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子长县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领精准脱贫
本报讯(李晓军 记者 王宏海)近年来,子长县在脱贫攻坚战中,以合作社、企业为龙头,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6月28日,记者走进子长县进行了调查采访。李晓伟,是一名80后,黑黝黝的面容与年龄实相差甚远,2015年6月注册成立了“史家畔甜滋滋专业合作社”,办起了存栏200余头的养猪场,新栽山地苹果280亩,搞起了循环农业,吸收社员58户,其中贫困户53户。贫困户入社的启动资金怎么解决?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杨宏嵚告诉记者,县上给每户贫困户1万元扶持资金,直接发给贫困户,在资金使用上难以监管,发展产业受很多条件的制约,达不到扶贫的效果,因此由政府统一审查,选择一些投资大、成规模、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推荐给贫困户,进行双向选择,达成协议后,扶持资金作为入社资金。防止合作社和企业无度吸收贫困户资金,预防经营风险,规定每5亩苹果园只能吸收一名贫困户。
李晓伟说,自己已经投资了100多万元,今年5月份第一茬猪出栏,每户社员分红1100元,常年雇佣劳力11人,优先选择贫困户中有意愿的,每个月工资最高2400元,最低1800元。2016年发放工资22万多元。吸引贫困户入社解决了合作社发展资金困难,虽然给贫困户分红了,但是猪肥可以上果树,不用自己掏钱买了。
记者见到了正在给果树喷药的工人马延林,她告诉记者,家里6口人,自己肢体残疾,以前就靠丈夫一个人打工维持生活,2015年6月开始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工资1800元,解决了孩子的上学费用问题。
刘强强2016年3月注册成立了“强强农民果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6户,其中贫困户18户,发展山地苹果370亩,雇佣了3个长期工,每个月工资1500元,临时工每天100元,去年发放工资42.6万元,现在苹果还没有挂果,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他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工资有点偏低,后面考虑要涨些。
据杨副书记介绍,史家畔共有756座大棚、230多万平方米,山地苹果8070亩,养殖猪、牛500头以上的十几户,这些合作社、企业将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余家坪镇新寨河村,2007年建温室大棚86座,5个大拱棚,发展油桃产业,棚均收入3万多元,由40户村民管理,其中贫困户5户。采访时记者碰到了村民王成贵,他家里5口人,管理了3个温室大棚,一个拱棚,由于管理不善,今年挣了不到2万元。
在李家岔镇东方红村,包片干部镇党委副书记黄彦军告诉记者,该村新建54座拱棚,全部种的是洋芋,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出售,根据目前长势,预计每棚可以挖洋芋1500公斤左右,收入3000元左右。全村267户,在家的人口105户,70多户发展养殖业,从2015年开始,户均养猪3头,养鸡30只,2015年新栽苹果树200亩。
全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已蔚然成风。
6月28日,记者走进子长县进行了调查采访。李晓伟,是一名80后,黑黝黝的面容与年龄实相差甚远,2015年6月注册成立了“史家畔甜滋滋专业合作社”,办起了存栏200余头的养猪场,新栽山地苹果280亩,搞起了循环农业,吸收社员58户,其中贫困户53户。贫困户入社的启动资金怎么解决?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杨宏嵚告诉记者,县上给每户贫困户1万元扶持资金,直接发给贫困户,在资金使用上难以监管,发展产业受很多条件的制约,达不到扶贫的效果,因此由政府统一审查,选择一些投资大、成规模、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推荐给贫困户,进行双向选择,达成协议后,扶持资金作为入社资金。防止合作社和企业无度吸收贫困户资金,预防经营风险,规定每5亩苹果园只能吸收一名贫困户。
李晓伟说,自己已经投资了100多万元,今年5月份第一茬猪出栏,每户社员分红1100元,常年雇佣劳力11人,优先选择贫困户中有意愿的,每个月工资最高2400元,最低1800元。2016年发放工资22万多元。吸引贫困户入社解决了合作社发展资金困难,虽然给贫困户分红了,但是猪肥可以上果树,不用自己掏钱买了。
记者见到了正在给果树喷药的工人马延林,她告诉记者,家里6口人,自己肢体残疾,以前就靠丈夫一个人打工维持生活,2015年6月开始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工资1800元,解决了孩子的上学费用问题。
刘强强2016年3月注册成立了“强强农民果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6户,其中贫困户18户,发展山地苹果370亩,雇佣了3个长期工,每个月工资1500元,临时工每天100元,去年发放工资42.6万元,现在苹果还没有挂果,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他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工资有点偏低,后面考虑要涨些。
据杨副书记介绍,史家畔共有756座大棚、230多万平方米,山地苹果8070亩,养殖猪、牛500头以上的十几户,这些合作社、企业将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余家坪镇新寨河村,2007年建温室大棚86座,5个大拱棚,发展油桃产业,棚均收入3万多元,由40户村民管理,其中贫困户5户。采访时记者碰到了村民王成贵,他家里5口人,管理了3个温室大棚,一个拱棚,由于管理不善,今年挣了不到2万元。
在李家岔镇东方红村,包片干部镇党委副书记黄彦军告诉记者,该村新建54座拱棚,全部种的是洋芋,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出售,根据目前长势,预计每棚可以挖洋芋1500公斤左右,收入3000元左右。全村267户,在家的人口105户,70多户发展养殖业,从2015年开始,户均养猪3头,养鸡30只,2015年新栽苹果树200亩。
全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