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他把贫困户当亲人
晏刚林(中)正在与茶农交谈,现场了解增收情况。
本报记者 邵林喜 通讯员 匡世友 文/图
今年年初,晏刚林作为紫阳县向阳镇人大主席,被组织选派到院墙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自从驻村第一天起,他就暗自下定决心,“村民不脱贫,我就把家安在村上!”
破解发展难题
院墙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4户967人,立地条件差,基础条件落后,成为制约村民发展的最大瓶颈。“尺子拉紧!尺子拉紧!长18.5米……”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室外的温度高达30多度,晏刚林冒着酷暑,挥汗如雨,正忙着为向阳镇江河桥工程征地,“村民出行难,村里基础条件差,自己作为工作队长,深感责任沉甸甸。”
为了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扶贫工作队抢抓政策机遇,投资400余万元,修建横跨渚河两岸的向阳镇江河大桥,桥梁全长70余米,宽8米,几个月后,院墙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夙愿将变为现实。
今年,扶贫工作队还先后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实施村级公路完善工程19.3公里,硬化道路10.9公里,新建和维修人饮工程5处,电力扩容改造2处,异地搬迁74户,分散安置建房46户,危房改造23户,移动宽带网络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村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制约村民发展的瓶颈将逐渐被打破。
增强内生动力
“发展产业要尊重地方实际,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主体唱主角。”晏刚林结合院墙村实际,瞄准了风险低、收益稳的茶叶产业。
贫困户王自成以前在南方打工,一年忙到头,仅能养家糊口,早盼着回老家找点事做,却一直找不着门路。年初,晏刚林动员他在家发展茶叶产业,给他免费发放茶叶专用肥,组织他参加茶叶管护、采摘技术培训,还奖励扶持1000元资金,有了政策激励,王自成发展茶叶产业脱贫增收的信心越来越足。
“政府下大力气在帮,我们自己也要发狠。”王自成戴着草帽,挥舞着锄头,精心管护着自家的茶园,“我把以前撂荒的茶园全部开垦出来,面积扩大到了15亩,今年春茶和夏茶两季就能增收3万元,以后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
通过变废为宝,提质增效,村民从发展茶叶产业中尝到了甜头,为脱贫致富找到了依托。如今,走进院墙村,漫山遍野的茶树映入眼帘,犹如一片绿洲。山上,嫩绿的茶叶苍翠欲滴;山下,新建的茶厂机器轰鸣。茶产业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院墙村每一角落,奏响了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乐曲。
4400亩茶园已然成为院墙村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乡亲们靠着自己的力量真正站起来迈开步了!
舍小家顾大家
贫困户唐贤杰患有心脏病,生活十分困难。前不久,他在村上组织的健康体检中,被查出血糖较高,唐贤杰为此愁眉不展,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
“我上次给你说的,抽空到县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看能不能去办一个慢性病报销手续,减轻一些经济负担。”晏刚林又一次来到唐贤杰家,耐心细致地做劝解工作,“现在参合贫困户生病住院报销比例也高,早点把病看好,你儿子将来还要等着你领孙娃子啊。”
“我说个心里话,现在的扶贫干部为什么感动我们?他们把我们就当他们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安慰我们、鼓励我们,为我们把日子过好想办法,出点子。”说起扶贫干部的好,唐贤杰热泪盈眶。
前段时间,晏刚林的儿子出生了。对于刚刚经历分娩之痛,还很虚弱的妻子黄薇来说,是多么需要丈夫的陪伴啊,但这都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娃儿生了,他在医院照顾了一天,第二天又到村上扶贫去了……”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一边照顾刚出生的儿子,一边还要照顾女儿。
舍小家,为大家,晏刚林整天忙在村上,沉重的家庭负担全都落在妻子一个人肩上。面对家人,他觉得亏欠很多。他对群众的好,百姓看得真!也正因为有了他的默默付出,院墙村群众的苦涩生活将成为历史。
本报记者 邵林喜 通讯员 匡世友 文/图
今年年初,晏刚林作为紫阳县向阳镇人大主席,被组织选派到院墙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自从驻村第一天起,他就暗自下定决心,“村民不脱贫,我就把家安在村上!”
破解发展难题
院墙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4户967人,立地条件差,基础条件落后,成为制约村民发展的最大瓶颈。“尺子拉紧!尺子拉紧!长18.5米……”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室外的温度高达30多度,晏刚林冒着酷暑,挥汗如雨,正忙着为向阳镇江河桥工程征地,“村民出行难,村里基础条件差,自己作为工作队长,深感责任沉甸甸。”
为了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扶贫工作队抢抓政策机遇,投资400余万元,修建横跨渚河两岸的向阳镇江河大桥,桥梁全长70余米,宽8米,几个月后,院墙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夙愿将变为现实。
今年,扶贫工作队还先后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实施村级公路完善工程19.3公里,硬化道路10.9公里,新建和维修人饮工程5处,电力扩容改造2处,异地搬迁74户,分散安置建房46户,危房改造23户,移动宽带网络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村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制约村民发展的瓶颈将逐渐被打破。
增强内生动力
“发展产业要尊重地方实际,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主体唱主角。”晏刚林结合院墙村实际,瞄准了风险低、收益稳的茶叶产业。
贫困户王自成以前在南方打工,一年忙到头,仅能养家糊口,早盼着回老家找点事做,却一直找不着门路。年初,晏刚林动员他在家发展茶叶产业,给他免费发放茶叶专用肥,组织他参加茶叶管护、采摘技术培训,还奖励扶持1000元资金,有了政策激励,王自成发展茶叶产业脱贫增收的信心越来越足。
“政府下大力气在帮,我们自己也要发狠。”王自成戴着草帽,挥舞着锄头,精心管护着自家的茶园,“我把以前撂荒的茶园全部开垦出来,面积扩大到了15亩,今年春茶和夏茶两季就能增收3万元,以后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
通过变废为宝,提质增效,村民从发展茶叶产业中尝到了甜头,为脱贫致富找到了依托。如今,走进院墙村,漫山遍野的茶树映入眼帘,犹如一片绿洲。山上,嫩绿的茶叶苍翠欲滴;山下,新建的茶厂机器轰鸣。茶产业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院墙村每一角落,奏响了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乐曲。
4400亩茶园已然成为院墙村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乡亲们靠着自己的力量真正站起来迈开步了!
舍小家顾大家
贫困户唐贤杰患有心脏病,生活十分困难。前不久,他在村上组织的健康体检中,被查出血糖较高,唐贤杰为此愁眉不展,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
“我上次给你说的,抽空到县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看能不能去办一个慢性病报销手续,减轻一些经济负担。”晏刚林又一次来到唐贤杰家,耐心细致地做劝解工作,“现在参合贫困户生病住院报销比例也高,早点把病看好,你儿子将来还要等着你领孙娃子啊。”
“我说个心里话,现在的扶贫干部为什么感动我们?他们把我们就当他们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安慰我们、鼓励我们,为我们把日子过好想办法,出点子。”说起扶贫干部的好,唐贤杰热泪盈眶。
前段时间,晏刚林的儿子出生了。对于刚刚经历分娩之痛,还很虚弱的妻子黄薇来说,是多么需要丈夫的陪伴啊,但这都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娃儿生了,他在医院照顾了一天,第二天又到村上扶贫去了……”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一边照顾刚出生的儿子,一边还要照顾女儿。
舍小家,为大家,晏刚林整天忙在村上,沉重的家庭负担全都落在妻子一个人肩上。面对家人,他觉得亏欠很多。他对群众的好,百姓看得真!也正因为有了他的默默付出,院墙村群众的苦涩生活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