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洋县:合作社里算收入
合作社正在为贫困户传授养蜂技术。
本报记者 姚远 通讯员 王保健 文/图
“以前家里比较穷,腿脚也不灵便,自从加入合作社以后,我学会了养蜂技术,养的蜂多了,收入很不错哩……”7月3日,在洋县八里关镇龙溪村八组村民李照如家里,面对记者的到来,老李喜不自禁。
今年68岁的李照如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家里三口人,因腿脚不便无法干重体力活。他告诉记者,自加入合作社后,养蜂由原来的8箱发展到现在的50多箱,通过合作社统一技术改造,每箱蜂产蜜15至20斤,按收购价每斤40元计算,仅蜂蜜一项收入就达到3至4万元。
李照如口中的合作社,就是洋县厂胜蜂业合作社。走进八里关镇龙溪村三组,占地4000平方米的蜂场便映入记者的眼帘,这里被誉为“东方宝石”朱鹮栖息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4年前,35岁的当地人叶志刚,看准了生态资源和土蜂蜜市场的巨大潜力,便创建起厂胜土蜂蜜养殖合作社。通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合作社吸纳农户成员65户,其中带动贫困户59户,年产蜂蜜3.6万公斤,纯利润的70%全部分给合作社社员。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茅坪、华阳、槐树关等4个镇土蜂产业发展。
洋县九池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坐落于茅坪镇朝阳村九池深山中。2013年,该村张世清等13户养蜂大户,为带动当地蜂农脱贫致富,变零星的散养为有组织的规模化养殖。合作社现有成员136户,吸纳贫困户90户。合作社积极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建成4个标准化养蜂基地,养殖土蜂300余箱,为每户贫困户代养4箱,统一由合作社经营管理,蜂蜜统一按市场价收购,纯利润60%归贫困户所有,40%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目前,全村养殖土蜂规模由原来的2000箱发展到现在的3200箱,土蜂养殖及生产加工产业,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在合作社的规范运营下不断发展壮大。
据介绍,洋县拥有各类合作社612个,涉及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市级示范社19个,标杆社63个。
像朱鹮湖果业合作社、薛氏土蜂养殖合作社、二龙香菇种植合作社等等,他们以带动贫困户“抱团取暖、合作共赢、风险共担”为己任,吸纳贫困户入股,让贫困户认领寄存蜂箱或袋料菇等为实物载体,创新扶贫模式,确定包扶人,传授技能,变“输血”为“造血”,成为精准扶贫、产业扶志的重要力量。
洋县重视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相继出台奖励政策。县财政对吸纳贫困户就业,且如期脱贫的合作社,用工15至49人的,一次性奖励2至5万元,用工50人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集中连片流转土地200亩以上的,对专业合作社奖励2万元以上。当年创建镇级标杆社、县、市、省、国家级示范社的,一次性奖励2至15万元。标杆社带动贫困户100户(含100户)以下的,每年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100户以上的每年补助工作经费5万元。对于带动贫困户分别在30户和300户以上的专业合作社,且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书》不低于5年的,分别给予2万元至15万元奖励。
本报记者 姚远 通讯员 王保健 文/图
“以前家里比较穷,腿脚也不灵便,自从加入合作社以后,我学会了养蜂技术,养的蜂多了,收入很不错哩……”7月3日,在洋县八里关镇龙溪村八组村民李照如家里,面对记者的到来,老李喜不自禁。
今年68岁的李照如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家里三口人,因腿脚不便无法干重体力活。他告诉记者,自加入合作社后,养蜂由原来的8箱发展到现在的50多箱,通过合作社统一技术改造,每箱蜂产蜜15至20斤,按收购价每斤40元计算,仅蜂蜜一项收入就达到3至4万元。
李照如口中的合作社,就是洋县厂胜蜂业合作社。走进八里关镇龙溪村三组,占地4000平方米的蜂场便映入记者的眼帘,这里被誉为“东方宝石”朱鹮栖息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4年前,35岁的当地人叶志刚,看准了生态资源和土蜂蜜市场的巨大潜力,便创建起厂胜土蜂蜜养殖合作社。通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合作社吸纳农户成员65户,其中带动贫困户59户,年产蜂蜜3.6万公斤,纯利润的70%全部分给合作社社员。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茅坪、华阳、槐树关等4个镇土蜂产业发展。
洋县九池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坐落于茅坪镇朝阳村九池深山中。2013年,该村张世清等13户养蜂大户,为带动当地蜂农脱贫致富,变零星的散养为有组织的规模化养殖。合作社现有成员136户,吸纳贫困户90户。合作社积极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建成4个标准化养蜂基地,养殖土蜂300余箱,为每户贫困户代养4箱,统一由合作社经营管理,蜂蜜统一按市场价收购,纯利润60%归贫困户所有,40%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目前,全村养殖土蜂规模由原来的2000箱发展到现在的3200箱,土蜂养殖及生产加工产业,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在合作社的规范运营下不断发展壮大。
据介绍,洋县拥有各类合作社612个,涉及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市级示范社19个,标杆社63个。
像朱鹮湖果业合作社、薛氏土蜂养殖合作社、二龙香菇种植合作社等等,他们以带动贫困户“抱团取暖、合作共赢、风险共担”为己任,吸纳贫困户入股,让贫困户认领寄存蜂箱或袋料菇等为实物载体,创新扶贫模式,确定包扶人,传授技能,变“输血”为“造血”,成为精准扶贫、产业扶志的重要力量。
洋县重视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相继出台奖励政策。县财政对吸纳贫困户就业,且如期脱贫的合作社,用工15至49人的,一次性奖励2至5万元,用工50人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集中连片流转土地200亩以上的,对专业合作社奖励2万元以上。当年创建镇级标杆社、县、市、省、国家级示范社的,一次性奖励2至15万元。标杆社带动贫困户100户(含100户)以下的,每年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100户以上的每年补助工作经费5万元。对于带动贫困户分别在30户和300户以上的专业合作社,且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书》不低于5年的,分别给予2万元至15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