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富县张家湾村
鸭子进稻田 农民笑开颜
    陈改英在为鸭苗喂食。

  富县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讯(陈振富 记者 王宏海)“在稻田里养鸭子,可以让田间的死水变活水,有利于稻子生长,鸭子粪便直接施入稻田里,稻田里的杂草、虫子是鸭子的食物,相互补充,一举数得。”富县张家湾村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庆军给记者介绍。
    7月6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富县最远的乡镇张家湾镇。在张家湾村稻田路边整齐地排列着几间鸭子棚,鸭子或在棚里,或在稻田里游荡,一尺多高的水稻在水里随风摇摆,绿油油的水稻、四处游荡的鸭群、忽隐忽现的水面、田间里除草的农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天然耕作图。
    今年43岁的张庆军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记得村里有种水稻,全镇有水稻面积1500多亩,亩产平均600到650公斤,每公斤散装大米卖6元,袋装的卖8元,一亩可以收入2000多元。今年6月,镇政府协调县农技推广中心,给村民送来了750只鸭子,每亩15只,可放50亩。到今年的后季鸭子就可以下蛋,连续养3年鸭子,鸭子粪便就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再不用买肥料了,能减少投资,现在是做试点,成功了向所有水稻种植户推广。
    张家湾的大米口感好,城里人争相购买。去年8月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在有社员37户,贫困户32户,从耕作到插秧全部是机械化操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农户自己种水稻,从耕作到收获,每亩需要220元投资,这不算肥料和人工,如果是人工插秧每亩还要多开支100元,合作社成立后,一般户每亩从耕作到收获只要100元,贫困户全部免费。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秧苗、防治病虫害,优先销售贫困户的大米。
    在水稻田里,记者遇到了正在除草的村民陈改英,这次也领了75只鸭子。她家里3口人,是贫困户,今年种了5亩多水稻,现在精心管理,如果能成功了,可以节省下肥料钱,鸭子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富县张家湾镇依托传统水稻种植产业,大胆尝试稻田养鸭,形成相互补充的有益食物链,以合作社为龙头,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水稻品质,带动农民做大做强水稻产业,为贫困户长久脱贫提供了支撑条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