慧、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调动全社会扶贫力量,全面展示各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贫困群众 勤劳致富
光荣脱贫树榜样
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咸阳市通过各种措施,激发起了贫困户的脱贫主动性,提升了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先进典型。
永寿县常宁镇强华村王玉庆便是一例。
52岁的王玉庆,是永寿县常宁镇强华村一组人,为人忠诚老实、与人为善、勤劳朴实。以前他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妻子患乳腺癌,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妻子不幸早逝,离他而去。一夜之间由富有家庭变为村里的贫困户。
2016年初,王玉庆被纳为贫困户,村上帮助他制定了脱贫致富计划。他多方奔走解决缺资金的问题,在常宁信用社申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加入永寿县鑫诚生态养牛合作社,购买肉牛10头,并栽植5亩苹果树。一年下来,王玉庆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家庭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成了全村贫困户学习的典范。不仅如此,强华村已有2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礼泉县烟霞镇西页沟村村民韩彦胜20多年养鸡经验告诉他,养殖是一个具有技术和经验的行业。在村支部的鼓舞下2016年筹建了天宏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以发展养殖带动村里贫困户早日脱贫。韩彦胜自信的说:“我们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其中10户贫困户利用无息贷款在合作社入股分红。”
烟霞镇韩窑村党支部在咸阳市城建局的帮扶下,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将支部搞产业带动贫困户新模式,黑山羊养殖基地带动16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增加贫困户固定收入。贫困户韩峰奇也是其中一位,他一方面将产业扶贫资金为股金定期分红,另外还在基地干活增加收入,靠自己的劳动早日实现脱贫。
在咸阳市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像王玉庆这样依靠自己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典型,正是通过对他们事迹与经历的挖掘,营造了勤劳致富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也鼓励了更多贫困户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决心。
基层干部 使命担当
克难攻坚作表率
在“十三五”的蓝图里,“全面脱贫”是最温暖人心的画面,是最鼓舞人心的“号角”。
宏伟蓝图如何实现?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不仅需要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也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的齐心协力。基层干部最了解群众,对贫困群众的苦处和艰难感同身受。帮群众脱贫,帮群众致富,对广大基层干部而言,责无旁贷。
淳化县铁王镇北塬村党支部书记袁述平,是全县唯一一个说“我们实行村内结对互助帮扶,走自主脱贫之路”的村干部,他用近两年的辛勤努力践行了自己对党和邻里乡亲的郑重承诺,带领全村121户531人,朝着告别贫困迎接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迈进。
多年前的北塬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杆村”,绝大多数群众居住在临沟的破土窑洞内,全村人均占有耕地2亩,缺少支柱产业,穷的“远近闻名”。但经过全村群众努力,目前全村拥有蔬菜大棚120余棚、果园面积570余亩,发展温氏家庭农场7个,养殖奶山羊300余只,可以说,北塬村产业基础良好,但面对剩余的25户73名贫困人口,袁述平和他领导的北塬村党支部暗下决心,要不等不靠,自主脱贫。充分征求村两委会成员和群众意见后,北塬村明确了“村内结对互助帮扶”的工作思路,村委会4名成员每人包扶两户,其余5名党员和12名入党积极分子及致富带头人,每人包扶一户,同25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扶产业以发展“短平快”的大棚蔬菜为主。
说了要自主脱贫,袁述平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又像回到十几年前一样,亲自跑项目、找资金,最终为村上争取了15万余元产业扶持资金,按照每棚补贴5000元的标准,帮所有贫困户每户新建一座蔬菜大棚,大棚建好后又亲自带头领着包扶党员和能人帮贫困户干活。2016年,北塬村新建的25棚菜,棚均产值达15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最低收入5000余元,高出脱贫标准3015元一大截。袁述平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北塬村25户73人中绝大多数人均纯收入顺利过了贫困户脱贫底线。
武功县游凤镇扶贫主管高有智,是一名在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分管游凤镇农业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为了扶贫工作,他走遍了游凤的11个村,做了详细、科学的调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乡镇的工作阅历和自身的农村生活经历,让我对改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面貌有了极大的渴望,我愿为此奋斗终身。”这是2012年10月高有智初任游凤镇副镇长时所说的话。2013~2015年度,在他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苹果种植面积2400亩,薄皮核桃种植面积1761亩,猕猴桃种植面积198亩,杏、李、桃、樱桃等杂果种植面积709亩,成新村千亩苹果种植专业村;桂营、游风千亩薄皮核桃种植专业村两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百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3座,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47座,全镇年生猪存栏2.7万头;2000只以上养鸡场12个,年产鸡蛋300万枚;百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场一座;万只以上蛋鸭养殖场1座,千只以上蛋鸭养殖户8户,畜牧养殖业正在朝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游凤镇2013年度全镇贫困人口1939户,7376人,通过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的加强,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惠农资金项目的利用,到2016年初在网贫困户下降到了596户,2145人。随后,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镇已达到预脱贫368户,1052人。
脱贫攻坚,需要的是基层干部用辛勤与汗水把摆在贫困群众面前的“石头”搬开,“坑洼”填平,“路标”标明,陪群众走出“最初一公里”,走好“最后一公里”。正因如此,全市广大贫困群众的脱贫路子越走越宽,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沉在基层 贴近百姓
“第一书记”做标杆
日前,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公务员局联合表彰2016年度“全省优秀第一书记”,咸阳市八名同志被授予“全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早在2015年,咸阳选派市县乡943名机关企事业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们沉到基层,贴近百姓,出思路、找资金、跑项目,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兴平市委办综合科科员任小号,自2015年担任汤坊镇建坊村“第一书记”以来,以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为群众办了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自己垫资,启动村广场修缮工程;多方辗转,申请资金打通村内多年“断头路”;贫困户创业缺少资金,他冲在最前头申请贷款;授人以渔,合作发展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同样来自兴平市的南市镇费家庄村“第一书记”张云峰,他帮助群众梳理发展思路,落实扶贫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发展水平。一年多来,该村集资5万余元,修成了一条长230多米的水泥路;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0多次,发展以苹果、梨、桃为主的杂果林1300余亩,红薯、洋葱等300余亩,果树换头、大改型130余亩。其中贫困户新栽果树20余亩,红薯、洋葱30余亩;新发展养殖户2户,新增机动三轮摩托车2辆,为14户贫困户申请了产业发展资金51900元。为20多位学生争取了困难补助资金近3万元;贫困户中,先后有4人外出务工,并于2016年实现脱贫。
刘海是咸阳市农机中心副调研员,2015年6月被组织选派到礼泉县昭陵社区南阳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一年多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市农机中心和市、县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顶烈日、冒严寒,驻扎在村,下沉到户,通过精准识别,加强村两委会和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产业,提高贫困户农机作业水平等,使贫困户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共脱贫63户,241人。
精准施政 产业扶贫
“长效造血”做示范
政府扶贫在资金、推动力、覆盖等方面力度比较大,社会组织则以灵活、专业等优势助推脱贫攻坚。近年来,咸阳市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个人加入扶贫事业,从而更为精准、有效地扶贫济弱。
彬县义门镇康泰专业养殖合作社是2016年6月份义门镇的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由咸阳美和慧通饲料有限公司投资,该公司是咸阳当地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猪饲料的企业。该项目计划投入1200万元,分四年完成1000头能繁母猪的规模,年出栏生猪2万头。2016年7月份引进第一批150头母猪,8月份与义门镇政府洽谈合作,建成首个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养猪致富。
贫困户通过使用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购买公司一头能繁母猪,公司给其分2头仔猪,每头折算400元,一年两次共计分得800元。入股150家贫困户,中罗堡猪场拿出了80%的净利润分给贫困户,5000元一头母猪保本,持续分红;二期合作项目12月份签订了234家贫困户。为了让贫困户在2017年春节过上个幸福年,义门镇与合作社协商提前兑现分红。从建设资金中提取307200元为384户贫困户分红。2017年该基地计划扩大规模达1000头、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花椒园,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今年以来,三原县推行“党组织+”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实施“能人治村”,加大贫困村“田秀才”、“土专家”扶持力度,注重将贫困村致富能手、种养殖大户和合作社带头人吸纳进党组织,发展党员28名。积极发展立体农业、特色养殖、庭院经济等产业,激活贫困村、贫困户“自我造血”潜能。
累计投入资金50万元,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补助,做到全覆盖;投入135万元,对全县贫困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兜底”补助和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发挥金融部门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产业贷款共6000余万元,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签订订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目前,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申报“短平快”项目265个,带动群众就业2475人;开展村民实用技能培训38次5855人,帮助转移就业455人,就地创业就业148人,引导成立农民合作社16个。
俗话说:“羊群走路靠头羊。”对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来说,有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可以避免走入“盲人摸象”“闭门造车”的误区,通过对脱贫攻坚好经验、好做法的学习,从而转换理念、拓宽思路、打开工作局面。脱贫攻坚事关贫困群众的福祉、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为脱贫攻坚树立“标杆”和“榜样”,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报道,让“标杆”和“榜样”散发出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引领脱贫攻坚工作从困难走向胜利。对参与脱贫帮扶的各类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和公民个人而言,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并得到肯定和表彰,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形成咸阳市脱贫攻坚“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