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因为扶贫,才有了这么多的故事
贫困户签字喜领分红款。
主治医生秦延军正在给罗孝志做治疗检查。
通讯员 王前锋 孙小雪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走进富县,农村院落、田间地头扶贫干部带领群众忙致富的身影随处可见,农技专家深入设施大棚、牛圈羊舍课堂讲解如火如荼,贫困户从政策扶持到致富能手的脱贫故事不断涌现……在脱贫攻坚战中,富县全体上下从政府“单打独斗”到全县人民“握拳出击”,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出实招,全力打好扶贫“组合拳”。
扶贫故事之四
罗孝志进城看病记
6月27日,富县县医院病房中75岁的罗孝志正操着满口的四川话,接受主治大夫秦延军做例行检查,这是他因为肺心病和胃部肿瘤第3次免费住进医院。
经过几次看病,罗孝志与秦大夫已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医患关系。6月22日,罗孝志肚子疼痛比前两次加剧了,准备就医前女儿罗小霞还是提前给主治大夫打了电话,确定医生不变这让父女俩顿感放心。次日,罗孝志在县医院“贫困户就诊绿色通道”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得到入院治疗。
家住北道德乡樱桃塬村梁子塬小组的罗孝志得肺心病已有10个年头了,在全县开展健康扶贫之前能够专门住院看病,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古稀之年的他可以病有所医,使他们这个曾不幸的家庭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77年的一天,负责给村集体放牛的罗孝志被牛顶下了山崖,脊椎摔断,右眼失明,左手残疾。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差,罗孝志勉强捡回了一条命,他从此只能佝偻着畸形的身体艰难过活。
然而,命运之神并没眷顾着他。10年后的一天,灾难再次降临给这个从四川逃荒来的不幸家庭,罗小霞12岁的双胞胎妹妹突然夭折,母亲罗永秀也因经受不住雪上加霜的打击,极度抑郁成了精神病患者。
两岁时父亲残疾,12岁时母亲精神失常,多灾多难的家庭环境迫使罗小霞比同龄孩子更懂事、守孝心。出嫁到茶坊镇岔口村新庄科的她,从未忘记照顾父母的责任。2013年洪灾过后,38岁的罗小霞坚决将父母从梁子塬的土窑洞接来家中生活。
可是一生劳作惯了的罗孝志,却不愿放下锄头,不愿成为女儿的累赘,他开始种菜,卖菜。寒来暑往,准时每天清晨4点多钟,在通往去县城的309国道上就会出现老人艰难拉着卖菜车的瘦小身影。
这样的“好景”太过短暂。去年冬天,罗孝志多年的肺心病开始加重,心慌气短、不能吃饭、肚子疼,病魔让他不得不离开热爱的土地,想要靠卖菜自力更生的心愿也变成了“奢望”。
靠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生计的罗小霞面对父亲的病情和生活的拮据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诉说内心的苦楚与愧疚:“世上的父母能养活9个儿女,9个儿女却不一定能养活父母,我就是个不孝的闺女啊!”
话虽如此,罗小霞还是拿出自己在食堂打工、丈夫干苦力挣来的钱,带父亲四处奔波求医问药,“老人患有肺心病只是一个方面,胃部出现的肿瘤才是最可怕的”。医生的话让她感到无望。走投无路的她突然想到了县医院下派到村上的“第一书记”陈朝辉,陈书记得知情况紧急后顾不上五一休息,马上联系了单位,“没钱也得先治病”的回应让罗小霞全家看到了希望。
“我爸现在能住院看病,这就是最好的事情了!”5月4日,罗小霞和父亲一大早就来到县医院,第一次看病就使他们万万没想到医院已经做好所有安排——享受的是医院“全科医师团队+贫困户”的健康扶贫服务,就连洗漱用具都为他们备好了。
罗孝志老人面对这样的情境已是泪眼模糊,哽咽着说:“我,我都不知说啥好咧!咱,咱医院好、政府好……”主治医生秦延军为罗孝志边做检查边介绍说:“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助病人减轻疼痛,给病人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眼下,罗孝志正安心住院治疗,罗小霞不用担心没钱看病的问题,通过医院的“一站式结算窗口”服务,免去500元起付线“门槛费”,享受低保、医疗保险看病报销后,剩余费用再由医院进行兜底,老人前后3次看病近万元的花费解决了,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随时选择入院或出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富县上下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力争破除扶贫路上的“拦路虎”。目前,该县核实后的扶贫对象4979户15428人,现已脱贫3370户11029人。行技术培训。
扶贫故事之五
就业扶贫举措多 贫困户致富有门路
“好产业加上好技术,我们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6月26日,刚参加完富县人社局组织的食用菌养殖技术培训会,张家湾镇王家角村产业带头人廖振海就心急火燎地准备回村实践。
此次培训会全县共165人参加,包括85个贫困户和部分村干部、“第一书记”、产业大户。
王家角没有经济收入支撑点,村民只能靠玉米混个温饱,在县委县政府就业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王家角村建成食用菌大棚10座,实现30人就业。
就业扶贫与老百姓关联最为密切,能切实、快速地让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富县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工作目标,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再塑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千方百计帮扶贫困户产业,让更多的劳动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进医院。
帮产助创业
“我现在有四个店面,一年营业额有60多万。”说起现在的生意,在富县洛滨路综合批发市场做蔬菜、水产批发的焦继续乐得合不拢嘴。
2016年,富县着力培育县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洛滨路综合批发市场就是农民创业的孵化基地。陕西黄土高坡创业就业孵化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则把富县的土特产卖向了全国市场。
当前,孵化基地已容纳创业孵化实体48家,带动就业249人,帮助61名精准扶贫户实现脱贫,充分发挥了创业孵化基地的纽带作用。
今年,富县大胆尝试,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孵化户”的运行模式,培育了阳泉沟精准脱贫产业孵化基地,过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模式栽培食用菌,年产无公害食用菌300多吨,收入300余万元。
目前,基地入驻孵化对象66户,带动63名精准扶贫户实现灵活就业,通过产业辐射,带动张家湾镇、茶坊镇建立种植大棚共40座,实现120人就业。
援技促就业
“就算光会看娃做饭也一样能挣钱!”牛武镇左家沟村民赵芳现在可是个大红人,富县面向农村妇女的“月嫂”培训会让赵芳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现在的她是个每月8000月工资还要提前预约的红牌月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富县通过技能培训促就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变外部“输血”为自身“造血”,拓宽就业渠道,加快了脱贫步伐。
为最大限度地达到培训目的,富县一改往年单一的做法,采取“田间课堂”、“联合培训”等多种方式,从贫困户的基本需要和自身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
针对果农,富县邀请西农大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季果树管理”技能培训共十二期,累计培训681人,大大提高了富县果农春季农业生产的管理技术。仅半年时间,富县开展各类培训惠及近千人,大力提升了我县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
拓岗保从业
“在家门口上班,还能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前根本不敢想。”张村驿镇贫困户大学生王康,通过参加富县为精准扶贫户大学生争取到50个正式工作岗位的招聘考试后,已经在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班。
今年,富县还针对全县精准扶贫户中就业困难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阶段、就业偏好,开发了一批道路保洁、护林防火、园林绿化等适合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创业招聘会累计服务人员达500人,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向延安、富县多家公司成功输送各类工作人员60人,其中含贫困户14人。
2017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安置41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9%以内。
扶贫故事之六
产业扶贫成效好 贫困户喜领分红款
儿童节那天,富县鄜城街道办史家坪村精准扶贫户高芳芳在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到了第一笔代养平菇分红款2000元。钱不多,但这是高芳芳告别贫穷日子的开端,也是富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灵活运用产业扶贫款取得的一个小胜利。
高芳芳是富县的“一有三无”贫困户,鄜城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帮扶政策,采取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助其发展。
2015年开始,富县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鄜城街道办与史家坪村富民合作社协商,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菌类养殖进行产业扶贫。高芳芳等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购买合作社的菌棒,由合作社代养,见效后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按小时结算工钱;有意愿、有能力自行养殖的贫困户合作社免费进行技术培训。
以此种方式发展产业的鄜城街道办贫困户共28户,端午节前领到平菇分红款的共11户22000元,剩余17户分红款将在九月份香菇成熟后领取。
产业扶贫款灵活运用的最大好处就是每个贫困户都可以发展自己擅长的产业,提高了发展的自主性和脱贫信心。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867万元、产业扶持资金1280万元,让158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扩大规模有了本钱。
“我以前想做生意却没本钱,产业扶贫款真是雪中送炭!”北教场村贫困户宋德行说。他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包扶干部就帮他开了成品面馆,设备和启动资金均来自于产业扶贫款,现在每天都有稳定的收入。
莲花池村的齐均均和其他几个贫困户把资金放到一起,开了小型养鸡场,养殖成本降低,技术也有了保证。2016年未到年底成千只鸡已经脱销。
秋家沟村民符小刚泡制豆芽贩卖、杨振斌养殖羊肚子菌、呼兆吉老两口养奶羊……
富县的产业扶贫款不是直接将物资赠予贫困户,也不是简单地与入股分红划等号,而是富县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按照每户4000元的补助标准因人施策、户户不同,培育和发展与当地环境资源禀赋相适应、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
像高芳芳等通过打工方式参与到扶贫产业发展中的贫困户,在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同时,每天看到自己的投资在取得收益,使得利益一致、风险共担的意识大大提升。有了致富的办法、干劲和信心,产业扶贫必然会高质量地推进。
主治医生秦延军正在给罗孝志做治疗检查。
通讯员 王前锋 孙小雪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走进富县,农村院落、田间地头扶贫干部带领群众忙致富的身影随处可见,农技专家深入设施大棚、牛圈羊舍课堂讲解如火如荼,贫困户从政策扶持到致富能手的脱贫故事不断涌现……在脱贫攻坚战中,富县全体上下从政府“单打独斗”到全县人民“握拳出击”,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出实招,全力打好扶贫“组合拳”。
扶贫故事之四
罗孝志进城看病记
6月27日,富县县医院病房中75岁的罗孝志正操着满口的四川话,接受主治大夫秦延军做例行检查,这是他因为肺心病和胃部肿瘤第3次免费住进医院。
经过几次看病,罗孝志与秦大夫已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医患关系。6月22日,罗孝志肚子疼痛比前两次加剧了,准备就医前女儿罗小霞还是提前给主治大夫打了电话,确定医生不变这让父女俩顿感放心。次日,罗孝志在县医院“贫困户就诊绿色通道”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得到入院治疗。
家住北道德乡樱桃塬村梁子塬小组的罗孝志得肺心病已有10个年头了,在全县开展健康扶贫之前能够专门住院看病,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古稀之年的他可以病有所医,使他们这个曾不幸的家庭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77年的一天,负责给村集体放牛的罗孝志被牛顶下了山崖,脊椎摔断,右眼失明,左手残疾。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差,罗孝志勉强捡回了一条命,他从此只能佝偻着畸形的身体艰难过活。
然而,命运之神并没眷顾着他。10年后的一天,灾难再次降临给这个从四川逃荒来的不幸家庭,罗小霞12岁的双胞胎妹妹突然夭折,母亲罗永秀也因经受不住雪上加霜的打击,极度抑郁成了精神病患者。
两岁时父亲残疾,12岁时母亲精神失常,多灾多难的家庭环境迫使罗小霞比同龄孩子更懂事、守孝心。出嫁到茶坊镇岔口村新庄科的她,从未忘记照顾父母的责任。2013年洪灾过后,38岁的罗小霞坚决将父母从梁子塬的土窑洞接来家中生活。
可是一生劳作惯了的罗孝志,却不愿放下锄头,不愿成为女儿的累赘,他开始种菜,卖菜。寒来暑往,准时每天清晨4点多钟,在通往去县城的309国道上就会出现老人艰难拉着卖菜车的瘦小身影。
这样的“好景”太过短暂。去年冬天,罗孝志多年的肺心病开始加重,心慌气短、不能吃饭、肚子疼,病魔让他不得不离开热爱的土地,想要靠卖菜自力更生的心愿也变成了“奢望”。
靠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生计的罗小霞面对父亲的病情和生活的拮据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诉说内心的苦楚与愧疚:“世上的父母能养活9个儿女,9个儿女却不一定能养活父母,我就是个不孝的闺女啊!”
话虽如此,罗小霞还是拿出自己在食堂打工、丈夫干苦力挣来的钱,带父亲四处奔波求医问药,“老人患有肺心病只是一个方面,胃部出现的肿瘤才是最可怕的”。医生的话让她感到无望。走投无路的她突然想到了县医院下派到村上的“第一书记”陈朝辉,陈书记得知情况紧急后顾不上五一休息,马上联系了单位,“没钱也得先治病”的回应让罗小霞全家看到了希望。
“我爸现在能住院看病,这就是最好的事情了!”5月4日,罗小霞和父亲一大早就来到县医院,第一次看病就使他们万万没想到医院已经做好所有安排——享受的是医院“全科医师团队+贫困户”的健康扶贫服务,就连洗漱用具都为他们备好了。
罗孝志老人面对这样的情境已是泪眼模糊,哽咽着说:“我,我都不知说啥好咧!咱,咱医院好、政府好……”主治医生秦延军为罗孝志边做检查边介绍说:“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助病人减轻疼痛,给病人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眼下,罗孝志正安心住院治疗,罗小霞不用担心没钱看病的问题,通过医院的“一站式结算窗口”服务,免去500元起付线“门槛费”,享受低保、医疗保险看病报销后,剩余费用再由医院进行兜底,老人前后3次看病近万元的花费解决了,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随时选择入院或出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富县上下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力争破除扶贫路上的“拦路虎”。目前,该县核实后的扶贫对象4979户15428人,现已脱贫3370户11029人。行技术培训。
扶贫故事之五
就业扶贫举措多 贫困户致富有门路
“好产业加上好技术,我们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6月26日,刚参加完富县人社局组织的食用菌养殖技术培训会,张家湾镇王家角村产业带头人廖振海就心急火燎地准备回村实践。
此次培训会全县共165人参加,包括85个贫困户和部分村干部、“第一书记”、产业大户。
王家角没有经济收入支撑点,村民只能靠玉米混个温饱,在县委县政府就业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王家角村建成食用菌大棚10座,实现30人就业。
就业扶贫与老百姓关联最为密切,能切实、快速地让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富县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工作目标,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再塑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千方百计帮扶贫困户产业,让更多的劳动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进医院。
帮产助创业
“我现在有四个店面,一年营业额有60多万。”说起现在的生意,在富县洛滨路综合批发市场做蔬菜、水产批发的焦继续乐得合不拢嘴。
2016年,富县着力培育县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洛滨路综合批发市场就是农民创业的孵化基地。陕西黄土高坡创业就业孵化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则把富县的土特产卖向了全国市场。
当前,孵化基地已容纳创业孵化实体48家,带动就业249人,帮助61名精准扶贫户实现脱贫,充分发挥了创业孵化基地的纽带作用。
今年,富县大胆尝试,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孵化户”的运行模式,培育了阳泉沟精准脱贫产业孵化基地,过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模式栽培食用菌,年产无公害食用菌300多吨,收入300余万元。
目前,基地入驻孵化对象66户,带动63名精准扶贫户实现灵活就业,通过产业辐射,带动张家湾镇、茶坊镇建立种植大棚共40座,实现120人就业。
援技促就业
“就算光会看娃做饭也一样能挣钱!”牛武镇左家沟村民赵芳现在可是个大红人,富县面向农村妇女的“月嫂”培训会让赵芳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现在的她是个每月8000月工资还要提前预约的红牌月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富县通过技能培训促就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变外部“输血”为自身“造血”,拓宽就业渠道,加快了脱贫步伐。
为最大限度地达到培训目的,富县一改往年单一的做法,采取“田间课堂”、“联合培训”等多种方式,从贫困户的基本需要和自身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
针对果农,富县邀请西农大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季果树管理”技能培训共十二期,累计培训681人,大大提高了富县果农春季农业生产的管理技术。仅半年时间,富县开展各类培训惠及近千人,大力提升了我县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
拓岗保从业
“在家门口上班,还能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前根本不敢想。”张村驿镇贫困户大学生王康,通过参加富县为精准扶贫户大学生争取到50个正式工作岗位的招聘考试后,已经在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班。
今年,富县还针对全县精准扶贫户中就业困难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阶段、就业偏好,开发了一批道路保洁、护林防火、园林绿化等适合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创业招聘会累计服务人员达500人,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向延安、富县多家公司成功输送各类工作人员60人,其中含贫困户14人。
2017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安置41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9%以内。
扶贫故事之六
产业扶贫成效好 贫困户喜领分红款
儿童节那天,富县鄜城街道办史家坪村精准扶贫户高芳芳在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到了第一笔代养平菇分红款2000元。钱不多,但这是高芳芳告别贫穷日子的开端,也是富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灵活运用产业扶贫款取得的一个小胜利。
高芳芳是富县的“一有三无”贫困户,鄜城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帮扶政策,采取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助其发展。
2015年开始,富县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鄜城街道办与史家坪村富民合作社协商,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菌类养殖进行产业扶贫。高芳芳等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购买合作社的菌棒,由合作社代养,见效后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按小时结算工钱;有意愿、有能力自行养殖的贫困户合作社免费进行技术培训。
以此种方式发展产业的鄜城街道办贫困户共28户,端午节前领到平菇分红款的共11户22000元,剩余17户分红款将在九月份香菇成熟后领取。
产业扶贫款灵活运用的最大好处就是每个贫困户都可以发展自己擅长的产业,提高了发展的自主性和脱贫信心。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867万元、产业扶持资金1280万元,让158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扩大规模有了本钱。
“我以前想做生意却没本钱,产业扶贫款真是雪中送炭!”北教场村贫困户宋德行说。他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包扶干部就帮他开了成品面馆,设备和启动资金均来自于产业扶贫款,现在每天都有稳定的收入。
莲花池村的齐均均和其他几个贫困户把资金放到一起,开了小型养鸡场,养殖成本降低,技术也有了保证。2016年未到年底成千只鸡已经脱销。
秋家沟村民符小刚泡制豆芽贩卖、杨振斌养殖羊肚子菌、呼兆吉老两口养奶羊……
富县的产业扶贫款不是直接将物资赠予贫困户,也不是简单地与入股分红划等号,而是富县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按照每户4000元的补助标准因人施策、户户不同,培育和发展与当地环境资源禀赋相适应、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
像高芳芳等通过打工方式参与到扶贫产业发展中的贫困户,在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同时,每天看到自己的投资在取得收益,使得利益一致、风险共担的意识大大提升。有了致富的办法、干劲和信心,产业扶贫必然会高质量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