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怀念父亲

  宝鸡 王伟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形象一直停留在壮年时期。在我们那个偏僻的村落里,父亲颇有声望,虽然他不能够识文断字,但村里不论谁家有个大烦小事,总是请父亲到场,让父亲替他们出主意。父亲也总是本着“遇纠纷说散,逢婚姻说和”的原则,替乡亲们义务说了一辈子话。
    父亲老了,老的什么事也干不了,以至于到了认人说话都困难的地步。听母亲说,父亲日复一日地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大部分的时间就是一个固定的姿势,他的头向左微偏,眯缝着眼睛,一直朝门前土路的远处张望着。
    我的父亲,出生于1930年,1947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参加了解放榆林战役,战斗中左腿和双手多处受伤,由部队送往后方医院(当时山西柳林)治疗。1948年5月父亲由山西柳林转入延安陕甘宁边区荣誉军人疗养院治疗休养,并发给三等战残、残疾证。1949年,父亲转入华阴荣校休养治疗,只因家中祖母重病在身,无人照料,只好请假回家探亲,走时携带介绍信和三等残疾证。
    父亲回到家乡那年,恰逢宝鸡解放,地方政府机关尚不健全,未能联系上,加之回来时携带证件不慎丢失,真是“破屋又逢倾盆雨”。父亲万分焦急,一方面请求当地政府帮助查找,另一方面及时向荣校报告了情况。由于正值战争年代,问题如石沉大海,无人问津,从此我的父亲便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路程。
    父亲曾先后信访省民政厅、县民政局、华阴荣校、延安陕甘宁边区荣校均无明确答复。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大范围的落实政策,纠正冤假错案,给父亲带来了希望,他再次向有关领导写信,向民政部反映,1979年6月15日民政部以【军办陕军字节2585号】信函转省民政厅处理,直到1990年5月10日以【陕荣字节005866号】给父亲补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革命伤战军人三等战残甲级证书,证明了父亲参加革命,在战斗中因伤致残的事实。然而,父家都这么说。亲的革命身份安置却没有结论。
    2014年的一天,家兄打来电话说父亲身体不适想让我回去。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确认父亲并无大碍后,我也就没往心上记。工作结束后,我匆匆赶回老家,车还没停稳,就拉着父亲去了医院。两个月后,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觉得,有个老父亲在身边时不时地念叨着,让你孝敬着,真的很幸福。还是因为忙,没有孝敬父亲,让我很愧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